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公立高校都适用信息公开法律。美国高校有关信息公开的法律涉及联邦法、州法、高校规章制度。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论述,提出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应当借鉴美国经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服务与公平——美国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现状及其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图书馆在残疾人服务方面凸显了公平特色。它给我们以如下启示: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增加便于残疾人利用的馆藏资源;配备方便残疾人的各种设施;安排高素质的专门服务人员;做好各种细节服务。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世界上对图书馆复制豁免行为立法较为完善的国家,这其中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美国图书馆协会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就积极致力于复制行业规范的确立,并通过各种方式促使立法机关出台保护图书馆复制豁免的法律。美国图书馆协会积极维护图书馆界利益的实践经验将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美国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涵盖了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内涵与发展阶段、图书馆法中有关图书馆评估的条款、绩效评估的指标、绩效评估的手段、绩效评估的方法等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时要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同时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美国反恐信息政策对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后,美国政府为反恐需要而进行的反恐立法和信息政策调整,给美国图书馆界带来了许多困惑和干扰,限制了相关信息政策的研究,引起了美国图书馆界的激烈反应.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6.
美籍华人图书馆员成就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籍华人图书馆员以智慧、勤奋和具有吸收美国文化的能力而得到美国政府和图书馆界的赞赏。尽管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 ,华人图书馆员在创建东亚图书馆、分编东亚及中文图书资料、推动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参考文献 5  相似文献   

7.
采用Spss19.0和CitespaceIII分析工具,借助SCI数据库平台,论文对2012年美国图书情报专业排名[1]前30的大学近十年科研情况进行分析,归纳了六个前沿主题研究方向(用户研究、知识共享(博客)、健康素养、信息检索、编目及索引、可视化)和十个热点研究包括信息检索、图书馆学、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电子政务、虚拟团队、文献计量及电子商务,梳理了十年间美国图书情报专业的科研现状。  相似文献   

8.
中美图书馆比较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献资源、资源共享、读者服务、数字图书馆建设、管理体制、馆舍与设备、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方面对中关图书馆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发展我国图书馆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主要针对1850-1900年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做出了相关解析。阐述了1850-1900年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文化、经济以及政治民主的社会背景;认为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有图书馆法律的建立、人道主义精神的支持、慈善力量的资助及其他社会历史条件。并认为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美国民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The presence–or absence–of locus sigilli “[L.S.]” or “[SEAL]” indicators, to validate the signatures in those texts of American Indian treaties collated by Charles J. Kappler in his Indian Affairs: Laws and Treaties, is examined. The results of this inquiry suggest that Kappler spent far more time examining the original treaty documents than Deloria and DeMallie proposed in their Documents of American Indian Diplomacy: Treaties, Agreements, and Conventions, 1775–1979.  相似文献   

11.
关于美国信息立法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奇  王玲 《情报学报》2000,19(4):385-390
信息立法是有关信息法的制定。信息法是一国为管理信息产业而制定的为调整信息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律的总和。文章先概述了信息法的内涵,然而从四个方面公民信息自由与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商业信息保护、信息的安全保护等对美国的信息法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论文通过对移民和图书馆服务的简短回顾切入,通过对全面文献的研究总结,了解美国图书馆如何应对移民潮和新来者以及探寻他们为移民服务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为我国图书馆的移民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多少 ,很大程度上是由纳税民众来决定的 ,因此 ,其定位首先是要为纳税人服好务。美国的公共图书馆都设有公关部 ,其任务是大力宣传自己 ,树立良好形象 ,鼓励全民阅读 ,提高本馆社会地位 ,在服务中求生存、求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研究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联盟活动一直处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前列 ,其历史可追溯到 2 0世纪 30年代之初。资源共享是联盟的动因 ,经济利益是其驱动机制和目的 ,资金保障是其成功的支持条件。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具有同中心联盟、一州内多个联盟、同州内跨类型联盟 ,以及向着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等特点。参考文献 7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图书馆协会为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0年6月通过的《美国图书馆协会2015战略规划》明确了美国图书馆协会未来5年的任务、战略目标和主要活动领域,彰显了其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通过对《美国图书馆协会2015战略规划》的分析发现,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走向可归纳为6个方面:服务、馆藏和员工的多样化;利用新技术促进创新与变革;加强宣传以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用户权利;开展多方合作,提升服务能力;发挥ALA的行业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詹姆斯·凯瑞与美国传播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姆斯·凯瑞是美国文化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传播“仪式观”为美国传播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他本人也成为美国70年代和80年代媒介理论研究复兴的一个主要推动者。  相似文献   

17.
美国ERMS产品的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图书馆电子资源品种的激增以及电子资源有复杂性、不稳定性等特点,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电子资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需要通过ERMS来实现。根据开发者用途的不同,美国ERMS产品主要分为三类:ILS商开发的ERMS;自产的ERMS;数据商开发的ERMS。这些ERMS产品都采取了相应的电子资源元数据标准。通过对美国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产品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的分析,从行业层面、应用层面及发展层面得出了对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质研究进展报告简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198 9年 1月 ,《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质主席委员会总报告》指出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 ,社会应加强对人们的信息素质基础教育。该报告公布至今 ,美国对社会公众的信息素质教育已取得了不小成就  相似文献   

19.
Supplemental articles and supplementary treaties were used as tools to modify American Indian treaties. In general, supplemental articles were adjustments to the parameters of a treaty, frequently made as quickly as the same – or the next – day of negotiations, whereas the task of a supplementary treaty was to affect the conditions created in a previous treaty(s).As the law of the land, these materials have been referenced in the opinions of the federal, state, and territorial court systems.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hose 80 documents – a combination of 39 initial treaties and their 41 supplements – cited in the opinions of 101 cases between 1831 and 2000 that bind together these instruments, their modifica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within these various venues.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s a chapter in a larger work, in which the authors explore how eight college-educated Asian American professional men negotiate the model minority image to present the performative constructions of their multiple identities within the racialized and gendered context of U.S. organizations where they work. The authors first discuss the participants' perceptions of how others view their social identities as part of a homogenized concept, regardless of their diverse Asian American subjectivities. Then, they examine how the participants engage in performative aspects of the model minority image to promote positive impressions on others and to empower themselves in U.S. organizations. Exploring the subjective standpoint of being the model minority in the context of mainstream organizations, the authors aim to further reconsider the concept of identity as relational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