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在设计教案时,每个教学环节的提问非常重要。如果对提问缺乏精心的思考,就会出现学生无法回答问题或回答偏离教学内容产生错答的现象,这样就容易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提问甚至还会成为老师的"自问自答"……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预设和课堂实践中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和反馈,这样的提问才能有效。一、提问适时,及时反馈,有效牵引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课堂提问是一种及时性的、非预见的获得与发展。不少优秀教师在公开课上都能把握那些非预见性的意外情况,巧妙地将那些不和谐的"音符"转化为课堂教学主旋律的"辅助音符",甚至由此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学习能力等在课堂的有机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指出,我们需要"安静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数学课堂需要适当的"静"。一、静思,让课堂充满智慧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马上就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得十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  相似文献   

3.
只有打破语文教学的"静"界,语文教学才能逐步走向简约,走向真实,师生才能平等、和谐的对话。安静的课堂中,学生的智慧在萌芽,思维在发展,能力在提高。从"静"做起,期待语文教师多一分潜心思考的平静,盼望学生多一分善听善思的宁静,憧憬语文教学多一分和谐平衡的安静。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一般通过理答这一教学方式来实现。数学课堂一般是理性的、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安静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吗?我们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吗?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充分梳理自己的思路呢?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将学生带入数学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享受中。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中“安静也是一种美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提高课堂质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校教育中应该提倡与推广各种活跃课堂的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机会让学生安静的思考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成绩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准绳,而课堂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作为教师,不应当把学生设想成"虚拟"的好学生,而应该想到,他们都是孩子,是层次不一、活蹦乱跳的学生。有效的课堂应当是"活起来"的,在课堂上师生能平等的交流、探讨,课堂气氛动静合理安排,该安静时安静,该活跃时活跃。一、巧定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和谐的课堂秩序,首先要有"法"可依。开学后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我会设为常  相似文献   

7.
<正>一、政治教学中师生博弈的主要表现1.角色混淆,恶性循环。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角色分明才能协调,课堂才能高效。但在现实中,课堂上仍有不少教师在扮演"讲师"角色,他们在课上滔滔不绝,尽最大努力向学生灌输自己准备好的知识信息,学生则被要求安静听、认真记。这导致学生的思考时间越来越少,积极探索之心渐退。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养成了惰性,被动等待教师"喂食"。而学生越这样,教师越担心,越担心也就越加大灌输,越想多讲,就越不愿留时间给学生支配。最终  相似文献   

8.
目前,语文课堂越来越"热闹",阅读教学乎失去了语文的本真,走上了另一条浮华之路。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思考留一片天空,给学生想象插一对翅膀,给学生情感融一曲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安静地思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9.
用眼神组织教学三例当课堂秩序不尽人意时,有的教师常常是雷雨交加他“损”学生一通,以此来恢复课堂的安静。其实,这样做极为不妥,易命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而如果能注意用眼神这一无声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则会收到另外一种效果。例一:当你登上讲...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追求"小脸通红,小手直举"的课堂,认为"动"起来的课堂更精彩,尽管有时这种"动"只是学生对浅显问题反应后的肢体或口头表达;我们也崇尚课堂上的"静",认为这是学生在进行思考,尽管有时学生只是出于对问题的畏惧而被动地选择安静退缩。形式上的动与静不应该成为我们数学课堂的追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的课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是低效的,是抹杀学生创造才能的教学。因此,课堂上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热热闹闹的背后,学生是否真有所获,真有所得呢?喧哗的背后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本人认为,思维需要安静,课堂需要安静,动静相得益彰方为上策。一、慧心引领,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思考经过测试,全世界智商最高的是犹太人,原  相似文献   

12.
大凡从小学低年级教至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低年级时,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踊跃,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课堂就渐渐变得安静了,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舞台”,而更多的学生成了“观摩者”。对此,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作为融汇教师智慧的驻地,在不断改进中渐渐走向完善,而"留白"艺术的运用更是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大部分老师渐渐意识到,"填鸭式""满堂灌"已不适合如今的教学,以前的教学方式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非常疲惫,而"留白"的运用,使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体会文章,而老师也能稍稍解放自己,使课堂不再紧张,也不再让老师显得咄咄逼人,让课堂由一师领导走向师生平等对话,也让学生真正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4.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倡导的一种新的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学主旨的教育理念.他指出"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他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把思考权交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还给学生,还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过程.先做后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及实践;先会后学——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15.
正曾有种观点认为"教什么"和"不教什么"是课程规定,由不得教师选择,而"怎么教",教师可以有些自由。我认为,如果教师没有教学的自主权,他的课堂可能是板滞僵死的,也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精神。"教什么"和"不教什么"以及"怎么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相机而动;在课堂上不能或不敢"做主"的教师,他的学生学习可能是无趣的,劳而无功的。  相似文献   

16.
课堂互动是高效教学的途径之一,而课堂提问则是课堂互动的一种方式。如何做好课堂提问,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循循善诱,极力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教案的"轨迹",如果遇到启而不发的学生,或语重心长地教诲一番,或弃置一  相似文献   

17.
全学科展示一彰显特色高水准交锋一分享智慧课堂改革必然发轫于每一个激流勇进的学校内部,是一场涉及学生学习方式乃至生命成长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注定是一段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没有终点的旅程。这种变革的课堂需要安静、需要思考,这种课堂需要合作、需要互动,需要在互动中持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各地课改风起云涌、课堂文化精彩纷里,既要尊重课堂文化的多样性,又要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徐州一中直面新课程改革,既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又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优化教学结构为核心,凸显学生主体、思维主线、发展主魂的"四段教学"策略。在徐州市"学讲计划"的映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从而开展思考、讨论,并获得新知.它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反馈学生知识形成的一个重要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考.因此,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不能只追求"热闹"而缺少"冷静"。数学课可以安静些,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舞台。因为静静的课堂将会带给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理智的挑战,静静的课堂中也有活跃的思维!静能生慧,静能致远,静静的思考更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内涵丰富多彩,足以让每一个孩子收获甚丰。  相似文献   

20.
“学生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尽快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