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1,(2):94-95
近年来,依据学校“成人成才”的育人理念和“依托航企,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空乘兼文秘专业确立了“引航企文化之源,育航服文化之花”的发展思路,“有礼走天下,有美悦四方,有才任飞翔”的培养方向,围绕民航礼仪、民航英语、客舱服务构建学科特色,理论和实训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并重的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食礼也因之延续,历经各时代的承传而特显存在的价值,在当代仍显其活力,并以民间风俗,礼仪礼节等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规范行为、传承文化的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和谐为境的人生仪礼;注重人伦、追求和睦的节庆食礼;中庸谦和,有序推进的交往之礼,以此所实现的是“食”与“礼”的互动,“食”与“文化”的互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其所以如此,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显示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道异彩。在酒文化的“礼”与“情”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许多思想家高举“复礼”旗帜,使得礼学在孔子、孟子、荀子的大力发展下正式确立了地位。此后,礼学渗透到整个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渗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礼对汉族文化的形成有过巨大的影响并且礼在现代还有它存在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有关礼的阐述来分析先秦的礼学。  相似文献   

5.
“礼”的性质和作用及现实意义杨森,连珩中国以“礼义之邦”闻名世界,国人以讲礼貌懂礼节为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既富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更是调整人们行为的总规范。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礼”是一个重要的范畴。礼具有规范性,以义务为本位,不完全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礼还具有从属性、等级性、单极性、模糊性等特征。礼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以孝道、仁义、等级为支撑的礼,对法律起到了解的作用。由此原因,我认为,在中国古代,以礼为基础是很难建立起法治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围城》的介绍,分析了儒家“和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讲述了“仁”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其实质和基本内容就是“爱”,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有着深刻的影响。透过小说《围城》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和人物活动,阐述了中国文化特点,从反面映射出在民族文化遭受破坏,缺少规范思想和行为的伦理道德社会中,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实现个人理想将变得虚无缥缈。指出了“文化”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中国文化培养与发展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振兴教育行动计划”的启动,标志着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教育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因此,研究生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需要,按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培养研究生。社会需要是在时代变迁中产生的。要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中来考察社会需要,思考研究生素质教育问题。 从我国社会发展看,我国社会正发生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变革。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经济上,在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两会提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三个方面来论述师范生免费教育,它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龚云云 《科教文汇》2008,(6):187-187
通过对“礼”的理解,阐述“礼”对明代的文化和艺术方面的重要影响。从明式家具的结构形态入手.具体分析“礼”对明式家具的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琰 《科教文汇》2009,(3):232-232,235
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话题,特别是在“天人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天人合一”思想,西方文化主流是征服自然和“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天人关系”理论的阐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审美教育思想,对于反思当今学校的审美教育的缺失,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用美的形象感染人的性情,探索和总结审美教育规律,赋予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以新的活力,对提高现代教育中的教学质量、根除教育弊病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在现代中韩两国社会,人们对教育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其行为表现方式形成了“择校热”“补习热”“留学热”等多种教育热现象。中韩两国有着几千年重教的传统历史文化,在诸多因素中,源远流长的传统历史文化是当今社会教育热现象产生的根源。本文从传统的家族主义、重教的教育观、科举文化以及古代私学的兴起等四个角度,通过文献分析和史料收集对当今中韩社会的教育热现象进行了探索分析,旨在能够增强对不同社会体制的中韩两国出现的教育热现象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礼”源自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当它随着儒家学说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凡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节与使节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视礼节,以礼待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就通过建立一整套礼仪制度来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6.
试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礼”的本义;结合历代用“礼”的实例分析、梳理“礼”的词义引申演变过程;并适当解释“礼”词义派生演变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发展必然促成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从而导致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而表现为“大众化”趋势。这种以社会最广泛的力量参与来提高高等教育数量和规模、质量和水平、类型和规格的办学理念就是现代“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不仅是一个“公平教育”,也是培养本民族整体长远利益具有高度文化价值认同感的价值向心力,从而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本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以及本民族的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在社会越来越依赖市场力量之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事实上是要解决重新奠定高等教育主导力量宏观调控的正当性基础问题,亦即使高等教育立足于以“大众化”为杠杆的教育民主化的基础之上,驱动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由“精英”向“大众”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雨婷  朱晖  王瑾琛 《科教文汇》2012,(35):183-184
大学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培育新文明的摇篮,而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基石,更是教育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正如在中国,正是上个世纪初发源于大学的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以“民主、科学”为主题的“五四”运动,推动国家与民族向现代社会迈进.无疑,大学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大学文化必须与之相适应,不断改革与创新,推进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本文着力分析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之状况,剖析其成因,在明确大学文化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进行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礼“是一个重要的范畴.礼具有规范性,以义务为本位,不完全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礼还具有从属性、等级性、单极性、模糊性等特征.礼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以孝道、仁义、等级为支撑的礼,对法律起到了解的作用.由此原因,我认为,在中国古代,以礼为基础是很难建立起法治的.  相似文献   

20.
董林辉 《科教文汇》2008,(6):111-111
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增设了“文化生活”模块的必修课程,体现了教育对高中学生的文化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