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动句是汉语里的一种特殊句式,它的特点是在句中重复运用同一个动词.本文分析重动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指出重动句可分为不带标记类重动句和带标记类重动句,其标记词有助词"得","了"和介词"到"等.并且分析得出动补短语V2C为重动句的语义重心,动补短语V2C对动宾短语V1O在语义表达上存在多种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2.
汉泰语显性使动句使用频率高,但在句法结构形式上存在差异,泰语显性使动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不局限于某一种句式,对应情况较复杂,分布在"把"字句、兼语句等多种句法结构形式中。汉泰语显性使动句的语义结构都包括使动词、施事、受事、谓词四个部分,且施事是否出于主观故意造成使动结果受到句法形式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转折句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常涉及到的一种句型。从语义学角度对含有话语标记词"but"的转折句进行探讨,阐述不同语言学家的观点,提出but一般含有四种语义类型——否定预期、对比、校正、撤销。通过对最近五次四级真题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四级听力短对话中but句的"否定预期"这一语义类型经常出题。  相似文献   

4.
存在句是处所词语作主语,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什么事物的句子.在对越南留学生8000字左右的语料、5本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的176句存在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在句群背景中,存在句所特有的几种衔接手段,希望从习得与教学相结合的角度,能为第二语言习得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上古汉语中,双音节"不过"构成的句子有三种情况,即动词性短语的不过句,约数短语不过句,名词、代词、名词短语类不过句。各类谓语与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不论从句法结构看,还是从语义关系看,这些例子里的"不过"都应当分析为双音节的副词。  相似文献   

6.
汉语小句可充当谓语以外的各种句法成分,汉语小句同英语类西方语言中关系化不可同日而语;汉语中不存在关系化现象,也没有论元饱和化要求;西语中若干类型从句可归并入汉语定语位置小句;定语位置小句与普通定语无二,中心语同定语小句间连接词多样化:助词"的",指示词,量词,数词;连接词分工有二:定语/中心语标记功能  相似文献   

7.
许家红 《阅读》2014,(Z7):34-36
<正>近年来,小学英语教学一直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词在句中学,句在篇中用。"在这一教学原则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静观小学英语课堂,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设计活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设计的活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存在句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是关于存在句中THERE的定性、含义及功能和存在动词以及存在实体等一些问题。从功能语言学中信息传递理论认为,存在句中THERE在句子中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有"字和"是"字存在句是存现句的下位句型,它的句法结构关系是"NP1-VP(有/是)-NP2",内部逻辑语义结构关系可以表示为VP’(NP1,NP2)。存在宾语(NP2)是存在句的语义核心,其句法结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不能省略或者不出现。本文尝试结合典型事例,从谓词和存在主体之间的语义关系上,详细地描述"是"和"有"字存在主体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点,并试图再此基础上,找到存在主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是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由于语言构造的不同必然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汉日被动句在分类、结构等方面的有同也有异,了解这些有利于我们在汉日互译中正确把握、使用好被动句。  相似文献   

11.
"P式句"作为一种口语句式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本文按照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研究思路,对"P式句"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进行了探求,并与"与其A,不如B"句式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P式句"反映了说话人的主观建议,通过语表形式的观察,发现通常建议后小句为优选项,而这种建议是基于前小句的对比劣势.  相似文献   

12.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相关语句的句读,历来众说纷纭。该句句读的划分关键在于对不同小句成分的认识,"明星出西方"这类"N星+V+N方位词"格式是要素完全的独立小句,在句中可以单独成句;而对于"出西方"这类的句子,性质属于依附小句,在句法上不独立,需要依靠其他句子成分为其补充语义解读,因此其必须在复句中充当句中成分;"禁不得祠"按文例习惯更宜于将其作为复句的分句处理。故该句正确句读应为:"……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相似文献   

13.
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殊用法,主要体现为可以出现在谓词前,也可出现在谓词后。本文主要对这两种用法的"有无"句进行分析,阐明它们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并通过共时的比较,说明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连词"尽管"具有反向条件标示功能,其关联的P与后续句Q之间存在着条件关系,而且P不利于Q的出现。Q必须是确定性的,一般是陈述句,Q中有时可以不出现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在表达过程中,"尽管"与"虽然"的视角不同,P、Q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语用功能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含"先行主语it"句是注重末端重量的英语句式的典型代表,其结构、语序都和汉语句子大相径庭,英汉翻译中因其复杂结构和特殊语序而导致的错误屡见不鲜。含"先行主语it"句可归纳为三种类型,每类句子均有其特殊特征。根据不同的句型特征,含"先行主语it"可采取"去伪存真"法、"去伪存真+追根溯源"法、"化整为零"法、"去伪存真+移花接木"法及"另起炉灶"法来翻译。  相似文献   

16.
“被”字句和“把”字句是汉语中非常特殊的两种句式,许多语法学家都对这两个句式进行过探讨,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在汉语中,还存在一种这两个句式融合在一起的特殊情况,人们对这种融合句探讨得很少。本文尝试从句法形式、语义基础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对这种融合句进行分析,希望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秀句"一语最早见于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在六朝文学觉醒的大氛围中,第一批秀句应运而生。唐诗鼎盛有诸多因素,对于六朝秀句文化的承绪与光大,亦为要因之一。秀句具有独立性、典型性、特出性、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其主要体式为五七言二句对偶式。我国最早的秀句集为唐褚亮《古文章巧言语》、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唐以来诸多秀句集的编纂,证明我国秀句文化源远流长。秀句与诗话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中国秀句文化早于千余年前就波传到日本,对于日本汉诗秀句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起过弥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奥斯汀对陈述句的言有所为和言有所述的二分法入手,分析了英语显性施为句的理据。指出显性施为句的存在是由于:这一句式能象征说话人的身份;有一种常规力;有其时间效应;交际目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日语助词"は"在句子中可以起到将其前面名词等成分"主题化"的作用。叙述某事物所拥有的性质·特征等的"品定め文"与通过将某时间开始某时间结束作为前提进行表达的"物語り文"是主题句表现的两种基本形式。在这两种句子中,助词"は"都起到了主题化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句子中补语是没有主题的,借助助词"は"可以将补语主题化,这也可以认为是助词"は"的另一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因为……,所以……"在各类教材中被描述为最普遍、最典型的因果类复句形式,此描述与人们实际语言中的使用情况存在一定差距。两个关联词同时出现的因果复句数量非常有限,而被看作特殊的、非典型的因果句"……,因为……"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其他形式。语言表达上的因果关系有别于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后者强调因果之间的必然性联系,前者则不强调,而是以人们的主观认识为依据来表现因果关系。"……,因为……"目前仍被看作是一种语用的凸显格式,但这种"语用语序"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人们所使用,表现出"语用法的语法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