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科技》2010,(6):3-4
记者近期从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历经3年,通过对1200余幅陆地卫星影像和1400余幅国产中巴卫星数据处理,完成了3期全国湿地分布遥感制图。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近20年间我国湿地总面积减少了11.46%,由1990年的36.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08年的32.4万平方公里。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的湿地面积中,只有21万余平方公里是相对恒定的,其余多为冰川积雪和冻土融化等形成的临时湿地。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09,(4):3-3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宫鹏研究员近期透露,我国首个全国湿地分布遥感制图完成。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与1990年相比,2000年我国湿地总面积已减至30.8万平方公里,10年内湿地面积减少了5.08万平方公里。该研究由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宫鹏、牛振国、程晓等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3.
基于像素的遥感图像融合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的水质遥感检测试验中,基本上采用的是单幅TM图像数据,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较低,考虑到现有的不同遥感图像产品在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方面存在着互补性,遥感图像融合技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将多光谱图像和高分辨率图像进行融合,可以获得一幅同时具有多光谱和高分辨率特征的图像,提高环境监测的范围和精度。  相似文献   

4.
子像元定位技术是一种提高图像详度和分辨率的简单、高效的方法,近年来已成为遥感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方法已经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但目前将子像元定位技术应用于湖泊水质制图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基于Landsat-7 ETM+数据对太湖的叶绿素a(Chl-a)浓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质监测中应用子像元定位技术可以获得超过遥感影像自身分辨率的叶绿素a浓度分布图,更好地反映了其空间分布的细节,说明子像元定位技术在提高湖泊水质监测的精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湿地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是处于水生与陆生过渡带的生态系统,在保护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水土流失等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土默特左旗湿地为研究对象,将遥感影像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对比了2010年及2016年度土默特左旗湿地动态变化,旨在为保护该地区湿地资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并为后期对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区域及全球尺度地表参数和能量循环的研究中迫切需要大范围、高精度的观测数据。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已经具备在全球尺度上精确监测地球系统中诸多要素的能力。特别是星载微波遥感系统,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且对多种地表要素特性十分敏感,已广泛应用在全球积雪、土壤水分与植被等地表要素的监测和定量反演之中。精确的微波机理模型是理解遥感观测、发展遥感反演算法以及提高数据同化系统中观测算子精度的基础和关键。近30年来,研究人员基于电磁辐射和散射理论及微波辐射传输方程,针对不同传感器参数特性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建立了从单散射体、随机粗糙表面到积雪、植被等典型地物的微波散射、辐射机理模型,广泛应用于微波观测模拟和反演。文章对这一系列微波机理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述。随着遥感数据的不断丰富和遥感建模及反演理论的深入发展,包括微波遥感在内的遥感手段将为地球系统的研究及应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我国耕地保护红线管控状态的有效、及时和准确监测成为实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为耕地管控监测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系统阐述了当前耕地保护红线管控监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包括监测对象体系的构建、遥感数据的可用性、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介绍大数据技术在耕地红线监测中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前景,提出耕地红线监测的创新技术方案;讨论了实现这一研究范式变革面临的挑战,并就耕地保护内涵、基本地块单元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构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形成向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发展的趋势,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QUICKBIRD影像全色波段的分辨率已经达到0.6 1 m,WORLDVIEW影像全色波段的分辨率达到0.5m。因此,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很好的突出的地物细节信息和结构纹理信息,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提取道路信息。而传统的道路提取方法只依据道路的光谱信息。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对试验区进行提取。首先,对影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影像进行分割;其次,利用道路的光谱、纹理、结构信息,构建道路对象的知识库,从而实现道路信息的提取。所以,面向对象技术是提取高分辨率影像信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当代遥感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或航空平台对地物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数字化成像观测,业已成为人类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多领域空间信息应用的核心技术手段。文章概述了当今主要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21世纪遥感科技的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时代发展特征及其他重要技术突破,介绍了遥感科技在国民经济、生态保护和国防安全等多领域应用情况,讨论了未来遥感科技发展的几个主要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归纳遥感动态监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应用高空间分辩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方法、目前的水平、及与其相关的遥感图象分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我国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的研究工作,分析了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PCI Geomatic8.2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包实现基于HIS变换的不同空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的数据进行融合的方法,以实现不同遥感影像数据的优势互补,使其发挥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变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图件是现今经济、快速、高效的技术方法。基于SPOT5 2.5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更新1:1基础图件及数据,正射影像的制作是基础和关键的环节。本文就SPOT5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在实践中的制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七台河市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突出。遥感技术可以综合利用不同平台类型、不同空间或光谱分辨率、不同时间频率的遥感数据,结合矿山地物目标特征,确定矿山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对矿山地质灾害现状、成因、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分析评价。能够提供客观、实时的基础矿灾数据,能够有效提高监督管理效益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2,(2):6-7
我国高分多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1月20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办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以下简称“高分多模卫星”)投入使用仪式。利用高分多模卫星0.5米分辨率全色、2米分辨率多光谱数据产品,可进一步满足大比例尺国土调查与测绘、重点区域自然资源遥感监测、灾害风险与应急监测、农业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精细化监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领域对高精度遥感数据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地区湿地脆弱性评价——以杭州湾湿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近年来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的文献来看,缺乏利用遥感与GIS手段对湿地脆弱性的角度对湿地的开发保护进行分区的研究从而难以为区域尺度的湿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有鉴于此,本文以地处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杭州湾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年、2005年4景Landsat TM/ETM+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非监督分类和分层分类相结合,解译得到研究期间湿地的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多因素评价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快速城市的背景下评价了杭州湾湿地脆弱性,可为该区域湿地的分类保护提供决策基础数据.研究过程中,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条件下从自然地理环境、湿地空间分布、湿地动态变化、社会经济指标、地理空间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等方面着手,将位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杭州湾湿地划分为湿地高度脆弱区、湿地中等脆弱区和湿地轻度脆弱区,其对应的面积分别为133.95 km2、290.38 km2、862.73 km2.其中,杭州市和宁波市是较为集中的湿地脆弱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湿地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该文以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东北地区湿地空间数据库,分析了该区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并从土地利用方面阐述了其变化原因.得出的基本结论为:①15年来,该区人工湿地增加,天然湿地减少,反映了人为干扰不断加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其中,人工湿地中灌溉水田增加尤为突出,天然湿地中沼泽地的减少最为明显;②15年间,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虽然总体而言,三省天然湿地都在减少,人工湿地都在增加,但黑龙江湿地类型变化幅度最大,辽宁次之,吉林变化较小;③东北湿地变化的原因在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其中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大量开垦、土地改良、围湖造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等原因.  相似文献   

