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元丰改制后,馆阁归于秘书省的领导之下,致使秘书省职官的设置、职事、选任及编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馆阁的皇家藏书性质进一步减弱,国家藏书的特性趋于强化。相比较而言,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在这一时期趋于完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秘书省宿直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秘书省借书制度的完备、秘书省馆职待遇的制度化、新建省舍、北宋国家藏书再盛。  相似文献   

2.
王照年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34-133
介绍三馆迁入崇文院后,随着崇文院从一个依托馆阁藏书为主的文化服务部门发展成为职能更为丰富的文化管理机构,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并出现宋人称道的“景徳之制”,也迎来北宋国家藏书“一盛于庆历”的实况。同时随着崇文院时期馆阁地位的日渐显赫,它已成为国家高层次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和天下士人向往的琼楼玉宇。尤其在北宋国家藏书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发展中的一些特点也益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有宋一代国家藏书事业极为兴盛,其国家藏书之地统称为馆阁。宋代有关馆阁藏书著作主要有五部,北宋有二部:宋匪躬的《馆阁录》、罗畸的《蓬山志》;南宋有三部:程俱的《麟台故事》、陈骙的《南宋馆阁录》、不撰人的《南宋馆阁续录》。南宋三部至今尚存,或有其辑佚本,北宋的二部却全部散佚。笔者近年从事文献整理工作,在群籍众书中搜罗爬剔,共辑录《蓬山志》佚文41条,近7000字,虽非全璧,但于研究北宋国家藏书事业不无裨  相似文献   

4.
《麟台故事》五卷十二篇共五万余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关于图书馆的专著。它系统地记述了我国北宋时期国家图书馆的历史沿革、职能、藏书、馆职与编校图书活动等实际情况,也反映了著者程俱的图书馆学思想体系,有较丰富的史料价值。此书单刻本极少见,今据清陆心源辑刻的《十万卷楼丛书》本适当摘编,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图书馆学研究史上,《麟台故事》是任何人都绕不开的如椽巨作。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馆专著,事实上,在南宋时期的图书馆建设中,它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麟台故事》作为研究课题,对其图书馆学思想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鉴古知今,古为今用。本文对《麟台故事》的编撰背景、作者简介和内容加以分析,对北宋国家图书馆的运作状况有一定了解,也希望能够在今天的图书馆建设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6.
《麟台故事》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图书馆学的书籍,详细描述了宋代的图书管理情况,本文根据《麟台故事》所述内容,分析了宋代图书馆馆藏建设、人员管理和职能定位三方面内容,从而让大家深入了解宋代图书馆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麟台故事》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图书馆学的书籍,详细描述了宋代的图书管理情况,本文根据《麟台故事》所述内容,分析了宋代图书馆馆藏建设、人员管理和职能定位三方面内容,从而让大家深入了解宋代图书馆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霍艳芳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5):123-125,137
北宋馆阁制度发展成熟,馆阁藏书作为国家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特色.从其藏书类型、藏书管理和藏书利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欧阳脩《新唐书·艺文志》补充、修订《旧唐书·经籍志》,存在三种文献来源,合《旧唐志》本身,《新唐志》实际由四部分组成:(一)《隋志》,即贞观见存书;(二)《旧唐志》,即开元见存书;(三)《崇文总目》等,即以馆阁藏书为主的北宋见存唐人书;(四)史传文献所载唐时所当有书。其中(一)(二)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著录"部分,而(三)(四)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不著录"部分,并对"著录"部分进行了修订。《新唐志》力图反映唐时藏书、著述之盛,综合了贞观、开元可以考知的官府藏书,补入了北宋犹存的唐人著述,更据史传文献推求了唐时应当有的著述。而根据《新唐志》讨论某书存亡与卷帙增损,甚至认为《新唐志》所载系北宋确有其书、实存其卷,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秘书监(省)制度是我国古代的职官制度之一,它是一个专门职掌国家由书文献的机构,与历朝图书文化事业的兴衰密切相关。一般对秘书监(省)活动情况的记录多出现于正史的“职官者”中,史料并不详备,因而现在唯一的一部记述北宋秘书省、三馆、秘阁建制、活动及其沿革发展的专著——《  相似文献   

