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对比度,是指对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与背景(其他教学性铺垫内容)的反差程度。从心理学角度看,只有对象突出于背景时,这一对象才最容易被人感知到。对象的刺激强度与对比度成正比。因此,提高物理课对比度,对于有效传授物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怎样提高物理课的对比度呢? 第一,发挥视听优势,是提高对比度的主渠道。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通过视党获取的信息,大约占大脑获取全部信息的83%。①而且在知觉过程中,视知觉受无关刺激物的影响最小。因此,物理教师充分发挥视知觉的优势。多运用图象、表格、模型和实验等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1·认读能力认读能力就是学生对书面语言准确而快速的感知能力,具体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初步了解文字意义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认读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视读广度。它是指阅读时视知觉范围的大小。视读广度越大则知觉单元越大,理解越完整,阅读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及美术形式效应的视知觉问题。一通过视觉生理和生活积淀的交融与互动,阐释人的视知觉过程,分析视觉能动效应的心理机制和区别不同的视知觉关联。二从相对比而变化的形式效应方面阐述意识形式,理解美术形式效应是一个互动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4.
石峰 《甘肃教育》2000,(10):45-46
长期以来,在美术专业课辅导教学中,存在着重技能技法训练,轻综合能力和全面专业素质培养的问题。结果是培养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造型能力,但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抓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抓好以下几方面能力培养: 一、视知觉能力的培养 视知觉能力即观察感知能力。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因此培养初学者的视知觉能力是首要的和关键的。学生的视觉感性并非与生俱来,主要靠训练获得。培养学生视知觉能力的主要途径为: 1.排除固有概念影响,培养全新的视知觉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排除学生…  相似文献   

5.
鲁道夫·阿恩海姆写道:“如果一个艺术家刚刚走到了另一个人或一棵树的跟前就想把这个人或这棵树原原本本地模仿下来,那么他最后画出来的人或树木的形状和色彩就必然是那些只有一孔之见的人们画出来的偶然性很强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只能说是现实事物的—个丑陋的幻影.”(《艺术与视知觉》第212页)他说的是,艺术必须摒弃这种原原本本地作物理现实的复制,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艺术家至少要传递出它所代表的那些事物的知觉特征.然而,这些知觉特征所提供的仍然一般是有关这些事物的物理性质的信息,因此,艺术家还必须前进一步,他还必须“让观赏者经验到‘力’的作用式样所具有的那类表现性质”(同上引).  相似文献   

6.
关于观察     
心理学把观察定义为盲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观察的有意性,区别于无意注意;强调了观察的计划性,区别于随便看;说它是知觉过程,所注重的是观察活动需要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觉来考察事物和现象。通常,人们容易把观察理解为用眼睛仔细看,把观察局限于引导儿童用眼睛捉捕现象、考察事物。诚然,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观察的主要通道,但观察不仅仅限于视知觉,它来自于多种感知活动,是各种感知过程的综合活动,所以说观察是知觉活动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7.
对视知觉的研究发现,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即具备了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所谓认识无非是指积极地探索、选择,对本质的把握。同样,视知觉在这里也涉及对外物形态的简化和组织(抽象、分析、综合、补足、纠正、比较、结合、分离等)。形的生成与人的基本生存活动和从外界获取信息活动有关,视知觉对形的把握也是选择性的,有一个探索、分析、综合的过  相似文献   

