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我国传统修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裱”这个概念是60年代中期在档案界启用的。“修裱”,简言之即“修补”、“托裱”之意,其目的是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托裱,恢复其原有面貌、增加强度、延长寿命。修裱不仅是破损档案修复的主要技术,同时也是修复图书、字画技术的核心内容。图书界对图书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为“装修”,其技术关键在于对书叶的保护,修补、托裱乃是保护书叶的核心。文物界对字画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是“装裱”、“装潢”、“裱背”、“装背”等,其技术关键在于对画心的保护,修补和托裱乃是保护画心的核心。因此,修裱技术对于修复破损的档案、图书、字画来说是彼此相通的。 我国修裱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南朝宋武帝刘裕时期,有一个名叫虞和的人,对于修裱技术有过论述,后来宋文帝刘义隆的亲信、历史学家范晔也善于修裱,这两条材料就足以说明修裱技术在1500年前就已经有了,虽然留下的著述极少,但经过1000多年的心授、言传、身教,这项技术在我国被流传了下来,成为我国档案、图书、博物部门保护与抢救档案、图书、字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所谓中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就是使用纸张与粘合剂等材料,运用托裱和修补等技法,对破损纸质档案文件进行修复的技术。我国档案修裱技术已有1500年以上历史,它是伴随着修复纸质档案、图籍、书画而产生,从古代装潢、裱褙技术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所谓中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就是使用纸张与粘合剂等材料,运用托裱和修补等技法,对破损纸质档案文件进行修复的技术。我国档案修裱技术已有1500年以上历史,它是伴随着修复纸质档案、图籍、书画而产生,从古代装潢、裱褙技术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纸质 (缣帛 )档案手工修裱的要求和技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 ,其他文献保管机构可参照使用。2 总则2 1 目的档案修裱是选择适宜的纸张、纺织品和粘结剂对破损的纸质 (缣帛 )档案载体进行修补、托裱 ,以恢复或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的一种修复技术。其目的是延长档案寿命 ,便于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2 2 修裱原则2 2 1 适宜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应具有最适宜延长档案寿命的强度和特性 ,修裱材料和技术方法不得对档案制成材料产生副作用或损害。2 2 2 相似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应与被修裱档案载体…  相似文献   

5.
手工修裱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修复破损档案、图书、文物及裱字画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笔者认为,进一步开展对修裱技术的研究工作,将有利于这一传统的档案修复技术的继承和发展。档案修裱效果的好坏一是取决于粘合剂和修裱用纸的质量;二是取决于修裱技术方法。目前,我们一般都是用淀粉浆作为档案修裱中的粘合剂。淀粉浆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浆料含水分多,托裱件干燥速度慢,因而影响了整个速度,同时淀粉本身是霉菌、档案害虫的食料,库房管理一有疏忽就可能生虫长霉,造成危害。因此,寻找一种粘度适中、浆膜柔软、干燥较…  相似文献   

6.
目前,采用现代技术加固纸张,保护档案的方法很多,如:丝网加固、施胶加固、纸浆补洞等。它们在档案保护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殊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手工修裱的不足。但手工修裱方法也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修裱的适用范围广泛、设备简单、材料充足、成本低廉、可逆性好等特点,成为我国档案部门修裱残破档案的主要手段。由于手工修裱自由性、伸缩性比较大,所以也存在着五花八门的修裱方式,修裱后的档案效果各异、差别较大。下面就存在问题较多的三个修裱环节谈一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档案文件在保存和利用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久而久之,便会导致档案发生老化,出现纸质腐朽、字迹褪色等变化.为了延长档案的寿命,有必要对已经损坏或即将损坏的档案进行修复.由于一般州县级档案部门的档案数量不太多,加之设备、经费、人力等条件制约,不可能购买先进的修裱设备及采取一些复杂的加固技术,仍需采用传统的修裱技术对已破损的档案进行加固,因此,为了延长档案的寿命,同时也了解传统修裱技术在西双版纳这样的高温高湿地区的适应性,以便今后在全州开展档案修复工作积累一定经验,我对此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正>修裱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抢救破损档案,以达到更好地保护档案、提供利用的目的.目前破损档案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霉腐变质的档案;二是破损严重纸张已经发黄成碎片状的档案;三是受潮后已形成“砖” 块形状的档案.怎样才能修复好这些破损的档案呢?这需要修复者正确掌握传统修裱技术基础上不断改进档案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确看待档案修裱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裱技术是纸质档案加固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档案保护中。修裱一般是选择与其原件材料一致的新纸进行整体托裱或局部修补,使档案纸张失去的强度得到恢复,寿命得到延长。经过修裱的档案,如果在后来的保管、利用中又发生老化或者损坏,还可以通过揭裱把支撑档案的托纸或者补纸揭取下来,换上新的材料,以新材料的机械强度继续支持和改善档案原件的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相似文献   