11.
《中兴馆阁书目》由北宋秘书监陈骙编撰,仅用八个月时间,于淳熙五年(1178)完成。原书凡七十 卷,叙录一卷,著录图书40486卷。嘉定十三年(1220),秘书监张攀又主持编撰《中兴馆阁续书目》三十 卷,著录淳熙五年后馆阁收入的新书14943卷。《书目》和《续书目》在当时曾与《崇文总目》并行,后皆 散佚。1932年,赵士炜撰《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五卷,《中兴馆阁续书目辑考》一卷。是近数十年间查考  相似文献   

12.
陈锐  傅荣贤 《图书馆学刊》2012,34(5):125-127,130
有关我国现存第一部图书馆学专著《麟台故事》的序跋共有11篇。在对这11篇序跋作以简介的基础上,分析各篇序跋在揭示该书形式和内容信息方面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13.
在北宋庆历前这段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医学藏书的修撰工作,并努力使之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这些都为北宋国家藏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对北宋庆历前馆阁医学藏书的管理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医学藏书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同时希望能够古为今用,为当今生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题名释义,成书背景,内容角度对《麟台故事》进行介绍,并对其图书馆学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进行阐述,肯定了《麟台故事》及其图书馆学思想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傅子》,魏晋之际杰出思想家傅玄著。《傅子》问世后,当时就备受有识之士的赞赏。其中一些内容先后被收入《子钞》、《意林》,魏徵又将之汇入《群书治要》,供唐太宗治国之用。遗憾的是,这样一部有价值的书籍,在流传过程中却逐渐佚散。唐代尚是完本,北宋就已佚失大部,南宋藏书大家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则绝不见著录。可以断定,此书  相似文献   

16.
一、借书园及《借书园藏书目》 借书园又名“藉书园”,藉,就是借。周永年一生都与书籍打交道,所购所藏的图书达到10万卷,可以说是山东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大家。他作《儒藏说》,倡言纂修《儒藏》,希望古人的著述能世代相传,永不散失,也希望天下的读书人不再为借书难所困扰。他不仅首先倡导,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实践,于是约曲阜的《说文解字》大家桂馥—起买田建“借书园”。他们把自己的藏书,放在借书园,就像今天的公共图书馆,读书人可以在此读书、借书和抄书。周永年的举动让世代读书人感念不已。因此,著名目录学家山东大学教授王绍曾先生认为借书园“实为18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之滥觞”。  相似文献   

17.
曾巩藏书分为入仕前和入仕后两个阶段。其收藏书籍的高峰集中在入仕之后的馆阁期、地方任职期和再任京官期。其藏书来源为先祖著述和藏书、为人指点文章、为文集作序、友朋赠送、撰写碑传、抄写与购买等。其藏书目的是著书立说,流传后世;保存书籍,传承后世。  相似文献   

18.
周中孚是清朝嘉庆和道光时期杰出的文献学家,他仿照《四库全书总目》,利用协助整理李筠嘉私人藏书的机会撰成的《郑堂读书记》是其目录学代表作。《郑堂读书记》又与李筠嘉的《慈云楼藏书志》渊源深厚,周子美认为两者实为"同一书"。该文通过史实辨析,厘正了与《郑堂读书记》有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兴馆阁书目》《中兴馆阁续书目》为南宋的两部官修目录,具有重要的目录学价值,但因亡佚时间较早,后世学者难窥其貌,幸赖民国赵士炜爬梳坟典,成《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一书,然其辑佚工作百密一疏,尚有遗漏、讹误等问题。论文试图通过对《中兴馆阁书目》的重新辑佚与研究,对《中兴馆阁书目辑考》进行全面考察,增补该书所漏辑的《中兴馆阁书目》六条、《中兴馆阁续书目》十一条条目,并对其讹误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20.
《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收录比较丰富,共著录书1496部,除去重见者为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南宋以前我国古代的各类著作,尤以收罗唐、宋(北宋和南宋初)时的书籍更为完备。可补《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之阙。更有不少书籍在今天已残阙,甚至亡佚,因而就显得有较大的史籍参考价值。《郡斋读书志》以其著录丰富,解题完备翔实,不但开私家目录优良传统之先,而且为后世目录学家所推崇仿效。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就是仿《读书志》而作,同时称该书“其所发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