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水",是指导学生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许多老师对于"下水"的技巧却知之甚少,因此不能在作文教学中自知地"下水".文章作者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讲究实际性 在写作下水作文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学会写作. 例如,在教师下水作文《我的童年生活》中,笔者立足于初一学生刚刚告别童年生活的实际,将镜头定格在学生所熟悉的放风筝、堆雪人等画面上,这样就会很容易激活他们的童年记忆;再如进行人物描写训练时,笔者立足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实际去描写身边的同学,很自然地激起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只有这样,下水文中的内容才能在知识经验、文化阅历等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在实际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跟学生对作文是否感兴趣成正比。教学生作文最好能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入手,化难为易,化苦为乐。让学生明确意义,教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注重反馈内容的准确性、启发性和针对性,"教师下水"把"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有畏难之情.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下水作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下水作文既能巧妙地传授写作知识,又可为学生写作指点门路,还能启发学生写作的选材和剪裁.如能坚持教师下水作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必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评讲重在"升格引路".我将作文升格分为三个层次:学生小组升格,教师下水升格,同题拓展升格.最近一次练习作文,题目是"____之桥",学生普遍扣题不紧.有一个同学写"沟通之桥",通篇叙述自己的苦恼,最后一句才点了一下"希望架起一座沟通之桥".文章内容游离于文题之外,是乱贴标签式作文.讲评课上,我确定的训练点为"扣题"升格,让学生在作文互改小组内先展开讨论,确定详写情节,然后再动笔进行"局部点题"练习,要求学生围绕"直接点题"或"暗示点题"的方法给自己的作文进行点题升格.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互动式教学,尤其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教学方式开始倍受重视。其实,传统教学中已有许多互动的交流方式,语文教师的"下水作文"就是其中的一种。梨子的味道是甜的,但你必须亲口尝一尝才知道;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才能学得好。同样,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应该与学生一起"下水",在共同交流、碰撞、体验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的"下水作文"无形中给学生一个师承的榜样,同时也给予学生一种潜意识的情感激发。笔者从事语文教学30余载,对教师如何用"下水作文"进行教学辅导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把教师结合教学,经常动笔写"一般文章"(不仅是指与学生同题的作文,更是指结合教学的种种实用文字)形象地称之为"教师下水",不仅撰写专文而且多次在书信中大力提倡,号召教师要"善写".斗转星移,如今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现状如何呢?一位教研室老师的156份调查统计表显示:平时喜欢动笔经常写一些文章的有29人,占18.5%;有106位老师只是迫于学校有关奖惩制度的压力,每学期写上1~2篇以"应付差事";另有21位老师近三年内除了写些教学小结外,没有写过其他文章.发表文章的只有13位,仅占8.3%.以所见所闻,深感这种现状不容人乐观.以某省级重点学校为例,该校现有语文教师12人,能够经常动笔写写的有3人,占25%;偶尔写一写的有2人,占16.7%;很少写的有7人,占58.3%.与学生作同题作文的记录是零.当然,这只是个别学校的情况,"点"不一定能代表"面",但窥一斑可以见全豹,共性常于个性之中体现出来.如果以主动"下水"者寡,而很少"下水"者众来概括目前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现状,恐不为过.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社会生活的"阴暗面",这是很正常的事.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时此应正确对待,在评语写作中,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认清模糊、是非问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设立"评后语"栏目,搭置辩论的空间平台,从根本上解决"阴暗面"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最终引导学生走出"阴暗",走向光明.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次高三作文讲评课之前,我写了一篇下水作文《爱,有多远》,并实时呈现文章构思情况。没想到的是,我竟然邂逅了一次生成体验。下水作文是一篇叙事散文,该文围绕"爱的距离"立意,主人公晓叶(杜撰的姓名,有生活原型,是我以前做班主任时的一个学生)在母亲去世之后俨然成为一片孤弱的"小叶",班主任、父亲都不能真正理解他。父亲艰难持家是为了儿子,但他只知谋生,不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只动口,不动手",理论严重脱离实践。教学实践中,教师撰写的"下水作文"对学生的习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闭思明 《中学文科》2007,(11):69-69
