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朝阳 《新闻世界》2013,(5):236-237
本文以"神九飞天"为话题,选取《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为样本,使用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得出两者均走"政府路线"(宏观叙事),但前者更重议题性报道等特点。本文试在比较中分析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并谈谈我们如何应对外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2012年的选秀节目中,《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个大赢家,由它所创造出的话题、收视率都标志着"好声音"的成功。"中国好声音"也成为了2012年新浪十大热词、百度十大移动搜索热词。笔者认为,该节目的成功与它的节目模式密不可分,本文对《中国好声音》的盲选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彦会 《新闻世界》2013,(12):36-37
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近几年,新一轮的形态各异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在各大荧屏之上。《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是2013年两档明星真人秀跳水类节目,在延续"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增加新的元素,"身体消费"现象一时成为荧屏上的热议话题。本文对消费文化视域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身体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武君 《大观周刊》2012,(3):11-12
"镜花"二字即"镜花水月"作为一个符号,它是《镜花缘》中那些虚幻的、离奇的故事情节的一个能指,同时也是作者那些不可言喻、不便明言的情感的能指,《镜花缘》中作者创造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通过这些象征,可以探究出作者的创作思想,也就是这个符号的所指,即作者希望走出矛盾,摆脱凡俗,返归本真,追求理想的、自我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5.
余迎  刘文君 《新闻世界》2011,(7):147-148
本文从《申报》和《大公报》对"卢沟桥事变"的报道,结合它们的办报理念,比较两报在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吴艳 《新闻世界》2011,(5):123-124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报纸开始不断扩版,报纸版面逐渐增厚,中国报业进入"厚报时代"。《南方都市报》从2001年开始日出70余版,号称"中国最厚的报纸"。2004年3月31日,《南方都市报》推出"成熟2004"特刊,总计14叠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纪录"。2007年11月1日起,在深圳市场的零售价涨至2元的《南方都市报》的零售市场份额由45%下降到26%左右。而深圳的另一份都市报《晶报》的零售量则直线上升了40%~50%,快速扩大和巩固了在深圳市场上的地位。从《南方都市报》和《晶报》在深圳本地的角力中,我们了解到中国都市报的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同城同质报纸的较劲,这使得单纯凭借扩版、做厚报吸引读者的模式将会发生转变,转为把内容做得更加精准而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7.
张硕 《新闻传播》2010,(3):62-62,64
好新闻在选材上是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传播者的态度、语气是亲切易沟通的;而且新闻不只是用事实说话,还要让述评成为人民的"喉舌"。BTV-5的晚间新闻直播节目《首都经济报道》注重编播本地新闻,讨论话题贴近大众生活,且多关乎受众切身利益,同时重视与受众互动,主持人的短评代表百姓心声,堪称好新闻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李昂被台湾文坛称为"叛逆的女性",她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表的小说《杀夫》,震惊了当时的文坛,尖锐地揭示了封建家族势力和男权主义对妇女的压迫和妇女本能的反抗,其批判的锋芒直指男权社会。"新写实"的代表作家池莉在90年代也构建了一个现代社会的"杀夫"故事——《云破处》。《杀夫》和《云破处》在"杀夫"的故事框架下,都有对人性恶的书写,都  相似文献   

9.
任家宣 《东南传播》2010,(12):76-78
"苏报案"被学界称为辛亥革命前的政治事件。百余年来,《苏报》与"苏报案"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首先从作为政治事件的"苏报案"和作为新闻事件的"苏报案"两方面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各自存在的特点与不足。最后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从革命舆论动员的视角,反思对《苏报》及"苏报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每年"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近几年,随着居民参政议政意识的提高,两会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民生新闻栏能做出观众爱看的"两会"报道么?面对这一新课题,《经视直播》栏目推出的两会特别报道"两会涛声",对此进行了有效探索。它以创新的表现形式,关注民生热点,开掘话题深度,传递人文精神,构筑互动空间,真正做到了"民字当前、以民为本",开拓出了"两会"报道出彩的新路子。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电视经济频道《经视直播》栏目创办7年来,始终坚持民本取向、民生视角、责任情怀,成为湖北电视界收视率、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最高的栏目,  相似文献   

