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兰斯·德拉埃(Frans de Laet)教授是国际知名翻译学期刊Babel主编,在国际期刊发文、审稿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本访谈以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提出为背景,围绕五大主题展开:(1)Babel的历史和现状;(2)国际期刊投稿;(3)当下研究热点和趋势;(4)期刊论文写作;(5)国际期刊审稿流程。通过本访谈,德拉埃教授为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投稿提出了诸多建议,并帮助厘清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中国翻译学科与国际接轨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弗兰斯·德拉埃(Frans De Laet)教授是国际知名翻译学期刊Babel主编,在国际期刊发文、审稿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本访谈以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提出为背景,围绕五大主题展开:(1)Babel的历史和现状;(2)国际期刊投稿;(3)当下研究热点和趋势;(4)期刊论文写作;(5)国际期刊审稿流程。通过本访谈,德拉埃教授为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投稿提出了诸多建议,并帮助厘清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中国翻译学科与国际接轨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翻译研究选题的现状为了了解目前我国翻译研究领域的现状,笔者对《中国翻译》和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关于翻译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4年,《开放教育研究》曾访谈过国际远程教育先驱特里·安德森( Terry Anderson)教授。该访谈以融于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教育技术为主题,从宏观视野对加拿大远程教育的管理与实践以及安德森教授本人的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过去十年,国内外远程教育飞速发展,作为这一领域先行者的安德森教授又提出了交互等效原理,用以指导MOOCs和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迄今,他已出版(包括合作出版)11本专著,其中《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已译成中文)2009年获远程教育领域的最高荣誉———查尔斯·E·魏德曼奖;他与乔恩·德龙( Jon Dron)提出的三代远程教育学理论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传播;他还提出基于社会媒体的群体教学理念引领开放联通时代的学习,并设计了一个名为Land-ing的“精品”社交网络以充分发挥小组、网络和集合体三种社会组织对学习的促进和支持作用。他主编十年的开放期刊《国际开放远程学习研究评论》(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on Distance and Open Learning, IR-RODL)成为国际远程教育领域被SSCI收录的两本期刊之一。本访谈主要围绕其研究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三代远程教育、等效交互原理、基于社会媒体的开放学习与研究,以及当前风靡世界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展开,希望能为读者呈现社会化网络时代学习和研究日益开放的综合图景和成功案例,也期待我国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日渐开放。  相似文献   

5.
弗雷德里克·特纳,牛津大学博士毕业,达拉斯德州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同时也是诗人和翻译家,已出版著作近40部。继"诗歌、诗学与科幻史诗"的访谈之后,笔者针对他的《唐诗选译》(2009),再次对其进行了访谈,探究了他的译诗缘起和择译标准;他在其唐诗译诗中所表达的中国文化精神;他翻译唐诗与其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作顾问的交互影响,以及他有关唐诗里所蕴含的音乐、生态和救世等方面的共同体思想。此研究旨在对落实"坚定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沛,1944年5月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期从事史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史学理论研究》主编。主要著作有:《苏联史学理论》(合著)、《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主编)、《马克思主义史学新探》(合著)等。1999年4月23日他接受我们的访谈,对目前国内史学理论研究状况、研究国外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发展的关系、历史认识论研究的重要性等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下文即为这次访谈的纪要。  史克祖:于沛先生,您…  相似文献   

7.
从行为主义学习模式到认知学习模式,再到建构主义以及协作学习模式,教学的有效性是个永恒的话题。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技术、学习模式和学习理论的创新和相互影响,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我们所期望的学习目标也变得模糊起来。本期高端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世界知名教育心理学教授保尔·科士纳( Paul Kirschner)博士来分享他关于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洞见。科士纳博士是国际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荷兰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和学习与认知项目负责人,芬兰奥卢大学教师教育研究访问教授。他曾任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CSCL)委员会(属于学习科学国际社区下属组织)及学习科学国际社区执行委员会主席(2011-2012年)、《计算机辅助学习》期刊主编和《计算机在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期刊副主编,出版畅销书教学设计专著《复杂学习的十个步骤》(目前该书已是第二版)。他还与人合著《论证的可视化》、《我们所了解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领域包括终身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电子学习环境和其它创新学习环境设计、开放教育资源、教育媒体应用、教师教学资源开发、认知技能和能力发展等。  相似文献   

8.
一、翻译研究选题的现状 为了了解目前我国翻译研究领域的现状,笔者对《中国翻译》和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关于“翻译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分析主要依据Jenny WiUiams&Andrew Chesterman所著的Themap: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fion Studies(2002)一书中对翻译研究领域的分类:文学翻译、多媒体翻译、翻译与技术、翻译史、翻译伦理、术语与词汇、口译、翻译流程、译员培训、翻译专业、原文分析与翻译、翻译质量评估等。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我院教师在努力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经过大家的共同奋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年来,全院共发表论文5 5 6篇,其中2篇在国外刊物(英国的《EnglishTo day》和美国的《国际数学科学》)发表,60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主编专著、教材1 1部,参  相似文献   