10.
档案修裱是选择适宜的纸张、纺织品和黏合剂对破损的纸质(绵帛)档案载体进行的修补、托裱,以恢复或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的一种修复技术.其目的是延长档案的寿命,便于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我国传统的修裱技术源远流长、优点众多,对保存档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档案修裱机的产生 1991年底,《机械化修裱档案试验》作为国家档案局"八五"重点课题下达给安徽省档案局(馆)承担试验研究.该课题组根据《中国档案修裱技术研究》领导小组1992年2月15日《会议纪要》中的指导思想确立了该项研究的总体思路:(1)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优点;(2)充分发挥机器修裱档案速度快等特点;(3)严格遵守档案文献在修裱过程中的特殊要求(温度、可逆性、字迹扩散等);(4)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重点解决机械修裱档案质量方面的技术难题,逐步实现机器代替手工而又保留和发扬手工特长的各个修裱工艺环节.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重点档案由于其形成年代久远,历经社会变迁,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虫蛀、霉变、纸张酸化、字迹褪变等老化现象,为此,必须采用纸张加固、脱酸、去污、防霉、防虫、字迹恢复与加固、修裱等技术予以修复处理。但如果一份档案存在多种病害,对其进行多次修复、反复处理的副作用就会很大。为使档案在抢救修  相似文献   

12.
EVA树脂自1960年杜邦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EVA树脂的生产已遍及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高分子粘胶剂目前在我国档案修裱工作中已经有了初步进展,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粘胶剂,在档案修复加固中具有其特殊的性能。沈阳市档案馆研究采用EVA热熔胶为粘合剂修复加固严重破损单页双面字档案、底图档案的科研项目被列为2001年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并于2002年11月2日通过由国家档案局组织的专家鉴定。档案纸质载体,由于受有害气体的侵蚀、虫蛀、霉菌及自然老化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出现严重破损的现象,如:炭化、酥脆、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污损纸质档案修裱的技术要求、材料要求以及修裱的方法步骤的阐释,使大家对纸质档案的修复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重点介绍了过水、受潮受压、图表档案的修补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浅析电子档案的维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特别是电子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其保存与维护的复杂性。在纸质档案的保存上,人们往往只是在防霉、防蛀、对破损纸张的修裱加固及对扩散字迹的恢复等方面下功夫,或进行一些必要的缩微、复印等复制工作。然而,  相似文献   

15.
目前,采用现代技术加固纸张,保护档案的方法很多,如:丝网加固、施胶加固、纸浆补洞等.它们在档案保护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殊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手工修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何蕾 《档案学研究》2020,34(6):139-141
青海省档案馆现存的清代及民国档案,因年代久远破损严重,需大量修复。论文就青海馆藏清代、民国档案在修裱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即档案脆化的修补、托裱、废边处理、原材料是否替换等问题,分析了修复情况及其原则。  相似文献   

17.
纸质档案修裱技术是利用粘合物把纸张"补"或"托"在档案上,以增加纸张强度,恢复档案"健康",延长其寿命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薛蓉 《中国档案》2005,(11):54-55
从2004年2月开始,四川省档案馆大规模的档案修裱抢救工程正式启动。一个以修裱为主要内容的抢救清代档案的重大工程,经过一年多的连续奋战、紧张施工,取得显著成效,引起了国内档案界、史学界的注目。  相似文献   

19.
<正>气象记录档案基础工作中,气象记录档案破损的修复工作是涉及气象记录档案的安全和完整的现实问题。为确保气象记录档案的安全和完整,除日常的鉴定、整理、编目工作外,还需采用传统中国画的托裱技术,对归档的破损的气象记录档案进行修复,并结合现代的科学设备及管理手段,延长气象记录档案的使用寿命。气象记录档案是气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部门进行业务建设、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档案修裱是一种对以纸张材料为载体的档案进行加固的技术,是一项既具体又烦琐的工作.它看似简单,做好却并非易事。现就破损档案修裱工作,谈一谈应把握的关键和必须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