11.
邹蕾  欧阳宏字 《大观周刊》2012,(7):230-231,220
网络流行语“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是主流媒体对大众文化的一次认同。根据约翰·费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一书来探析此现象,大众文化是大众创造的而不是加在大众身上的,《人民日报》选择"给力"作为头版头条标题是大众化的,这说明“给力”这一流行语的出现是《人民日报》对于大众文化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天香,王安忆著,台湾麦田出版社,2011风从海上来,海上一阵阵"天香"。在上海,今年几乎是《天香》年,《收获》一二期连载,《东方早报》打头的采访,《上海文学》第三期的访谈录《访问〈天香〉》,是王安忆与钟红明的对话。4月份,《天香》台湾麦田版甫出,《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一气编发了两篇重量级的书评,王德威的《〈天香〉:王安忆的上海"考古学"》和张新颖的《一物之通处处生机》。  相似文献   

13.
吴滨 《新闻世界》2010,(3):86-87
品牌推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和命脉。本文依据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差异,将品牌推广分为新品牌推广与老品牌重塑两种情况。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三菱戈蓝"上市整合传播案》和《"箭牌卫浴"整合营销传播案》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新老品牌推广过程中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的"独家策划"以生动的事例、准确的信息和到位的分析,力求思想深度和可读性兼具。本文则通过对《南风窗》"独家策划"进行文本分析,探索其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15.
《星光大道》栏目对发掘"歌唱民星"具有较为有益的提携效用,其百姓风格有利于"歌唱民星"的民间化;赛制安排有利于"歌唱民星"技艺的不断提高;综合能力考查也对"歌唱民星"的多才多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评委选定和选手的经济条件有时也会制约"歌唱民星"的深度发掘。  相似文献   

16.
对《人生与伴侣》杂志社“声明”的分析郭登科河南省社科联主办的《人生与伴侣》杂志,每期的目录页那刊自组下的"声明":"不刊版权问《人生导伴B》杂志社所自,未经许可,不准以任何志式作全剧出局配Z翻印。切对本刊文江库城,词R的与本刊联系。"此类的"声明"奶...  相似文献   

17.
凌花 《新闻世界》2013,(12):140-141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有许多地方是前后呼应的,这种"前后呼应",如果我们把它提升到理论层面上来探讨的话,也可以称之为《红楼梦》章法结构之对称。这种"对称"的手法渗透于《红楼梦》的每个角落,比如黛玉的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二十六回),而黛玉死后,潇湘馆却被"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惨象所代替(据脂批);再比如,六十四回,黛玉作"五美吟",戚序本脂批明言:  相似文献   

18.
叶欢  陶政 《新闻世界》2010,(10):69-70
《天天向上》是湖南卫视2008年开播的具有较高收视率的一档"脱口秀"节目,本文试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解析该节目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茅莹 《新闻实践》2013,(5):53-54
2012年2月27日,浙江经视《相对论》正式开播。有别于传统的读报类节目,这是一档深入解读焦点话题的新闻评论节目。其突出的特点是,有别于"意见领袖"我说你听的灌输式话语,强化了主持人与评论员之间的问答和交锋。在每周一到周五10点档的半个小时里,考量着我(主持人)和评论员对新闻时效和话题延展拿捏的功力。10个月之后,《茅莹的新闻周报》悄然而生。人,人性,人情,人文,加之以女性的视角,让《新闻周报》从开播的第一天起,就有了独特的新闻质感。从《相对论》到《新闻周报》,一年多高强度的新闻实践,让我对电视新闻评论有了真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新闻世界》2014,(7):128-129
《钱江晚报》副刊"晚潮"于1987年随《钱江晚报》共同创办。自创办之日起,"晚潮"就是文学青年寄寓梦想的园地,记载着普通人在历史大潮中的命运。本文对"晚潮"的办刊思想进行解读,以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的副刊内容为具体研究对象,从选题策划和内容两方面具体分析其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