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了解三级跳远运动员损伤情况及其原因,笔者对苏州大学三级跳远高水平运动员以及01、02、03、04级运动训练专业三级跳远专项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三级跳远运动员损伤多发部位为足部、膝关节、腰部、踝关节等;损伤类型以韧带和肌肉拉伤、关节损伤、肌肉劳损居多;损伤性质以急性损伤为主;在进行技术练习和速度力量练习时运动员发生损伤最多。经过进一步调查,笔者认为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安排不合理、疲劳、技术动作不规范、某些身体素质较差等是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来探讨三级跳远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及原因,使三级跳远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训练时有所注意,减少三级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田径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田径队运动员为例,该学院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率为95.2%;损伤性质以慢性损伤和急性损伤为主;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踝关节和大腿;劳损、肌肉肌腱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三种主要类型;损伤时间主要集中在训练期间、下午和6-8月份;身体过度疲劳、身体素质差、技术掌握不熟练是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参加2008年全国男子拳击锦标赛的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今年以来损伤发生部位、性质、地点、损伤严重程度、原因诊断等。结论: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率很高,急性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腰背部、手指和肩部,慢性损伤发生的部位与急性损伤基本一致;急性运动损伤以拉伤、挫伤和扭伤为主,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规范、长期动作重复、准备活动不充分;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欠佳、长期动作重复和治疗不及时;急、慢性损伤的程度都不是很严重,运动员停训或停赛的很少,但运动员在伤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养。建议: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合理安排运动员伤后训练和休息时间,提高训练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14级田径专项中50名学生三级跳远运动损伤的状况,为三级跳远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起跳的瞬间,人体腿部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最大压力可达到自身体重的10倍以上,导致运动员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经常发生。目的:为减少不同程度的三级跳远运动损伤,根据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来促进三级跳远训练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体育学刊》2007,14(6):119-122
对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特征及训练学致因进行了探讨.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普遍,但其损伤程度轻微;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准备期的后期和竞赛期;常见于鼻、腰、耳等部位;受伤类型多为扭伤,病程为急性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年龄、训练年限、文化程度、比赛次数成负相关,与运动等级成正相关;规则的变动、身高、套路训练等与损伤程度不显著相关;造成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比赛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等,而技术动作主要为摔法;散打运动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要领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合理、局部负担过重、恢复时间及措施不合理、注意力不集中等.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部分优秀跳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体工队16名现役优秀跳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优秀跳跃运动员的受伤多发部位依次为膝、踝、腰和腹。多发伤种与项目有关:跳高易致股后肌群拉伤、膝关节、踝关节扭伤、背部损伤;跳远易致腘肌损伤、半月板损伤;三级跳远易致足跟底部扭伤、踝关节扭伤;撑竿跳高易致腹外斜肌拉伤。局部运动负荷过大、技术动作不正确和身体疲劳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科学安排训练和竞赛,注重对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和技术诊断,加强对膝踝等受伤多发部位的保护,提高对急性损伤的诊治水平,建立、健全运动员医疗制度和康复制度,对于预防跳跃运动损伤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调查了阿克苏地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通过分析回收问卷,研究发现不同等级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在病程上多属于急性损伤,损伤的轻重程度上多属于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运动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和技术训练时期,身体训练时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少;运动损伤以软组织挫裂伤、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损伤为主等特点。分析了排球运动员的致伤因素为潜在因素和直接因素两大部分。探讨了运动员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寻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运动损伤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运动会伤病的预防。对三峡大学2001年、2002年、2003年三届田径运动会中运动损伤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表明女运动员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男运动员;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损伤的原因依次是运动训练水平不够、场地设备及气象条件的影响、准备活动不充分;损伤发生的部位依次是大腿和膝部、小腿和踝部;发生损伤的项目依次是跨栏、中距离跑、三级跳远、标枪。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皮划艇静水皮艇项目运动损伤的特征,本文以山东省队为例进行运动损伤现状分析,旨在为预防运动员发生损伤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在分析运动员体重等基本情况基础上,对运动损伤的部位和组织、致伤训练的类型、损伤的左右侧和新旧伤进行帕累托分析。结果:(1)运动损伤主要发生的部位,男性运动员在腰部,占比79.06%;女性运动员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腰部和背部,累计占比达到87.63%。(2)运动损伤主要发生的组织为肌肉组织,在男性运动员中占比69.91%;在女性运动员中占比45.70%。(3)运动损伤主要致伤训练为测试仪训练,在男性运动员中占比45.75%;在女性运动员占比34.95%。(4)运动损伤左右侧分布,中间脊柱损伤的例数最少。(5)持续旧伤在男性运动员占比为88.77%;女性运动员占比63.44%。结论:皮划艇静水皮艇项目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损伤发生的主要组织为肌肉组织;致伤训练主要为测试仪训练;持续旧伤占运动损伤的主体,左右侧损伤较多,中间脊柱损伤的例数较少。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损伤多发部位依次为小腿胫骨、足跟部、膝关节、踝关节、腰部等,伤病种类以疲劳性骨膜炎、挫伤、软组织损伤、肌肉拉伤居多,与三级跳远的项目特点及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密切相关。笔者就此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认为局部负荷过大、技术动作合理性差、专项化程度过高、过早等是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对青少年运动员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还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少伤病的发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跳远和三级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本文通过对我国165名优秀跳远和三级跳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及病因分析,对几个相关的引起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归纳分析对比法等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女子三级跳远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女子运动员主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结果显示我国女子运动员助跑速度较慢、速度利用率不高、大都采用了平衡式技术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今后的发展和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易造成运动损伤的项目、内容、受伤种类与地点、教练员和运动员防伤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的细致研究 ,发现 5 0 0米比赛和速度练习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 ,且多发生在出弯道处 ,教练员和运动员防伤观念不强是导致运动员频繁受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2004-2012年间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男女跳高、跳远、三级跳、撑杆跳八个单项的前三名共126名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及其年龄特征进行统计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形成这一特征的因素,为田径体能跳跃类项目的选材与训练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在这四个项目中,跳远男女运动员的年龄与竞赛成绩成正相关;三级跳和撑杆跳男女运动员的年龄与竞赛成绩成负相关;跳高项目男子运动员竞赛成绩与年龄成正相关,女子运动员成负相关。因此,运动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性别,合理地进行运动员选材、安排训练计划与人才培养,进行符合运动员自身年龄阶段特征的训练,不断挖掘其运动潜质,提高运动员竞技成绩。  相似文献   

15.
浅谈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基础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三级跳远技术比较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对正处于身体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来讲,学习三级跳远技术就比较困难。但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新事物接受得快,反应敏捷。本文从田径运动训练与实践角度,着重对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基础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为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基础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13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全运会预选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5名健将级运动员三跳距离及比例指标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国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相关参数比较研究,旨在诊断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导和改进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技术训练,为加强教学、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江苏省6所大学73名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周期进行了调查和病因分析。结果表明:大一、大四和赛前封闭训练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多发期,发病率列前3位的运动损伤依次为:腰肌劳损、半月板损伤、肩袖损伤。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训练缺乏科学性、身体机能不佳、训练水平不足、心理状况不良等因素。指出应从运动训练学方面、组织管理学方面、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综合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三级跳远两名国家队集训运动员比赛现场拍摄,针对三级跳远技术过程中重要环节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分析,在揭示技术体系内部构建因素关联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世界级运动员技术环节上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