“下水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现作文来源于生活的本质。 只要教师肯于关注学生的生活,以“下水作文”的形式应该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体验生活,发掘事情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作文能够并善于抒写“真性情”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现象多年未消,学生从小就习惯于"不会作文、只会作假",致使"作文育人"的目标远未实现.有识之士提出作文必须"淡化文体、注重内容",让学生少些束缚,多些自主.实践表明,走"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之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起飞心灵、抒发快乐.可以说,"向生活回归、从生活学作文"已成为当前作文教改的必由之路.笔者现拟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新一届学生的作文指导,"两条路线"同时推进.一是"作文打假",一是引导学生走进"滚滚红尘",走进生活.事实上这两件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不走进"红尘","脱假"之后,孩子们就会茫然若失:作文不能胡编乱造了,不能虚张声势了,那写什么呢?怎么写呢? 我告诉孩子们,作文就是"遇见"和"看见".老老实实地把你所遇见的,你所看见的,你所想到的记载下来就是写作.这一点儿都不难. 可是孩子们觉得很难很难.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学生对作文无从着手,教师对作文教学迷茫的情况,我就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感悟,以下水作文为载体,从时段随机化、形式多样化、语言儿童化三方面对如何利用下水作文进行作文指导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那么你一定是一位出色的作文指导能手,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教学,就像音乐教师要唱歌给学生听,美术老师要画出画供学生参照一样,你也应该写出一手好文章,这是分内之事.《教师法》中有这样明确的规定:老师应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写作的好手.要使学生"昭昭",我们老师自己怎么可以"昏昏"呢?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不仅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教师要上好一堂作文课,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进行布局,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水试一试深浅,亲身感受一番,带学生一程,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样不但能把握作文课的主动权,也能让学生把你当做朋友,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使他们爱上作文,敢于作文,并体味到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下水作文呢?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从小学到高中均是如此。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作文教学难"现象开展了深入剖析,发现学生写作技巧不足是造成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当在作前指导环节强化这一方面的指导,"授人以渔"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下水作文"作为作前指导的有效形式,其成效得到了普遍验证,教师应当发挥这一指导方式的作用,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作文写作,提升写作水平。一、教师有针对性地写作下水作文相对而言,教师在作前指导工作中的载体选择非常重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可是作文很难,特别是小学生作文更难,因为他们才开始写作文。因为难,学生写作大多是"为作文而作文",老师的教学则变成了"为高分而作文"。为了让学生得到高分作文,每次作文训练时,很多老师都喜欢弄两篇"下水作文",因而,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言辞相似,大意相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有些老师还教学生背优秀作文,考试考到了照着葫芦画瓢,致使假大空作文、"克隆"作文泛滥成灾。如何做好作文教学工作呢?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我有些困惑,通过实践摸索,我对小学作文教学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高投入、低效率"的现状,提出教师将作文批改过程中学生的典型错误、亮点句子、优秀范文、教师下水作文等按试卷来源、体裁、题材等进行整理,组成英语作文语料库。作文素材库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建立写作"支架",减轻写作焦虑,调动写作积极性,也减轻了教师挑选作文试题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应该做"下水"作文,这样才有利于给学生直接的启发和激励。但在我们的繁重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论文外,许多老师几乎不再动笔写东西,更不用说与学生一起"写作文"了,这对于作文教学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其实无论是从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还是从有利于语文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写作"下水"作文都利莫大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这个观点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实践者却为数不多。许多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只讲不做,教不得法,学生无"真"师可从。其实教师"下水"是大有裨益的。对教师而言,"下水"可避免命题陈旧感、隔膜感,可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同时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下水"是最具说服力的作文指导。对学生而言,教师"下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灵感,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起到比书上的范文更直接的示范作用;教师"下水"为学生开启了认识世界的一扇大门。使学生的思维有一种创新的认识;教师"下水"可以给学生以人格方面的直接影响,这种言传身教,胜过任何空洞无力的说教。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泉.为了能真正实现"乐于习作"这一理念,摆脱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的习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生活为主线,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捕捉生活"、"提炼生活"、"丰富生活"、"思考生活",才能真正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