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003年是让贪官们心惊肉跳的一年。刘方仁、李嘉廷、程维高、王怀忠、田凤岐……或被开除党籍,或被撤销职务,或上法庭受审,或被中纪委“双规”,有的甚至还被判了很明显,我国政府反腐败的“紧箍咒”越念越紧。若仔细研读这些大小贪官落马的前前后后,你就会发  相似文献   

2.
昔日刑场,何处葬英魂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市下沙窝英勇就义。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寻找方志敏遗骨的决定。在刘少奇的直接指示下,江西省成立了以方志纯(方志敏的堂弟,省委、省政府领导人之一)等领导组成的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由于方志敏属秘密杀害,知道掩埋烈士遗体情况的人极少。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后掀起的反腐风暴中,多名高官落马,有的源于公民实名举报,有的“毁”于情妇反目,有的是纪委和巡视组发现的。舆论对这些落马贪官的报道有一个共同点,即舆论和公众对这些官员落马前的监督,基本处于真空或空白状态,落马后则是报复性、扎堆式的曝光,一切肮脏的勾当都抖出来了。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浙赣交界的怀玉山地区被国民党军包围,29日方志敏不幸被俘。当天晚上,敌团长一再要方志敏“写点文字”,方志敏借机奋笔疾书,写下了表现共产党人英勇不屈的“方志敏自述”。敌人得不到任何东西,第二天把他押送上饶,上饶地方当局特令国民党弋阳县县长张抡元等人前去探视、游说。  相似文献   

5.
这两年以来,贪官走马灯似地一个个落马,我们用刊时政组的选题也被贪官们牵着鼻子走。一开始,记者听闻哪个贪官可能即将落网的消息,两眼会烁烁放光,恨不得马上冲上新闻前线,查他个祖宗十八代。到了后来,也就是“噢”一声。终于,在做完《山西贪官录》这个封面报道后,我也体会到了那种腻味感。几周来,记者在前方奔忙采访,我主要在后方搜集整理此次落马的山西官员的有关信息,包括他们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他们的仕途经历等。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和社会民主监督力量的成长,一批批大小贪官纷纷落马。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老记”们注意与反思:就是在这些腐败官员纷纷落马的同时,有些“老记”当年为贪官写的那些“作秀力作”,难免成了同行的笑料。 客观原因一定会很多。但主观原因我们也不能不挖一挖:为什么会被官员“作秀”的假象所蒙骗?自己的眼睛为什么只会盯着领导而看不见群众呢?等等。这样挖挖,可能就不觉着冤了! “老记”要警惕和防止被官员“作秀”耍了,笔者有个“三不”建议: 一是不要被“遮了眼”。一位被“官员”作秀耍过的记者颇  相似文献   

7.
又是贪官落马时。最近,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区委书记杜欣及100多名官员,卷入了一起金额巨大的腐败窝案中。连同2006年“社保基金案”等血淋淋的大案要案,官场上演了一幕幕前“腐”后继的悲喜剧,贪腐问题让人思绪良多。  相似文献   

8.
观其 《青年记者》2007,(5):73-73
贪腐官员落马,人人喊打。新闻媒体更是急先锋,往往还没等落马者着地,就开始千炮起轰了,“揭密”、“时评”、“声音”、“众议”、“民声”,等等,扯去了落马者之前的显赫和伪装,还其本来面目。或言辞激烈,或讽喻巧妙,让人看后颇觉舒坦,解气、解恨。  相似文献   

9.
《铁窗英魂》是一曲催人泪下的历史悲歌,更是一曲激越高昂的时代壮歌。因为方志敏无论在监狱中还是刑场上,他都坚守信念,拒绝投降,一身正气,笑对死亡,慷慨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可贵的革命气节和英雄本色,给我们竖立了一尊不朽的历史雕像。 方志敏虽然只有36年的短暂人生,但其革命经历还是丰富曲折的,然而剧作家却没有历时性地描写他的革命人生的全过程,正如剧名所示,作品截取的仅是方志敏铁窗斗争生活的几个片断,也是他短暂人生的最后时刻。因为这是方志敏最富光彩、最为亮丽的人生景观。在狱中,无论方志敏坚强…  相似文献   

10.
常听人说,“贪官怕杂文”,其实贪官并非同一脸谱,也有贪官喜杂文。前些时候深圳揪出了一批贪官(该市南山区区委书记、区长、区人大主任被一锅端),其中的那位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初本不仅喜杂文,竟还是一位创作颇丰的杂文作者。 报道说,58岁的何,一向爱好杂文,目在海天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杂文集《咏竹》。书中的作者小传说:何初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一些贪官和有劣迹的官员,在网络监督下,原形毕露,纷纷落马.网络监督像一把利剑,高悬在虚拟世界之中,闪动着寒光,随时不知从何处伸出,刺向贪官,刺向劣迹斑斑的官员.因此,网络监督既令贪官胆寒,又让百姓称快,实在不失为一种使吏清官廉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的日历还没翻过几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原副局长就滚鞍落马。贪官那点事,基本上都是非财即色,或者是又财又色。所不同的只是数量多少,仅此而已,整不出啥  相似文献   

