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环境是阅读客体系统中的基本因素.长期以来。流行着“阅读客体即读物”的片面观点。它限制了阅读客体研究的视野,阻碍着我们对阅读空间的开拓。阅读活动是“读者——读物——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网,它不仅是读者和读物的闭合系统,而且是读者和环境的开放系统。阅读不能超越环境孤立地产生和发展,因而必须重视对阅读环境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个性化行为强调了学生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体,对话体现了阅读的本质是主体与文本之间精神交流的一种心智活动。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把关注点从阅读客体(文章)向阅读主体(学生)转移,重视阅读主体的个性、价值观、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致,让他们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3.
张嘉 《中学教学参考》2012,(22):107-107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使用英语的能力,其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怎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能借助词典阅读与课文难易相当的一般读物”的水平呢?目前初中英语课本的阅读量比较小,如果仅仅局限在读课本,很难达到大纲对实际阅读能力的要求。学生的英语是“标杆式”的:懂的不少,会的不多,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4.
刘清梅 《师道》2005,(7):35-36
众所周知,学艺术是熏陶、感染人类灵魂,陶冶、锤炼情操的最好的工具——“人类的灵魂不能没有学艺术的滋润”。在具体的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读物作为一种客体,它因负载着作显露或隐藏的见解、意愿而影响读这一主体;同时,主体又在不断地利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顺应、同化或逆反客体所负载的信息。”所以学生在阅读中要受到学作品这一“客体”的“熏陶”、“感染”、“顺应”、“同化”或“逆反”,就必须有自己的对本的个性化的感悟。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呢?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名著作为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规定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此,如何让初中生学会正确阅读文学名著,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一、“偏食”现象及原因分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卡通漫画、幽默笑话、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快餐式读物成了小学生的阅读“主食”,孩子们像着了魔似的,一有空就围着这些读物转,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其他读物。各种卡通人物占据了他们的头脑,“帅呆了”“酷毙了”之类的话语总不离口。小学生为什么对这些读物如此痴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学生中展开了广泛的调查,归纳起来,不外乎下面几点:1.快餐式读物文字少,语言浅显,阅读时间短,容易接受。小学生上完一天的课后,不能马上静下心来阅读长篇文章,而这些读物却能很快地让他们进入情境。2.快餐式读物图文…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育部2005年5号文件规定,从2006级新生起,开始实施“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新课程。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学生的内外因因素和教师的授课方法、方式等问题,本文就教学客体和教学主体两方面对如何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生从文体中获得知识离不开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必修课程划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更是说明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体裁各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太注重加强对学生文体的指导,很有可能不自觉地让学生产生对文体的淡化意识。近几年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很多考生的文章文体不明,都是一些“四不像”的文章,难怪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要特别强调“符合文体要求”了。  相似文献   

9.
江小琴 《江西教育》2024,(18):71-74
<正>最近笔者阅读了加拿大读写指导教师阿德丽安·吉尔的《阅读力: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一书,发现很多老师在儿童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偏食”现象——只重视文学文本的阅读,忽视了知识类文本的阅读指导。《阅读力: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一书从“什么是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有哪些”和“推进、提问推测、确定重点、联结、转化五种知识读物阅读策略的具体概念与教授方法”三个大方面来展开介绍的。尤其在介绍五种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中,作者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失之于简略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定义也不全面。《阅读学新论》指出 :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 ,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 ,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 ,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 (语文出版社1 999年 9月版第 1 81~ 1 95页 )。今天 ,权曙明先生又对“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作出了深入具体的诠释 ,使我们的认识更接近“阅读”的本质 ,也为我们提供了“主客对话读书法”的理论依据。读者是阅读的主体 ,读物是阅读的客体。在阅读活动中 ,读物 (文本 )的创作主体———作者 ,也成为读者通过中介物———…  相似文献   

11.
围绕实用性文本展开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读写融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利用教材资源,设计有效的阅读与写作交流的融合途径,可以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读写实践活动中获得对实用性文本的深入认知,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为例,从文本内容、文体特征和人文主题三个方面设计读写融合的具体实践途径,以落实实用性文本的任务群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谢慧云 《辽宁教育》2004,(11):33-34
一、“偏食”现象及原因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卡通漫画、幽默笑话、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快餐式读物成了小学生课外的阅读“主食”,孩子们像着了魔似的,一有空就围着这些读物转,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其他读物。小学生为什么对这些读物如此痴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
跳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些暂不需要弄懂的内容跳跃过去的一种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法的基础:一是读者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读物的文体特征,对不同文体的结构和写作特点有清晰的了解;二是有较高层次的理解能力;三是阅读时全神贯注、思维活跃,能随时接收和快速处理信息,并据此及时调整阅读.  相似文献   

14.
黄昌龙 《学语文》2022,(6):28-32
<正>教学目标:能够结合文本及创作背景解释本文作为新闻特写所运用的核心写作规则。任务分析:1.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某种文体而言,我们期盼学生习得的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关键能力至少包括该文体的核心写作规则(即文体特征)。这种文体核心写作规则的习得,最有利于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比如可以将在阅读某种文体的课文中习得的核心写作规则,运用于某种情境中该文体的写作。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现见于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属于新闻特写。新闻特写的核心写作规则主要是“有‘镜头感’‘透视感’与‘现场感’”。这篇课文较为典范地运用了新闻特写这一核心写作规则,故本教学设计侧重指导学生从“怎么写”的角度研究课文是如何具体运用这一核心写作规则的。  相似文献   

15.
一、扩大阅读量.注重素材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是这样的。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要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向外吸取营养。这里的“外”,就是课外。向外吸取营养,就是知识必须向课外拓展、延伸。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机会,积极地鼓励他们自主阅读一些课外的读物,如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书刊,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读,还能让学生学会评。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教师与学生,明晰二者的角色是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从上个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进行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地位与角色的争论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对其争论可谓旷日持久。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学范畴,师生角色关系的涵义从哲学层面讲不外乎包括三种情况:其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其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其三,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不难看出,这三种情况都没有摆脱主体与客体之间认识关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张兰 《内蒙古教育》2009,(14):13-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命题里实际包含厂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其二,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两层意思虽各有所侧重,但其共同点是明显的,即都认为阅读、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过程,且都是具备“主体间性”特征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的“对话式理论”,是一种全新的阅渎教学理论,它指出阅读是主体从客体作品中获得文本意义和丰富感受且调动感官与思维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阅读活动一进入教学流程,其构成要素除了阅读主体(学生)、阅读客体(言语作品)外又增加了阅读主导(教师)这一方,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19.
赵建友 《考试周刊》2012,(15):33-3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课外阅读往往为学校、教师、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弱化、忽视。至于原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滞后.用应试教育的考核模式考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课外阅读开展起来,明显的“成本大、  相似文献   

20.
黄后颖 《文教资料》2012,(31):54-5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全面文学素养与文化素质的重点。但初中学生阅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状并不乐观。要改变阅读教学中的不良发展态势,当务之急是教师应着重于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及导引能力。多读书读好书,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阅读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开卷有益的文学读物,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其次,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激励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与“真、善、关”为友,从而奠定其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