17.
日尺度地表短波净辐射(DNSSR)是大部分陆面过程模型、全球环流模型、陆-气交换过程模型和各种水文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在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能量平衡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匹配MODIS双星遥感观测和FLUXNET日尺度地面观测数据,筛选出包含18个自变量总计15531对的有效样本,利用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日尺度DNSSR遥感反演模型,并利用地面实测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了真实性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日尺度DNSSR遥感模型的偏差Bias为-0.1 W/m2,均方根误差RMSE为27.8 W/m2,决定系数R2为0.90,表现出良好的精度。基于此过程,得到MODIS双星反演的DNSSR全球分布结果,并与不同季节下再分析ERA5数据扩展得到的DNSSR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全球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且均与太阳能量随季节变化分布特点密切相关。为进一步证实验证的结果,将ERA5和地面站点实测数据作了进一步的对比,结果从侧面证实了本文构建的MODIS的DNSSR产品精度远高于ERA5的DNSSR,而且其产品空间分辨率也有了极大提升。研究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MODIS双星观测与机器学习的日尺度DNSSR反演模型具有反演精度高、空间分辨率高、具备时间连续性等优点,能够有效移植至其他气候资源的遥感反演。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突出。遥感可以综合利用不同平台类型、不同空间或光谱分辨率、不同时间频率的遥感数据,结合矿山地物目标特征,能够为矿山开发和矿山环境提供客观、实时的基础矿情数据,能够有效提高监督管理效益和管理质量;同时,对乱采滥挖等违法活动亦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本文以具体工作为例来进行研究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尺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卫亚星  王莉雯 《资源科学》2010,32(9):1783-1791
提高净初级生产力(NPP)的估算精度,需要充分认识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对NPP估算结果的 影响差异,即NPP的空间尺度效应问题。本文借鉴了多种成熟的光能利用率NPP模型的优点,同时充分考虑了研 究区生态环境的典型特点,建立了针对研究区域的基于光能利用率原理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选取 了具有空间尺度代表性的4种遥感数据作为NPP遥感估算模型的输入参数,估算了4种空间分辨率的NPP模拟值, 对比分析了这4种分辨率的土地覆盖类型空间格局的变化和NPP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 的降低,NPP的模拟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其变化的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分辨率由30m降低为1km时,NPP模 拟值变化程度最大,增加了15.7%。  相似文献   

20.
快速城市化地区湿地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志荣  吴次芳  刘勇 《资源科学》2009,31(2):243-249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近年来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的文献来看,缺乏利用遥感与GIS手段对湿地脆弱性的角度对湿地的开发保护进行分区的研究从而难以为区域尺度的湿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有鉴于此,本文以地处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杭州湾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年、2005年4景Landsat TM/ETM+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非监督分类和分层分类相结合,解译得到研究期间湿地的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多因素评价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快速城市的背景下评价了杭州湾湿地脆弱性,可为该区域湿地的分类保护提供决策基础数据。研究过程中,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条件下从自然地理环境、湿地空间分布、湿地动态变化、社会经济指标、地理空间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等方面着手,将位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杭州湾湿地划分为湿地高度脆弱区、湿地中等脆弱区和湿地轻度脆弱区,其对应的面积分别为133.95 km2、290.38 km2、862.73 km2。其中,杭州市和宁波市是较为集中的湿地脆弱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