13.
“国门洞开,苍蝇 蚊子难免混进来,腐 蚀着不少领导干部的 灵魂……”改革开放 以来,这种论调听得 人耳朵快要起老茧了。纷纷落马的贪官们,也常把自己堕落的原因归结为羡慕和沾染了“资产阶级腐朽生活作风”。 笔者思索了好长时间,始终解不开从国门外混进来的“苍蝇蚊子”究竟指什么?海外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作风”又是什么? 花公款肥吃海喝,既造成浪费,又毒化了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4.
8月热点网议     
《青年记者》2010,(17):23-23
简介:对腐败官员进行分门别类,再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反腐策略,是一些反腐专家擅长的。最近,“两手干部”成了一个热词。这不过是玩概念游戏,不可能是反腐新发现、新突破。其实,衙门无论肥瘦,总有贪官;职务不分高低,都有落马。权操在人的手里,人性是有弱点的,很容易受到权钱交易的诱惑。我们需要一种“腐败整体观”:权力腐败,与权力类别无关,而要反腐,关键是消除不受监督制约的绝对权力,而不是对权力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5.
《杨钰莹将为“红楼”献歌/五万块钱唱四首歌》。如果这是一条标题新闻,那么我想很多读者会把“红楼”看做是赖昌星在厦门的那座因“套牢”众多贪官而闻名遐迩的“红楼”。而那“红楼”正是歌星杨钰莹心底的痛,在人前启齿常常表现行很艰难。于是你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杨歌星中了哪门子邪,怎到那个让自己不好意思的地方献歌。但且慢,你错了。请往下读新闻的正文:  相似文献   

16.
王心文 《档案天地》2010,(1):35-39,45
新中国刚成立初期.国民党特务在大陆活动猖獗。国民党保密局从台湾派遣“王牌杀手”封企曾密赴上海.执行“1243”行刺上海市长陈毅的任务。这项计划是由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亲自制订并经蒋介石逐字审核后予以批准,台湾方面认为此项计划“必能成功”,但是就在封企曾准备行动时,就被我公安机关破获.号称“王牌杀手”“杀人魔王”的封企曾最后伏法于上海龙华刑场……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顶戴”竟成了子女谋取一己私利的工具,原本应为老百姓服务的政府官员职位在这里被一些贪官子弟演绎成了发家致富的“顶戴”经济学。近年来,对这门“学问”学得“深”用得“好”的当属原河北省人大主任、省委书记程维高的儿子程慕阳、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的儿子李勃、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刘知炳的女儿刘芳、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的女儿慕洋、原湛江市委书记陈同庆的儿子陈励生、原深圳市副市长王炬的女儿王涛、原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道访的儿子郑勤等人。这些现代“衙内”靠父辈是领导干部的特有资源,在父亲权力所及之地经商办…  相似文献   

18.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烈士在江西南昌下沙窝慷慨赴难,英勇就义。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寻找方志敏遗骨的决定。在刘少奇同志的直接指示下,江西省成立了以方志纯(方志敏的堂弟,省委、省政府领导人之一)等领导组成的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由于方志敏烈士是被秘密杀害的.一直找不到可靠的线索。直到1957年春天,江西化纤厂在南昌下沙窝破土动工了,一天,  相似文献   

19.
“一朝天子一朝臣”,个中含义人所共知。而近年来,却也出现了“一朝编辑一朝作者”的现象,这颇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思。   所谓“一朝编辑一朝作者”,是指媒体中的一种不正之风,即有少数编辑在选用作者的稿件时,不是以稿件的质量作取舍标准,而是以是否为自己的熟人或“关系户”作为用稿准则,这便出现了“换了个编辑即换了一批作者”的怪现象,故被人们称之为“一朝编辑一朝作者”。   “一朝编辑一朝作者”,这“作者”队伍的构成,往往为三种人员:一是编辑的亲朋故友;其次为与编辑有功利牵扯的“关系户”。如我在甲报刊当…  相似文献   

20.
以文字形式表现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感情,只有同时做到两点,文章才是真切的、活生生的: 一,作者的写作活动,首先是作者的真实心理活动;二,描写他人,刻画他人,首先是体察该人的真实思想、真实行为。 有一个常用词,叫作“真实”。以此要求作者,就是要忠于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要求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表现、描绘,就是要写得真实。有人问:在写作上什么最难?回答是:写像了最难,写真实了最难。“真”与“实”不是同一个概念。写“真”了,难;写“实”了,尤其难。“真”是指外观上的“大概齐”准确;“实”则是指内在的、精微的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