10.
巨型南瓜     
《海外英语》2012,(2):52-53
大师简介:方华文,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文学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被文学翻译家一国际翻译家联盟推选为代表人物,并被国际译联誉为“中国当代最多产的文学翻译家”。已发表著、译作品2000余万字,并主编了《经典英美报刊选萃》等多部英汉对照读物。  相似文献   

11.
《海外英语》2012,(11):52-53
大师简介:方华文,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文学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被文学翻译家——国际翻译家联盟推选为代表人物,并被国际译联誉为“中国当代最多产的文学翻译家”。已发表著、译作品2000余万字,并主编了《经典英美报刊选萃》等多部英汉对照读物。  相似文献   

12.
李德曼(Norman G.Lederman)教授是伊利诺理工大学数学和科学教育学系的主席,全美科学教学研究联合会(NARST)和科学教师教育联合会(AETS)的前任主席,也是全美科学教师教育协会(NSTA)的主管。并且是《学校科学和数学》杂志的主编。他曾教授中学科学教师的全科课程,指导教师的实习,并且曾在中学教授10年的生物。李德曼教授以其对学生和教师科学本质概念发展的研究而闻名,他也从事教师职前和在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研究,包括教学内容知识,教师的信念等方面。他创作和编辑了7本书籍,参加了15本书的编写工作,在专业杂志上发表150多篇文章,在世界各地的专业会议做报告400多场。笔者利用在芝加哥做公派访问学生的机会,进行了本次访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科技典籍《天工开物》英译者王义静、王海燕和刘迎春教授进行访谈,本文探究了《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之《天工开物》英译过程中影响译者翻译该部科技典籍的几个重要因素,并邀请三位译者对科技典籍和《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丛书的翻译和出版进行了评价。希望本访谈能够对国内译界开展中国典籍的译者研究和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公示语翻译在21世纪已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基于国内三大翻译核心期刊(《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以来有关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文章,对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内容以及洞见做出总结,为今后对公示语翻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梁实秋的一生深受中外文化影响,他发表评论、创作散文、翻译莎士比亚、主编《远东英汉大词典》,可以说是自由地游走于中西文化。本文从他的家庭环境、启蒙教育、清华求学、美国留学、人生选择等方面探究多元文化对梁实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为广大师生提供公开透明的论文发表平台,通过整理《西藏教育》自创刊以来的有关数据,同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专项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了《西藏教育》目前办刊的整体现状,进一步明确了期刊目前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办刊质量、提高审稿效率、加强期刊专业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期刊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方向,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黄小配的小说理论主要发表在他主编的《中外小说林》期刊上,在当时的影响很大。本文试图从他的小说理论的创作对社会的影响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0引言《生态翻译:人类纪时代的翻译与生态》(Eco-translation:Translation and Ecology in the Age of the Anthrepocene)由爱尔兰学者Michael Cronin撰写,2017年在Routledge出版社出版。Cronin是都柏林城市大学翻译研究院的教授,也是Routledge出版社翻译研究新视野系列丛书的主编。作为当代著名的翻译研究学者,他已出版了许多颇受赞誉的翻译类书籍,如《翻译与全球化》《翻译与身份》《数字时代的翻译》等。在《翻译与全球化》的第五章中,他(2003:166)首次提出"翻译生态学"的概念。本书可谓他前面系  相似文献   

19.
李新宇,1955年生,山东青州人,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3年晋升为教授。曾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现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同时涉及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爱神的重塑》(1991)、《新时期小说的文化选择》(1991)、《中国当代诗歌潮流》(1993)、《中国当代诗歌艺术演变史》(2000)、《鲁迅的选择》(2003)、《呐喊点评》(2003)、《走过荒原》(2003)、《愧对鲁迅》(2004)等。主编《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当代小说发展史》《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等,发表学术文章一百多篇。  相似文献   

20.
X.罗日叶(Xavier Roegiers)是比利时鲁万-拉-勒夫天主教大学的教授、教育学博士,同时他还任国际组织——教育和培训工程局(BIEF)的主任。这一国际组织机构的目的在于推动二十余年来已经在西方和非洲广泛传播的一种教学法——整合教学法。罗日叶教授参与过多个国际教育项目的研究,著作颇丰。代表作有《整合教学法》、《为了学习的教科书:编写、评估和使用》、《学校与评估:为了评估学生能力的情境》等等。笔者就整合教学法问题对罗日叶教授作了访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