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课堂上,老师正引导学生感悟毛泽东笔下的《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精神,随着老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逐渐深入,黑板上出现了一系列学生对梅花品质的感悟:“不畏严寒、自命清高、默默奉献”,这时,一个学生又脱口而出“毫不利己,专门为人”。正坐在台下听课的我不由暗暗叫好,连忙埋头记录。记完,猛一抬头,却找不到台上上课的老师了!仔细一看,才发现在讲台与黑板的交界处有花白的头发在晃动!原来老师的整个身子都费力地蹲下了,努力高举着手在黑板的右下方一笔一画地写着那八个字。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学生——包括绝大部分听课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梅花三弄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吟咏梅花不畏严寒、谦逊品格的词。在引导学生感悟梅花精神时,我抓住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两句,让学生去感悟。一、梅花一弄——识梅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资料。学生们每次对搜集资料的作业都很感兴趣,这次也不例外,我借助多媒体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边展示边配上音乐。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2008,(4):51-51
问:在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的教学中,学生对“风雨送春归”的“归”字发生了争论:有的说是“回来”的意思,有的说是“回去”的意思,老师们的意见也不统一。请问:这里的“归”字应该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一、明确教学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大纲及教材。只有在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的导向下,教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卜算子·咏梅》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品味毛泽东《咏梅》含蓄生动的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3.感悟梅花形象在词中的意义,学习毛泽东善待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入地挖掘理解文本,更要巧妙地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中隐含的资源为教学所用。  相似文献   

6.
文本不过是个例子。在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我相机出示陆游的词作《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深刻体味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黄慧 《山东教育》2002,(31):26-26,3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结合试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情况,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文本不过是个例子。在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时,我相机出示陆游的词作《卜算子 咏梅》,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深刻体味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材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凭借和支架,教师可以从“文”入手,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文本,积极探寻促进“这一个”文本教学化的最佳切入点,使文本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和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就学习、运用《课程标准》,结合试教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的情况,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谈几点做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教材同时关注“三个维度”,因而具有极大的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让思维向逆向发散,即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然后在探索中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古往今来,逆向立意的佳作不胜枚举,如同是咏梅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流露出一种寂寞伤感、孤芳自赏的消极情绪;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则“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马克思主义者那种无所畏  相似文献   

13.
《卜算子·咏梅》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组第一篇讲读课文,是毛泽东1961年12月读了北宋诗人陆游的《咏梅》词后“反其意而用之”写的一首词。这首词一改陆游借梅自比、孤芳自赏的消极情调,以革命家的广阔胸怀、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塑造了坚强挺拔而又谦虚自处的梅花形象,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豪迈的鼓舞。六年级下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这篇课文,要指导学生自主运用多种方法反复诵读、仔细品评,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体会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如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并发挥其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八年级学习的宋词共有七首,分别为上册李清照的《渔家傲》《如梦令》、晏殊的《浣溪沙》、欧阳修的《采桑子》、朱敦儒的《相见欢》,以及下册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首先,这些宋词作品都是名家名篇,时间上的跨度涵盖了宋词发展的主要阶段。其次,这些词在情感表达上都丰富饱满:有借歌颂梅花品格表达自己气节的;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努力“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本学期,我结合市里开展的综合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皖江新月 《师道》2008,(3):63-63
下午,主任让我代课。课还没备好,我便打算让孩子们先感性认识一下毛泽东的诗词,这也是为即将要上的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酝酿情感。我拿出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注》,亮开嗓子朗诵了开篇的一首《沁园春·长沙》。  相似文献   

18.
壮美豪情——毛泽东时代伟人毛泽东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其诗词“豪放”。这是用古典诗词写现代题材最难的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这是一种词人的抱负,即毛泽东欲刻意使古老的长短句老树发新枝,以承载起完全不同的精气神。他习惯以巍峨之词表精英之情,于个中微妙的转换,微言大义。其诗词言志。我们不妨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同他的《卜算子·咏梅》作一对比。陆游的《咏梅》,托梅言志…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存新课程理念下必须有新的教材观念,不仅要学会理“材”,还要学会用“材”。只用这样,才能使“材火”(柴火)在学生心中越烧越旺!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