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邢静 《内江科技》2012,(3):51+60
东辛浅层勘探范围包括东营穹窿背斜构造和辛镇长轴背斜构造以及二者接合部。东营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放射状和环状断裂体系,辛镇构造是被两条二级断层切割,近东西向长条状的地堑。该区断层活动时间长,在油气大规模运移的馆陶-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深部油气通过断层、不整合面、储集层运移到浅层,聚集成藏。该区浅层成藏受宏观构造背景控制,大的油源断层附近油气易于富集,尤以反向屋脊断块最为有利,局部受岩性控制。断裂组合制约油气富集程度。实践证明,东辛浅层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于开平 《内江科技》2011,32(4):141+189-141,189
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基底断裂十分复杂,本文从断层的走向、产状方面重点分析了区内的埕北断层、CB30断层、长堤断层和桩西北断层等四条主要断层。通过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区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即在基底断裂控制的中、古生界半地堑的基础上发育了埕北、桩东等第三系的断陷,在下第三系披覆构造的背景上,上第三系继承性发育披覆构造。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北东向和北西向展布的断层控制,加上次级断层的切割,形成众多的断鼻、断块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3.
港西油田位于天津南沙井子村附近,处于黄骅坳陷中部,北大港潜山构造带西段,是港西凸起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上第三系油气藏,为一被断层复杂化了的长轴背斜构造。在构造演化、沉积储层、油气成藏规律及钻探目标准备等方面目前存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制约该区油气勘探。为解决勘探难点,制定了研究技术方法,为下一步有效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乐 《科技通报》2021,37(3):16-21
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东湾背斜区域的构造解释工作,通过生长地层分析得到其发育时间为古近纪安集海河组时期,形成机制为翼部旋转机制滑脱褶皱.面积-深度-应变法分析结果显示滑脱层位于深度为~9 km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褶皱主要受平行层纯剪切控制以及部分地层弯曲调节变形.背斜带核部位移量可达1239 m,且构造带位移量的分配主要有两种方式,为滑脱褶皱的生长以及褶皱调节断层的发育.东湾背斜两翼发育有丰富的褶皱调节断层,构造带不同位置处为褶皱调节断层发育的不同阶段,且调节断层随褶皱生长会向上及向下传播,传播方向取决于软弱层的发育和其厚度.此外,褶皱调节断层的发育可能为东湾1井没有钻获到油气资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的东段,主要的构造有贯穿全区的米生庙复背斜,次一级的挤压构造带及断裂组成,挤压构造带和断裂以北东向为主展布,北西向断裂及近东西向断裂也较发育。区内构造较复杂,并伴有频繁的岩浆侵入作用。属断裂构造控制的中高温热液Zn、Cu矿。通过地质特征及成矿特征研究,探讨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6.
鲁召丽 《内江科技》2010,30(1):102-103
本文对孤东油田北部油气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本区受孤东断层和五号桩断层影响,发育多条北东向及近东西向雁列式断层向北东方向延伸到桩东凹陷,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断层以及断层与储层的有机结合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张昊  桑林翔  王丽滢 《内江科技》2013,34(5):84+150
乌36井区区域构造处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西端乌尔禾断鼻构造中部。乌尔禾—风城大型背斜构造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乌夏断裂带西部,为北东向展布的大型背斜—断鼻构造。在构造轴部附近被近北东走向的逆断裂切割而形成一系列断鼻构造。  相似文献   

8.
王勃  汪新 《科技通报》2019,35(1):54-59
南安集海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属于天山、车排子凸起、四棵树凹陷、沙湾凹陷交汇区。该区中生代发育逆冲断裂与走滑断裂,南安集海背斜轴向呈北东向,南部与北天山斜交,北部为车排子凸起。南安集海背斜属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第一排构造带,经历多期构造活动,构造变形较为复杂。为了研究南安集海背斜构造变形样式、演化及变形机制,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几何学分析方法,利用地震剖面,结合地表地质调查、钻井及测井数据,分析南安集海背斜构造类型、变形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南安集海背斜新生代构造变形受到中生代地质背景控制,主要发育新生代逆冲断层、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构造楔及浅层断层传播褶皱为主;山前以中生代地层组成的褶皱出露地表,相对于凹陷中生界抬升约7 km。表明南安集海背斜新生代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山前,造成山前剧烈隆升,构造挤压量由南向北的传递很小。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三维区典型断层发育史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区地震资料解释和断裂特征分析,总结出该区新近系和古近系两套地层断裂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和断裂发育特征。古近系断裂,可以划分为控凹断层和断块控制断层两类,断层走向大多为EW向,断块控制断层呈雁行式排列。新近系断裂可以划分为新生类断层和继承性断层两类。继承性断层是对早期断层的延续,具有断距大、延伸长、控凹作用明显的特征。新生类断层则具有规模小、延伸短、数量多、NwW向雁行排列、近EW向带状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表明大洼断层为清东地区主干断裂,造就了本区北东向展布的基本构造格局。同时,大洼断层"强-弱-强-弱"的活动特征控制着本区沉降中心迁移、沉积厚度呈"厚-薄-厚-薄"变化,进而控制着主力烃源岩的分布、演化以及沉积相带类型及分布特征,同时多样的断裂特征造成陡岸发育以断层为主的疏导体系以及受构造控制的构造及岩性构造等多样圈闭。总的来说大洼断裂的分期活动、强度变化、断裂组合特征控制了本区油气成藏基本条件,进而控制了储盖组合分布与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盘2-5断块断裂系统复杂、低序级断层发育,为解决该块由于构造不落实造成的开发效果较差等问题,对该块的构造特征和断裂形态进行了研究。在精细层位标定基础上,地震、地质、测井紧密结合,并提取相干体、蚂蚁体等多种地震属性,提高大断层断棱的描述精度,精确识别小断层。  相似文献   

