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与兵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一部道家的哲学名,是没有争论的。但是,《老子》是不是一部兵书,我国学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作认为《老子》也是一部兵书。主要论点:《老子》中确实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精彩的用兵之道,如在战争论、战略论、战术论中;《老子》中所阐发的战争论,提出的一系列的军事谋略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为中国历代兵家所推崇。因而作断定老子对于中国兵学有开山之功不为过;所以,《老子》既是哲学名,也应是一部兵书。  相似文献   

2.
老子《道德经》与中国古代军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学术名,自古及今,有不少人将它视为兵书,甚至王夫之将其称作“言兵之祖”。老子生当春秋衰乱之世,为了实现其“道法自然”的理想社会,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思想。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兵家影响至为深远:一是开启了道家兵法的先河;二是通过《孙子兵法》广泛影响了历代战争理论和战场实践。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领导应具备的素质李建军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或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必须首先完成这种转变。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如何扬帆远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人所具备的素质。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在他撰写的兵书中,就曾对...  相似文献   

4.
正《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兵书,通篇论述怎样战胜敌人、保全自己,充斥着智慧与谋略,但它绝非一般的教人蝇营狗苟的诡诈权谋之书,而是隐含着极为浓郁的人文精神,展现的是一种保国安民的大境界、大格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以下不注明出处者,皆出自此书)。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都精准地认识到战争对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意义,将其提  相似文献   

5.
浅说孙子与《孙子兵法》田旭东《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最著名的兵书之一,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由春秋末年吴国名将孙武所著。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全书不过十三篇五千多字,但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柯劭忞(1850~1933),字凤荪,又字凤笙,晚年号蓼园。山东省胶州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柯劭忞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柯培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有名诗人,通晓天文、地理、兵书、阵法,有多种著述。其父柯衡在经、史、诗文方面颇有造诣,著有《汉书七表校补》、《旧雨草堂诗集》等。  相似文献   

7.
《司马法》是我国先秦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兵学典籍,亦称《司马兵法》。《汉书·艺文志》又称之为《军礼司马法》,列在《六艺略》的“礼”类,而不象其他如《吴孙子》(今《孙子兵法》)、《齐孙子》、(今《孙膑兵法》)那样被列在《兵书略》之中。据《史记·司马穰...  相似文献   

8.
陈峰 《寻根》2006,(6):43-46
在北宋神宗朝,有一位名叫何去非的考生曾先后六次科考落第。何氏虽屡挫于科场,但却饱读兵书,精于论军谈兵。元丰五年,何去非以特奏名的特殊途径中式。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在美学风格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净化之美。作品写大规模的决战,主要揭示战争的胜负因素和历史作用;写多种形式的奇袭、埋伏、突围,重在突出战争双方的谋略和智慧;写将领间的单打独斗,则着力表现双方的气质、性格和武艺:均对战争过程加以净化,无意渲染战争的残酷和恐怖。这种美学风格,既反映了罗贯中进步的战争观,深刻的历史眼光,也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考伪□吴九龙一有关报纸、杂志对《孙武兵法》82篇的发现经过是这样描述的:1906年陕晋名人张瑞玑被调任陕西韩城知县,上任途中,慧眼识珠,以重金买下了《孙武兵法》82篇图9卷古兵书竹简。……1923年因不满军阀混战,辞职回家,寄兴诗...  相似文献   

11.
师卦反映了《周易》关于战争问题的思想。本作认为,师卦初爻爻辞“师出以律,否臧凶”及《象传》“师出以律,失律凶也”中的“律”均不应释为军纪,本认为,“律”是指社会的基本制度,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准绳。“师出以律,否臧凶”体现了《周易》关于战争目的、战争性质的思想。后世兵家、尤其是孙子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在战争手段(如何争取军事斗争的胜利)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建立了完整的军事理论。  相似文献   

12.
古代战争中的「信」陈昌宁“兵不厌诈”这个说法起源很早。春秋初年,列国间战争已不仅是力的较量,而且很讲究战术的应用,如马身蒙虎皮、利用有利地形、避实就虚等。到了战国时期,不论战争还是政治生活,无不充满欺诈。“诈”在今人看来,即使不是伴随人类产生的,至少...  相似文献   

13.
由一首诗发现了一座古城刘顺宁编译在少年时代,海因里希·谢里曼就很喜欢《荷马史诗》。这部史诗描写了古希腊与特洛伊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一年之久。最后,古希腊人使用计谋,终于在大约1200年前的圣诞节攻陷了特洛伊城。人们只把这个故事看作是一个古代...  相似文献   

14.
<正>说是战争吧,又不像是战争。如果是战争,那么它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战争,没有伤亡,没有俘虏。那时还没有人见过锌皮棺材,后来我们才得知:城里已经运来过棺材,但是在夜里就偷偷下葬了,墓碑上写的是"亡"而不是"阵亡"。可是没人打听过,我们这些十九岁的小伙子,怎么会一个个突然死亡?是伏特加喝多了,还是患了流感,或者是吃橙子撑死的?只有亲友的啼哭,其他人的生活和往常一样,因为这种事还没有轮到他们头上。报上写的是:我们的士兵们在阿富汗筑桥、种树、修友谊林荫路,我国的医务人员在为阿富汗妇女婴儿治病。——《锌皮娃娃兵》  相似文献   

15.
巴山蜀水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巴蜀战争史自成体系,巴蜀之地是全国性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是现代革命战争的圣地之一。巴蜀战争促进了大西南的开发,是“湖广填四川”的主要根源;也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6.
耿莹 《世界文化》2007,(12):50-51
古往今来。战争的爆发当然是有其不可调和的矛盾,有着经济、政治、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然而,当我们透过血雨腥风,追寻战争的源头时,却惊异地发现,点燃许多战争导火索的,有时仅仅是……  相似文献   

17.
鲍里斯·瓦西里耶夫(1924-)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以中篇小说越里的黎明静悄悄……》饮誉文坛,随后又发表了长篇小说《未列入名册》和中篇小说《后来发生了战争》等战争题材的小说,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郝彤 《世界文化》2008,(3):9-10
公元前3世纪末,地中海世界爆发了一系列大小战争。“战略之父”汉尼拔率领大军翻过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罗马与迦太基之间长达16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遽然爆发;马其顿、亚加亚同盟和埃托利亚同盟之间展开希腊人的争霸战争,塞琉古与埃及则在亚细亚半岛大动干戈。一时间,地中海世界战火纷飞,烽烟四起。战争的结果令当时的希腊化世界惊讶不已:罗马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兵锋直指东方。尘埃落定之后,罗马这个勃兴于台伯河边的意大利半岛国家,缔造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囊括地中海的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相似文献   

19.
黄帝的历史功绩方何黄帝的功绩首先表现在他将山耕农业改变为平原农业,而且在征服尤之后,吸取了九黎部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中原平原农业上升到更高的发展阶段。黄帝与尤的战争主要因为部落对于生存环境的拓展和不同行为习惯和宗教习俗的冲突而起,战争的结果虽然是...  相似文献   

20.
程远 《华夏文化》2008,(1):44-45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涉及战争观念、战略思想、战术思想、治军理论等战争领域。但其核心是战术思想,即战胜敌人的方法。孙子认为正确的制胜方法,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之上,这种求实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知”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