8.
界面是学习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通道,界面信息的呈现方式对网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人的视知觉特性出发,从界面信息的表征形式、布局结构、视觉层级、呈现顺序和信息密度五个方面来探讨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的界面信息处理问题,并提出一些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图形是CG时代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具有明显的视觉心理传达优势。从视知觉心理传达过程来看,根据现有最新视知觉研究成果可知,就大范围性质来说,图形具有更大的传达优势;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图形具有信息传达数量的优势;从图形视觉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图形语言更直接、更广泛、更易懂;从视觉信息传达的强度来看,图形具有更为强烈的视觉张力传达优势。在以数字媒体为主的时代,认识图形所具备的这些方面的优势,对充分发挥图形语言和开拓视觉新空间与审美领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不是在知觉之前就已现成地存在着的(不管是在客观还是在主观),只是随着知觉行为的发生,由于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的重组,美才产生了,而且就产生在知觉中。在这种情况下,知觉不仅仅具有审美的功能,而且美直接取决于知觉;知觉直接地孕育了美,直接地成为美产生和存在的处所。只有在知觉中,客体对象才因为主体的加工而成为审美对象;也只有在知觉中,人才把符合条件的客体对象感知为审美对象。审美知觉和一般知觉所不同的是它不仅为主体提供信息和对客体作出加工,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一种肉身的身体———主体的享受。从知觉传递信息到通过知觉获得享受,这是人的知觉意义重大的一次分化。自此,知觉不仅具有认知的功能,同时还形成了审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观察是创造力的基点,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巴甫洛夫曾说,科学研究就是要"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能力是智力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认知过程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而感觉和知觉所得到的信息就是依靠观察。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创造力的基点,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巴甫洛夫曾说,科学研究就是要“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能力是智力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认知过程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而感觉和知觉所得到的信息就是依靠观察。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13.
观察是创造力的基点,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巴甫洛夫曾说,科学研究就是要"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能力是智力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认知过程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而感觉和知觉所得到的信息就是依靠观察。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14.
本报告通过对辅读学校一年级弱智儿童视、听简单反应时的测验以及同对照组的比较,表明:(1)弱智儿童的视、听知觉水平大大低于正常儿童;(2)弱智儿童视知觉水平与听知觉水平同步发展;(3)弱智儿童视、听知觉水平会随其年龄增长而提高;(4)弱智儿童的视、听知觉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报告肯定了儿童视、听简单反应时的测验有助于鉴别弱智儿童。  相似文献   

15.
一、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阅读能力是顺利地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系统。近年来,中外研究者一般认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等是构成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l、认读能力认读能力就是学生对书面语言准确而快速的感知能力,具体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初步了解文字意义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认读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视读广度。它是指阅读时视知觉范围的大小。视读广度越大则知觉单元越大,理解越完整,阅读能力越强。心理学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6.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所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学习者在认知风格上的个体差异问题是教学设计的根据之一。在发现的各种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人们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个维度。威特金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有的人倾向于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通过对十名被试的安静状态、言语活动及视知觉活动时大脑各部位的EEG的频率及强度(电压)两个变量的分析比较,得知:言语活动及视知觉活动比之安静状态时EEG有明显差异;言语活动及视知觉活动时大脑左右两半球的EEG有明显差异;在言语活动中,中文汉字组词及英文反义词匹配两种活动中EEG有明显差异;在视知觉活动中,对正常图形与异常图形的知觉时EEG有明显差异;言语活动比之视知觉活动EEG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观察能力;视知觉;画面剖析;书面语言观察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基础,人们接触的外界信息80%是通过视觉和听觉通道传入大脑的。聋生的视觉是接受信息的重要通道,如果不能通过视知觉对事物进行整体细致观察,并进行分析和综合,就难以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和概念,进而会影响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书面语言、生活观察和写话作文等培养和提高聋生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19.
有资料显示,人进入一个空间,75%的印象取决于这个空间的颜色。颜色好像帐幔,似乎有一种对客观事物的覆盖和笼罩,而形状则界定和限制着它们。心理学家和美学家阿恩海姆在他那本著名的《艺术与视知觉》中因此认为,"说到表情作用,色彩胜过形状一筹",在处理外界信息时,年幼儿童更偏向运用颜色知觉,而不是经过训练后才更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语文课堂中部分学生的汉字书写困难、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聪明、不努力或者粗心等,还可能是他们的学习能力没有与他们的身体发育相匹配的结果。这里的"身体发育"主要指的是视知觉能力的发育水平。教师从心理学方面出发,针对学生的视动统合能力进行训练,针对学生的视知觉空间方位感进行训练,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