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国外MOOC平台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对在线教育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平台是MOOC实践的核心要素,是课程提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中转站,关系到MOOC精神能否有效体现。2013年是MOOC爆发之年,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创建自己的MOOC平台。Coursera、edX、Udacity、Futureleam和iversity平台是五个较有影响力的平台,该文对这五个平台进行了分析,从学习者视角,对平台主页、课程首页、视频和论坛四方面的呈现结构及功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MOOC平台的实践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爱丁堡大学对通过科技实现在线教育和创新早有传统. 2011年底,MOOC开始腾飞,2012年7月,爱丁堡大学宣布了和Coursera的正式合作关系,同时承诺于2013年1月,在Coursera平台上推出六门来自爱丁堡大学的MOOC课程.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MOOC狂潮席卷全球,国内外都有研发各种MOOC平台。选取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唐诗经典》课程与Coursera平台上的《现代与当代美国诗歌》课程,采用案例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对这两门课程进行中外MOOC课程设计的简要对比分析,试图从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视频这两个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球教育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传统海外名校纷纷借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之风大举进入在线教育,陆续设立"Coursera"和"ed X"等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免费课程,2012年更被称为MOOC元年。目前MOOC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国内大学MOOC行动风生水起。继清华大学发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向  相似文献   

5.
计琳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3,(28):28-29
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MOOC(慕课)三大平台之一的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由此成为加入Coursera的第一所中国内地高校,将和耶鲁、MIT、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一起共建、共享全球最大的在线课程网络。  相似文献   

6.
MOOC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在"Coursera、Udacity、ed X"等"三大平台"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对全球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引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从MOOC的理论和平台构建研究进入到应用研究。然而,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文写作》MOOC平台建设研究尚很少人问津,本文借助MOOC相关理论和其它MOOC课程建设的经验,在云计算的支持下,就中国高职教育《应用文写作》MOOC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应用文写作》MOOC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网络》2013,(11):79-80
今年中国大学加入“MOOC”的风潮势不可挡。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时宣布与edX签约,拓展在线教育模式。随后,北京大学又加入Coursera平台。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宣布与Coursera签约。MOOC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够帮助任何学习者学习网络课程,而且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地点自主开展学习。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比较研究,基于个人在线学习体验,比较分析国内外MOOC平台,主要对国外Coursera平台及清华MOOC"学堂在线"展开研究,从运营机制、课程教学设计、互动评价管理、及课程认证服务等方面深入分析。结论表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MOOC发展走在前列,国内MOOC需启用商业模式、加强跨校合作、开发大数据挖掘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MOOCs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弥补了在线课程的一些不足,给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平台。以 MOOC‐sedX、Coursera、Udacity平台为例,对MOOCs平台的功能架构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总结每个MOOCs平台的特点,同时提出相关学习建议。  相似文献   

10.
Coursera、edX、Udacity三大MOOC平台现在的注册报名人数已超过几百万,这对社会大众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正面意义不仅在于提供给校外学习者优质的学习资源,更在于通过MOOC促进大学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 但从高校教学的角度来看,MOOC文凭的含金量到底如何?高校如何颁发MOOC证书?这实际上仍然值得我们一探究竟.我们如何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海量规模的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了课程的要求?这个问题对高校是个很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MOOC仍然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6,(7):64-70
视频是MOOC(慕课)中广泛应用的教学媒体,起到了承载教学内容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了MOOC中教学视频的研究现状;在Coursera和ed X两大MOOC平台上随机选取14门课程,结合文献分析确定了教学视频的分类方法,并从长度、表现形式等维度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文章讨论了MOOC教学视频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以及现阶段MOOC建设中教学视频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2.
MOOC是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热点。通过分析主流MOOC平台之一的Coursera上的课程资源建设特点,介绍了两种主要的MOOC模式,对比了MOOC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OCW)、中国国家精品课程的典型课程内容,得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精品课程、促进传统课堂与网络学堂相融合两个方面的六点启示,供大学课程教学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自2008年在美国诞生之后已经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风暴。MOOC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MOOC三大平台之一Coursera为例,目前已有"来自全球108所知名高校发布了590门开放课程,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万各种各样的学习者正在自主自由地学习这些全球性的开放课程"。中国的清华和北大两所高校亦于去年9月开始陆续将自己的优质课程资源放到MOOC平  相似文献   

14.
罗勇 《师道》2014,(12):6-8
去年八月份,全球第一门MOOC中文文史课程《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登陆Coursera,在收获了4万多名学员的同时.课程还得到了几乎所有学员的一致好评。课程结束后,仅在果壳网MOOC学院平台上就收到笔记672篇,评价472条,还有198人展示了证书。这门课程的建设者就是台湾大学历史学系专任助理教授吕世浩。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5,(10):73-79
MOOC已经在国内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关于MOOC的移动学习方式研究鲜有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使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上网的比例越来越高,探讨移动环境下的课程学习十分必要。文章拟从用户的视角,评价国内外主流开放课程平台的移动终端(APP)应用,选取网易公开课、清华学堂、TED、Coursera四个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开放课程平台,以安卓系统为例,通过手机APP的安装进行评测。文章还采用归纳整合的"MOOC移动终端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维度对比分析,评价了MOOC移动终端的运行和服务质量情况,提出了移动终端平台优化对策,以期为MOOC移动终端应用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没有坚持——一个MOOC学习个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型在线课程模式,MOOC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研究以一组学生学习一门Coursera课程作为个案,通过分析其学习小组形成、学习方案设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过程控制、学习结果反馈等环节,探讨了影响MOOC学习完成率的一些因素,以期能为学生更好地参与MOOC课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历史学习注入灵魂 去年八月份,全球第一门MOOC中文文史课程《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登陆Coursera,在收获了4万多名学员的同时,课程还得到了几乎所有学员的一致好评。课程结束后,仅在果壳网MOOC学院平台上就收到笔记672篇,评价472条,还有198人展示了证书。这门课程的建设者就是台湾大学历史学系专任助理教授吕世浩。  相似文献   

18.
正Coursera和edX平台是"封闭式"平台,你必须是他们大学合作伙伴的老师才能够制作课程。这种做法背后隐含的逻辑是,只有在最精英的大学,才能找到最精英的老师。对有些人来说,MOOC象征了新的人力资本的早晨,传统大学的结束。许多在高等教育业内的认识则对此持否定态度。在截然不同的两极态度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现实:MOOC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结论。早期的MOOC试验揭示了机会和一些未被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第一部分解释了MOOC的现状,起源和运作;第二部分揭示了MOOC对高等教育的可能潜在  相似文献   

19.
三大MOOC平台运行差异分析2011年,联合创始人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曾在斯坦福大学教授人工智能课程,他与机器人学家大卫·史蒂文斯(David Stavens)和迈克·索科尔斯基(Mike Sokolsky)共同创立了Udacity。Coursera是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电脑科学教授吴恩达(Andrew Ng)和达芙妮·科勒  相似文献   

20.
MOOC(MassivelyOpenOnline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译为“慕课”。MOOC以其名校的优质资源,吸引成千上万的学习者“慕”名而“课”,在短时间内受到了极大追捧。以在线学习者的身份参与Coursera多门课程进行体验学习,结合国内传统教学的形式和特点,分析了MOOC的特点和MOOC相比于传统大学课堂的优势,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并对MOOC学习者和高等教育者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