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高职"整齐划一、强硬填鸭式"的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班级管理的需要。目前的高职生个性较为鲜明、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更为复杂,有的高职生自我中心倾向严重、集体意识观念淡薄等,这为高职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惑。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柔性班级管理模式迫在眉睫。文章主要从高职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柔性班级管理的必要性、构建措施和成果展示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从而构建一个齐心协力、蓬勃向上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3.
王芳仪 《科教文汇》2011,(11):193-195
基于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需要,东莞地区在人力资源上急需大量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作为本土高校对此应有所作为。为此,独立院校培养高职人才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的内在特点进行针对性、可适性教育和管理,从班级合作意识、班级长效管理、学生竞争意识、学生职业规划等多方面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班级管理水平,促使高职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4.
黎明 《科教文汇》2009,(18):51-51
宿舍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人员“淡化管理、强化服务”意识,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不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班级管理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高职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是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和产学结合的“订单”培养模式,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22)
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班级民主化管理,积极构建和谐的班级,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加强高职院校班级民主化管理,让学生在无声中接受熏陶;加强高职院校班级制度管理建设,让学生在规则中培养规范;加强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陈秀梅 《知识窗》2013,(4):55-56
实现和谐教育,离不开和谐班级。构建和谐班级,就应牢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看做是成长中的人、社会中的入。结合工作实践,本文从理性引导学生、赏识激发学生这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构建和谐班级的有效方法,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8.
施静 《科教文汇》2008,(32):45-45
本文试对班级中的学习落后、品德恶劣的“双差学生”管理问题作阐述。“双差生”教育管理是班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对班级集体的优良学风、班风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班主任应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理解“双差生”,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转化“双差生”。  相似文献   

9.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探讨用“以人为本”的和谐观来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进行业务重组;用“以人为本”的人才观来培养信息专门人才;用“以人为本”的服务观来强化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改进服务方式;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来系统规划配置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0.
邹伟琦 《内江科技》2022,(9):141-142+80
<正>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对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各专业大一大二在校高职生开展自我健康管理现状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基本信息”、“身体健康管理方面”、“心理健康管理方面”和“社会适应管理方面”四个部分。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大部分在校高职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经义  丁荟瑾 《科教文汇》2014,(30):159-160
"商务谈判"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市场营销的发展,商务谈判的运用越来越凸显出它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如何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谈判的技巧、方法和策略,我们需要在高职教育体系的这个层面上努力探讨"商务谈判"的教学模式,找到一种更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剑英 《科教文汇》2014,(28):171-172
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文章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校办工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弹性教学管理,加强第二课堂和职业技能大赛等教学改革措施,培养信管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杨琼  陈颖 《科教文汇》2011,(16):164-164,208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在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建设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夏伶俐 《科教文汇》2014,(14):147-147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普通本科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基础相对薄弱,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高职学生的核心技能通常被冠以"动手能力"强化,使倾向于以"动手"为主要优势的理科生又一次占据了高职院校"半壁江山",这给高职院校中文科生的就业带来了困惑。  相似文献   

15.
朱宽胜  葛涛安 《科教文汇》2014,(31):171-172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学校谋求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方式,我们要借鉴欧美国家高职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活力,强化高职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本文系统地详述目前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分别是订单式培养、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以及校企共建基地等,同时文章从合作意识、高职学校和企业等维度指出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管理机构和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庄骁宇  刘金宝  孙凯 《科教文汇》2020,(14):103-105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社会行业联合的大方向,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又一创举。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横向课题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的意识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应当准确定位,充分认识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服务机制和体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服务,充分发挥校、企、学生三方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和高水平技术,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提早适应社会,为建设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契机,实现横向课题质和量的提升,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农村的面貌不断得到改善,但是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滞后现象。在各大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与"服务三农"建设对接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笔者在调研了当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出现的"重视"、"定位"和"坚持"等薄弱环节进行了思考研究,提出了高职大学生应从"以提高认识为先导"、"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和"以持续服务为保障"等三方面的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职业教育人,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零距离”就业。这个“零距离”不光是指职业技能方面,更主要的是指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心理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多关注对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和职业心理的培养,严格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导向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心理,以期达到为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目标。我们主要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将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渗透在课程中、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职业心理培养的方式、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以期更好的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乐娜 《科教文汇》2013,(7):179-179,181
作为一所民政部主管的高职院校,从2009年开始学院迎来了一批来自全国的孤儿,通过成人高考接受高职教育,学校称这个班级为“励志班”。本文从学生管理工作这一角度.认识励志班在管理过程中融入、个别化管理、发展需要方面存在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为今后高职院校孤儿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李高伟 《科教文汇》2012,(3):156-157
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承担其"引领"的重任,如何引领,需要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实践中找准方向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