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应该用高等教育的视野进行研究 ;它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标的新专业 ,其专业特征一是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 ,二是具有很大的学科综合性 ;相比较而言 ,使用“初等教育”代替“小学教育”作为其专业名称 ,更加科学规范 ,也有利于与国际教育接轨 ;这一专业的培养模式可设计为大学通识教育、学科综合教育和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四个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向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教育扩展。小学教育专业的设立 ,意味着小学教师将成为高等教育培养出的“高等专门人才”。处理好高等教育与小学师资培养的关系即“大”与“小”的关系 ,使“大”与“小”这对矛盾有机地统一 ,是小学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教师专业化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后,必须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探索如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我们认为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教育的特点,要求小学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能力,这是小学教师职业能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基础,也决定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特有的专业性质和专业建设的复杂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教师培养高等教育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我国高等师范教学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是个全新的专业。其专业建设尚处在“边实践、边研究、边建设”之中。本文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对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的历史背景、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与训练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中以小学教师职业导向为基础的综合性教育专业.小学课程的综合化要求小学教师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专业素质.为此,我们确立了"大综合、小方向、强化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初步构建起"五模块、三层次、一主线"的课程结构和"课堂一课外一校外"立体化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是什么,是其学科建设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从小学教育性质、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和高师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分析,厘清初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儿童学以及其他多学科的关系,以及对初等教育学学科体系本身的理解,我们认为初等教育学学科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师进修有新途径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小学教育专业”北京市今年将组织2万名小学教师参加小学教育专业进修,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以提高小学教师的文化素质、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小学专任教师6万余人,具有大专以上...  相似文献   

8.
初等教育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小学教师的一个新的专业。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小学教师的前提和保证。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定位在“师范”,定格在“专科”,定向在“小学”;其二,要从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小学师资的要求及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整体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其三,以“够用、有效”为原则,建立师范性与学术性相互依存的综合性理论教学体系;其四,以培植职业情感,增强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小学教师培养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我国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呼唤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在培养小学中我们要处理好前瞻性、层次性和现实可能性,综合培养和有所侧重等关系,促进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教育目的对培养目标有“价值取向”、“实然与应然”以及“外在与内在”等三个维度的规定,社会变迁要求教师角色由“支配者”向“平等者”转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质上是学生成长为现代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的过程。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养的小学数学、语文、英语或其他有关综合课程的专门教师”,同时具体化为相应的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化与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是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后,必须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思考在高等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的专业化的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2.
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培养小学教师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含糊不明,导致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上的盲目与混乱。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应根据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及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通过教育学科与任教学科之间、任教学科对应的各相关学科之间、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的整合,形成多种相关学科开放融通、共同支撑、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性学科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应基于这种复合性学科基础,确立学科建设的任务、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培养小学教师为目标的专业,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了解当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师范生和小学教师的感受和建议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够用""突出实训",完善人才培养新方案;"产出导向""学生中心",实施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出去、请进来",构建高校—小学协同育人机制等多种举措,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是开办小学教育专业和输送小学教育师资的主阵地, 其专业培养质量事关基础教育的质量,而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是推动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的创新举措。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具有成长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高师院校要结合国家试行认证标准,形成立标、对标、达标的“三标”建设思路,深入剖析建构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四点”基本要素,全面把握建构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四类”观测指标,切实规范小学教育专业办学行为,积极探索教师培养质量体系,主动促进小学教师培养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等师范教育、以中等师范教育为基础的大专层次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小学教育专业 ,是为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发展要求而设置的、对小学教师进行职前培养的三种不同层次教育。本文通过对三种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及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分析探讨 ,力图明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教师的不同要求 ,重点在对从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师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系统的小学教育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为核心课程,以大学文化通识类课程为基础课程,以选修课程为支持学生自我发展的辅助课程,构建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水平,防止小学教育专业“双重标准”的出现,也符合当前小学教育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要求,使小学教师真正成为儿童教育专家。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发展高师小教专业是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期间,小教专业的发展应合理布局,多层次多形式并举。小教专业定向于小学,定格于本、专科,应建立“综合培养”和“分向选修”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 ,小学教师培养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我国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呼唤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在培养小学中我们要处理好前瞻性、层次性和现实可能性 ,综合培养和有所侧重等关系 ,促进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是体现小学教师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对这类课程是以分科形式设置的,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彼此脱节盲目重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弊端。一体化的教育类课程打破原来分科课程的学科界限,以小学教育实务为线索,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目标,突出实践性、师范性、实用性、基础性、层次性的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专业能力,奠定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20.
本市去年有2万名小学教师参加小学教育专业自学考试进修大专学历为落实市政府提出的“争取2000年使城镇地区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学历的比例达到50%”的规划,经市教育局和成人教育局协商,决定采取由市教育局委托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开考“小学教育专业”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