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对图书出版传媒的公信力及其受众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的精神交往中,图书传播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其中出版传媒的功能在人类的精神交往中起着认知教化、陶冶性情、文化积存和思想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语》的传播智慧显示的是中国人的精神交往的智慧,是中国人的交往特性。在当今的世界交往体系中,中国人可以通过温习这一智慧,建构交往的主体性,在一个多元文化主义的时代复活"仁"的主体间性的交往精神。这与西方基于理性的交往精神形成了某种互补关系,创造理解、反思和领悟的契机与意义的准确表达、理性的劝服,人伦政治关系的建构与在求知活动中超越人伦政治关系,在互动中注重情境和情感与偏重理性在人际互动中的指导作用,这其实是人类交往精神的完整性表现。在追求人类交往精神的完整性过程中,《论语》的传播智慧便得到了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的精神交往中,图书传播是一种重要的交往方式,其中出版传媒的功能在人类的精神交往中起着认知教化、陶冶性情、文化积存和思想创新等作用.然而,在大众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在争抢注意力资源,其发展态势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看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出版传媒的产品却在国民阅读中呈下滑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陈舒一 《今传媒》2014,(8):127-128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传播学,都对人类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中的各种现象做了深入的研究,并阐述了精神交往活动的重要意义。在20世纪后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始普及,在网络环境中,人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导致了虚拟自我的产生。本文从"自我"的概念出发,观察人的主体性在信息革命中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探讨网络环境中虚拟自我的特点,以及虚拟自我是如何建构的。  相似文献   

5.
微信语音使微信软件在所有的软件应用大潮中独树一帜。"按键说话"的通讯功能新鲜罕见,吸引了大量受众,大大拓展了微信用户市场。微信语音不仅解放了眼睛和手指,使人类的"听说"功能一起运作,而且带动人们的思维进行全面地、立体地认识、推理和判断,推动人类的感觉重新统合化。它在声音方面的特性和优势提醒人们应该重新认识"丰富的、全面而深刻感觉的自己",人类精神交往正在从一般的、原始的面对面交往,经过文字媒介的阶段,重新走向"面对面"的交往——一种更高层次上的面对面交往。  相似文献   

6.
梁芷铭 《新闻窗》2014,(5):85-86
从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政府相继试水"政务微博"。通过微博平台,政府部门发布政务信息、了解民情民意、汇集民智民声。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舆论生态格局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政府部门对"微博舆论场"越来越重视。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交往观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精神交往活动始终不可避免地终伴随着人类一切的生产与生活,并且成为了人类生命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介嵌入人类社会交往,人类社会经历了无中介的面对面现实交往和中介化的虚拟交往两个阶段,正在迎来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云交往”即数字交往。元宇宙作为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主导媒介形态正处于不断生成当中。与以往媒介不同,它允许人类通过各种终端“进入”其中进行体验与行动,是一种“体验性”的媒介;它突破了将媒介视为信息传播载体和工具的传统观念,在生存层面构成人类未来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一种“生存性”的媒介。元宇宙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推动了社会的深度媒介化,为未来人类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全新可能。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将会实现人类社会交往时空和交往主体的拓展,实现交往场景的再造和交往体验的复归,最终构建“高流动性”的社会交往生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就用这种世界观论证了从人类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这一必然发展的过程。陈力丹教授在《精神交往论》第二章,专门论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个关于传播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划分已成为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经典理论。相应的,在传播领域,他提到了“交往的社会形态”。陈力丹教授在《精神交往论》第十六章,就交往的社会形态进行了深入探讨,由此,我们得以从这种宏观的角度深入考察人类交往的过去和未来。  相似文献   

10.
张雷 《传媒》2021,(23):91-93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精神交往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出版这种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自身思想、情感和体验的精神交往方式,满足的正是人的"更高层次的精神交往要求".新技术革命推动新出版革命,新出版革命带来人的精神交往方式升级.当前,在传统出版物的"五种形态"之外,新兴的互联网出版物已经引爆"数字浪潮",新兴的场景出版物已经引发"场景革命".未来,随着智能交互技术的新突破,"全息投影"与"人场交互"结合,全息交互出版物这一新形态正在酝酿之中,它将带来人类精神交往的新升级,引发出版业的又一场新革命.  相似文献   

11.
刘宁 《大观周刊》2012,(43):11-13
精神交往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作为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反映着人的感性需要和理性需要。精神交往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要,从而进行的一种情感、观念、以及思想之间的相互交流、交汇的精神认识活动,其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社会需要之精神需要的视角解读精神交往的内涵、层次,以及精神交往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不是一般的传播媒介.更不是什么“第四媒介”。它的性质和功能,决不能和古往今来的各种传播媒介相提并论.因为它是信息交流的无边无际的平台、精神交往的无限广阔的天地。它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即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  相似文献   

13.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无处不在。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新闻活动就已经开始了。新闻也离不开人类交往。因为人类交往的需求,新闻才有了存在的价值。人类交往为新闻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素材,推动新闻不断向前发展。新闻与人类交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二者的相互作用进行简要分析,从而探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有鉴于印刷媒介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独特作用,自其出现以来便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曾对出版自由、人类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书报刊等传播媒介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作过精辟的阐述,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对出版问题的一系列观点.[1]  相似文献   

15.
精神交往论认为"物质交往和生产"与"精神交往和生产"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中国新闻奖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为我们分析二者关系提供了一个切入点。通过对第26届中国新闻奖进行地域分析、题材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印证了"物质交往和生产"对"精神交往和生产"的决定作用,也说明了"精神交往和生产"的相对独立性,而"精神交往和生产"如何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去年5月,美国学者宣韦伯来华访问,他的传播学理论引起我国新闻理论界的关注。宣博士在传播学的开创方面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并有较多的学术建树,这里仅就他的《传学概论——媒介、信息和人》一书中的几个小问题谈一点不同的或补充的意见。一、历史关系的四因素宣韦伯认为:“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社会或昆虫社会不同,主要是因为人类会传,会使用传的工具。”这样,传播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便被提了出来。信息的传播是直接或间接的人际精神交往,这种交往最初不是目的本身。人类存在的第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传播过程本质上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的以新闻事实(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和主体目的性活动———其作用体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充分。可以说,新闻传播的全部作用和功能,正是在选择中得以完成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博客传播在构建人类新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促进人类社会民主化进程,拓展社会伦理文化空间,打造多元博客主体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博客在给人们带来民主、自由、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带来了由博客技术异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伦理问题,而和谐、健康的博客媒介生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以用户为中心的自助出版、自媒体等新型出版形态正在"野蛮"生长,冲击以特许机构为中心的出版形态。出版活动正在突破载体、机构的限制,从"大规模复制"转向"个性化定制"。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出版的本质,思考出版的形态。从人类精神交往需求出发,未来出版的形态将是个性化出版,成为一个个人之间,基于个性化作品或特定主题的一席席"对话",一次次"精神交往"。  相似文献   

20.
博客传播在构建人类新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促进人类社会民主化进程,拓展社会伦理文化空间,打造多元博客主体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博客在给人们带来民主、自由、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带来了由博客技术异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伦理问题,而和谐、健康的博客媒介生态的构建,是解决博客社区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