12.
东营缓坡带早始新世发育两类构造样式,即伸展和走滑构造样式,其中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在剖面上,断层组合有花状、阶梯状、堑垒式、"Y"字形、多级"Y"字形;在平面上,断裂组合有平行式、雁列式、梳式、斜交式和马尾式。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导致了圈闭的多类型,同时也控制着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张艳敏 《内江科技》2013,34(5):75+136
滴南凸起滴西12井区为低幅度断裂夹持的断鼻构造,该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气藏属于"一砂一藏"的岩性油气藏,油气供给充足。该区主要以小型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砂坪、泥坪间互沉积为主,处于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区。储层厚度大,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系。油气显示主要受单砂体控制,宏观上受岩性控制,微观上受储层孔喉半径控制。滴西12井东断裂两侧砂层有对接,来自生烃区的油气沿着断裂向上运移至白垩系呼图壁河组岩性圈闭成藏,沉积相和岩性是成藏的主控因素,断层起到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双台子油田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南部,西部与欢喜岭油田相邻,北为曙光断裂背斜构造带前缘,东南临清水洼陷,南抵双台子河口,为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的断裂背斜构造带,为新生界古近系陆源砂岩油气藏.通过对该区的油气进行勘察分析,可以为本区块的勘探开发前景奠定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传忠  黄秀芹 《内江科技》2007,28(2):115-116
"缓断坡型"构造是埕南断裂带沉积基底上次一级、相对较缓的一种构造样式,可分为板式、铲式、阶梯式、马尾式四种构造样式;既是陡坡带中构造转折点,又是控制有利储层发育地带,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不同类型的"缓断坡型"又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寻找"缓断坡型"构造样式是埕南及类似构造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6)
河口箐脚铅锌矿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区内以南溪河断裂为界,西侧属于扬子准地台缘褶皱带点苍山-哀牢山断褶束,东侧属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断褶束,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西向构造线。铅锌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断裂破碎带产出,产状与断层产状一致,与变质作用有关,受断裂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张博 《内江科技》2011,32(6):132+190-132,190
孤东地区构造上处于郯庐断裂带中段,该地区主要发育NNE和NE向雁行式走滑断裂,NNE方向的主走滑断裂主要沟通油源,而NE方向的派生断裂改变油气运移方向,主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层位及赋存深度,而派生断裂则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延伸距离,油气主要在走滑断裂带附近聚集成藏,形成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聂文龙 《内江科技》2014,(3):96+62-96,62
车镇凹陷内部发育有陡坡带、缓坡带以及洼陷带三种类型的构造带,不同类型构造带构造特征的不同导致其油气成藏具有差异性。陡坡带和缓坡带油气较为富集,洼陷带缺少油源断裂,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其中,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是陡坡带常见的油气聚集场所,缓坡带的油气则主要富集于古近系三角洲、深水浊积扇以及滨浅湖砂体。  相似文献   

19.
油气输导体系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惠民凹陷SH地区地质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其输导体系空间配置构成4种模式:砂体—断层—砂体型、砂体—断层—不整合、砂体—火山锥以及砂体—断层—火山锥。该区主要发育的是阶梯型输导体系分布组合,以断裂、骨架砂体共同构成的运聚体系呈阶梯型输导,导致油气爬坡运移、单层系成藏。  相似文献   

20.
断层自动提取技术(AFE)是一种自动解释三维相干数据体生成断层面的断层提取方法。AFE流程可产生很多起到断层增强作用的中间数据体。一方面可通过中间数据体对断层提取进行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这些包含断层方位角、倾角等信息的断层增强数据体为断层定量分析提供依据。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深、构造复杂,断裂刻画困难。将AFE技术应用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顺北地区,清晰的刻画了该工区奥陶系断层空间展布特征,该地区主要存在NNE方向和NNE方向的走滑断层,高产井位于工区中部的北东向左旋左阶主干走滑断裂带上,断层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