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训练中的神经运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运动控制理论中以运动控制模式区分的3个学说:反射运动控制学说、阶梯运动控制学说和系统运动控制学说。并对体育训练中与动作控制有关的感觉系统及运动认知理论、神经系统及记忆痕迹理论、运动系统及自然物理学理论和系统科学观进行阐述。提出:在体育训练中应把感觉经验、认知因子掺入系统功能训练中,以达到最优的运动生理适应性和最佳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监测,以便在重大比赛前科学地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体育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特点和规律。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测包括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等多方面。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主要采用生理机能指标、血液指标、激素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合训练过程分析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主要采用影像测量与分析、力学理论分析、力的测量与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技术优化,解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问题,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在优秀运动员心理状态评价上,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心理状态诊断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心理与神经疲劳状态、注意力水平、专项认知水平、心理技能水平、比赛心理兴奋点的状况、团队凝聚力等;2)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主要是指:根据训练目标和相应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其竞技能力在比赛期间所出现的相对最高和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竞技状态的调整研究主要集中在训练经验和实验测试两个方面。研究重点介绍建立个体最佳竞技状态模型、赛前运动负荷调整、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竞技心理状态调控等方法;3)中国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研究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注重优秀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形成科研团队进行综合性研究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3.
吴晓伟 《体育世界》2010,(7):98-100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前研究任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研究人体运动,特别是在研究竞技运动时,哲学的观点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从而避免了陷入误区。人体运动是以人体运动系统所承载,运动解剖学视角下的运动系统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体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结合哲学的整体观、系统观和时空观三大理论观点,使研究者更加完善地了解地人体运动,有助于建立人体运动练习与训练体系,从而为我国发展人体运动,特别是竞技运动提供指导,提高我国竞技运动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30年我国运动训练理论发展走过了引进与本土化努力、自我创新和调整等阶段。训练学科理论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和深化,其研究方法趋于多样性,运动训练用语逐渐科学和规范,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举国体制支持下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实践直接推动训练学研究的发展;大量引进国外运动训练学研究著作,催化运动训练学的本土化和更新;国内外训练研究与实践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动运动训练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行车是典型的体能性运动项目,专项体能水平是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心理、战术、技术等对于竞技水平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作用,自行车运动员科学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对我国自行车运动科学训练理论发展及训练监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科学训练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主要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并对以后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对我国自行车运动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作为竞技武术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运动成绩和促进竞技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当前竞技武术套路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竞技武术存在着训练科学化重视程度不足、训练内容比重失衡、训练保障条件弱等问题,为此,提出强化科学训练意识、合理制定训练内容、提高训练保障条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米靖 《体育与科学》2012,(5):104-107
从学科论的视角,系统梳理、探讨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学科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指出: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问题的学科,它以运动项目教学与训练实践中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兼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属性,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力量素质是一切运动技术的物质基础,要想使运动技术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迅速提高力量水平。我们根据国内外一些运动训练学及运动生理学等有关书籍,就力量训练的科学化进行一些探讨,仅供参考。 据了解,国外对力量训练的研究基本上有两条途径:其一是用各种训练因素进行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略谈运动性疲劳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涛 《安徽体育科技》2000,21(4):100-102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机体本身所引起的,是由于肌肉活动达到一定程度,身体所表现出的必然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面访等方法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学说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以便科学有效地指导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运动训练学,有的国家称训练原理或训练理论,根据目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它是专门研究和探索运动训练过程中各种规律,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理论和方法学。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体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德国波恩大学伯恩特教授介绍说:“体育科学是综合科学,不是独立的科学,是在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上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一门重要的学科——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