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女神》问世后两年,郭沫若的第二部诗集《星空》出版了(初版时为诗歌、戏曲、散文集,一九五七年编《沫若文集》时,《星空》收入第一卷,只收诗歌和《孤竹君之二子》、《广寒宫》二诗剧,散文分别编入第五卷和第七卷。本文谈的是诗集《星空》)。《女神》的大多数诗篇写于“五四”高潮时,是一九一九年下半年至一九二○年上半年,郭沫若诗歌创作爆发期的产品。《星空》写于“五四”退潮时,是郭沫若在初步接触了祖国现实,感受到幻灭的悲哀,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诗歌是郭沫若文学创作的一大成就,诗集《女神》、《星空》、《前茅》、《恢复》等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是一首充满着浪漫主义幻想的诗篇。它不像《女神》代表作那样豪放,奔腾,而是典雅,瑰丽,具有童话般的色彩。诗人用细腻浪漫的情感,浅唱轻吟的格调,仰望星空,勾勒出了一幅《天上的街市》,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诵读全诗,闭目瞑想,那虚无缥缈的夜空,真好像  相似文献   

4.
<正>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以其表现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女神》开一代诗风.之后,相继出版的《星空》、《瓶》、《前茅》、《恢复》等诗集进一步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诗坛的地位.他是新诗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5.
一《恢复》是郭沫若继《女神》、《星空》、《瓶》和《前茅》之后创作的一部无产阶级革命诗集。它成于大革命失败后的一九二八年一月,同年三月出版。一九二七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革命者和广大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革命和反革命的生死搏斗中,在敌人的屠刀面前,有人吓破了胆,惊惶失措,意志消沉,神情沮丧,有的后退了,有的转向了,也有的叛变了,“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很多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也脱离了革命;加入了党,但是不  相似文献   

6.
<正>"女神"与"神女"是一组同素逆序词。《汉语大辞典》"女神"释义:"神话中女性的神"。"神女"释义:"巫山神女"或"泛指仙女"。"神女"与"女神",均为中国文学对神话中女性神袛的称谓,但二者使用时间不同。"神女"见于战国楚宋玉《神女斌》,元代用"女神"来称呼过惟南海女神灵慧夫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神女"释为"女神";"女神"释为"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神。"这使我们窥探到了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仰望星空"一词渐渐流行起来。究其原因,当然与温家宝总理发表在《人民日报》(2007年9月4日)上的那首诗《仰望星空》有关。今年以来,对于"仰望星空"的讨论变得更加热烈了。温总理曾对"仰望星空"作了简单解释,即"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早年深受泛神论思想的影响。他多次说他在年青的时候,对于人生问题搞不通,一个时期相信泛神论,“或者可以说我本来有泛神论的倾向”,因此,在其初期诗歌创作中,泛神论思想是很浓厚的。他的《女神》、《星空》等诗集对此有明显而强烈的反映。例如:  相似文献   

9.
鄢烈山 《语文新圃》2007,(11):10-11
《人民日报》9月4日发表了温家宝总理题为《仰望星空》的诗作,他以诗的形式表达了他对"星空"的感悟.我们知道温家宝从未声称自己是诗人,不过是赋诗明志、以诗寄情而已--《仰望星空》正是寄托他的精神追求和对年轻学子殷殷期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女神》研究中的众多“共识”已经停滞了对《女神》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女神》的“横空出世”,横扫的不只是旧体诗,它还终结了同时代的早期白话诗,这使得中国现代新诗没有从直白浅露的“白话”起步,而是从一种自由创作精神起步。《女神》在五四新坛出现的意义在于它以对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的诗化开了一代诗风,这与《尝试集》等新诗集有着根本的不同。《女神》带给中国新诗发展的真正影响在于现代诗性思维方式对新诗创作艺术构思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9,(8):46-54
"女神时期",郭沫若交织在多重身份的压力之中,产生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孕育了最初的求死冲动。作为情感的宣泄,郭沫若追求的是抽象意义上的死亡,而非"死亡的相关产物",形成作者独特的死亡意识。在《女神》中,死亡不仅表达了创造与重生,还表达了对于真挚爱情的追求和英雄的歌颂。死亡在《女神》中产生了转向的作用,具有崇高和神圣的色彩,这对于理解郭沫若以及《女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以诗集《女神》的创作为现代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成功塑造了拥有水一样柔情和火一般热情的诗人形象,而《女神》也是体现"五四"时期郭沫若创作个性的核心所在。敦厚与叛逆、东方流韵与西方浪漫、爱国情怀与科学理性的兼而有之是他"五四"时期诗歌最为突出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描写大自然的抒情诗,作于一九二一年十月,收入郭沫若早期第二个诗集《星空》。那时,诗人在日本求学,其间曾与郁达夫等回国组织创造社,在倾饮了人生“苦味之杯”后又返回日本。国内黑暗的现实,使他对“五四”以后祖国的美好憧憬归于破灭,陷入了“深沉的苦闷”,《女神》时期那种火山爆发般的熊熊烈焰已化为冷却的熔岩,诗人再不羡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诗人,他和鲁迅一样,从“五四”开始就站在时代的前列,在诗歌方面,他以他的新诗集《女神》登上诗坛,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女神》的出现如狂涛巨澜,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无人可以与之匹敌。《女神》确实成了“新诗坛上的一颗炸弹”,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5.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五四新文学中一部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新诗集。本文通过剖析《凤凰涅槃》等四篇作品,着重探讨了《女神》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主要特征,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诗集《女神》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6.
积极浪漫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世界观与创作立场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作品审美趣味上的差异。《女神》时期的郭沫若并非马克思主义者,《女神》中的一些诗篇显现了非无产阶级情绪。因此说,《女神》不是革命浪漫主义范畴的作品,它只是积极浪漫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女神》出版后,闻一多曾发表过两篇评论,一是《〈女神〉的时代精神》,满腔热情地称颂“《女神》真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二是《〈女神〉的地方色彩》,则批评”《女神》不独形式十分欧化,而且精神也十分欧化”。  相似文献   

18.
<正> 历来的论者,都喜欢对《女神》这部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又富于才华的诗作,从政治意义和社会作用的角度进行研究,肯定她是"时代精种的号角"、"人民革命的风雷颂",是"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时代来临的前奏曲",认为《女神》"对于封建藩篱的勇猛冲击,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追求和颂赞美好理想的无比热力,都鲜明地反映了'五四'革命运动的特征".自然,这些评价都是有道理的.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人们对《女神》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女神》研究中对《女神》初版本和《女神》时期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多元性的忽略,缘于五四时期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经验图式,这一接受心理直接影响到《女神》的风格定位和批评模式。当今,作为历史中的文本,《女神》召唤着多元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诗人,他和鲁迅一样,从"五四"开始就站在时代的前列,在诗歌方面,他以他的新诗集《女神》登上诗坛,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女神》的出现如狂涛巨澜,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无人可以与之匹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