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又反映其民族的文化特征。了解和掌握尽量多的英语谚语无疑对学习英语语言文化大有裨益。该文着重探讨了英谚汉译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通俗而精炼有意义的语句,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英语谚语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谚语能使语言增色不少,掌握英语谚语能给我们学习英语语言带来无穷的乐趣,本文对英语谚语的分类和翻译及其研究英谚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英语谚语是英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相沿成习,在英国人民当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英语谚语在语法结构上表现形式丰富多采,有完整的简单句和复合句,也有不少省略句,有时甚至简练到只有两个字却一语中的,表意深刻。英语谚语在语音结构上有时也吸收了英诗中的一些韵律,音韵优美,节奏感强。本文试就英谚的语法结构和语音结构两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精练而富于哲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英语谚语,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容易在汉译的过程中失真,致使翻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原义。本文重点探讨了英谚翻译的有关技巧,以期能对英谚的汉译、汉用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有大量谚语可供我们借鉴,这就牵涉到如何准确地把它翻译成汉语谚语的问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谚语作一番简单介绍.第二部分将英汉谚语的语言特点加以对比.第三部分以大量的例子说明英谚汉译的五种常见译法.第四部分谈两个问题:一是根据字面或不妥译义作主观引申;二是用法所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谚语被称作是语言中的食盐,是语言中化内涵非常丰富的语项,英谚与汉谚各自体现着自己鲜明的化色彩,由于化的巨大差异,意义重合的谚语是极少数的,用汉语简单地对译英谚往往导致意义的亏损和歪曲。  相似文献   

7.
谈英谚汉译的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直译和意译两种不同观点,从汉英民族的文化差异和英语谚语的特征两方面入手,对英谚汉译的技巧及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提出英谚汉译可采用同值、近值互借法、意译更改重编法、直译勾起联想法、对称似联添字法以及直译、意译套用法加以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英语谚语语言美的各个方面,包括朴实美、对称美、韵律美和意象美,并指出深刻认识和学习英谚的语言美具有明显的审美教育意义和英语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谚语被称作是语言中的食盐,是语言中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语项,英谚与汉谚各自体现着自己鲜明的文化色彩,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意义重合的谚语是极少数的,用汉语简单地对译英谚往往导致意义的亏损和歪曲。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表现在它的谚语之中”.英语谚语是英美民族语言中十分生动、有趣的成分,它反映了大众的智慧,包含朴素的哲理.它用词浅易简约,在为人处世的方法上给人们以启发、提醒或警告.修辞格可谓英谚的一大特色,研究分析英谚中的修辞格对了解和掌握乃至正确运用英语修辞、对于加深理解、学好用好英语也是大有裨益的.下面就英谚中的修辞格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参阅:一、明喻(simile),又称直喻,是用一种事物比喻所要说明的另一事物,两者在本质上或性质上有相似之处.通常格式是“主体+喻体”,中间“Like”或“as” 隔开.如:  相似文献   

11.
英语谚语同汉语谚语一样,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千百年来的流传、使用和锤炼,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英语谚语的主要特点是:英语民族约定俗成、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有持久的生命力、广泛的通俗性、生动的口语性;隐含着真理、充满了智慧、冶炼出经验;语言洗练优美、教诲意义深刻,代表民族精神、体现国家文明。英语谚语中修辞手段的运用可谓独特而多样化,其思想内容非常广泛,丰富多彩,反映了英国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图景,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生活百科全书”。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英谚的修辞手段和思想内容方面的深入研究还较薄弱,本文在对英语谚语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拟对其特殊修辞手段和思想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英语谚语与语法教学甘肃省教科所齐志勇谚语是语言文化中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而为大众所熟知的精华语句。大多数谚语通俗易懂,简练而富有寓意,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语言材料。英语中许多广为人知的谚语也是如此。英语谚语是其文化中经验智慧的结晶,有着深刻的哲理性。同时...  相似文献   

13.
汉谚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孙洪德“文辞鄙俚,莫过于谚”。 ̄①通俗、凝炼的谚语是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层大众在认识自然,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对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的概括和总结。它虽通俗却非常凝炼,正如高尔基所说:“最伟大的智慧是在语言朴素中。谚语和歌谣总是...  相似文献   

14.
英语谚语中因antithesis修辞的大量使用而出现了许多意蕴隽永,耐思耐想的名言佳句。本文结合实例对于英谚中antithesis这一辞格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其修辞效果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谚语富有的国家,源远流长,人民喜闻乐道,积淀着厚重的传统文化。 谚的古解,汉·许慎《说文解字》:“谚,传言也,从言,彦声。”是为谚的音义。据段玉裁注载玄应引古注,是“传世常言”之意,是为谚的文本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给谚的定义是“谚者,直语也”,“廛路浅言”。音义文相合,道出了谚语兼有民间口语性的“座路浅言”和古籍经典性的“传世常言”的丰富内蕴。 谚语是俗语的一种。俗语涵盖着民问多种语类,它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时语以及口头常用的一些成语。时人多把谚语直称为俗语,是因为在上述五语中谚语的语龄最悠久,俗话的特点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间学宝库中的谚语。像一串瑰丽多姿、光彩夺目的明珠。谚语中有一部分是艺谚,它科学地总结了前人艺术实践的经验。概括了艺人谈艺的精华和卓见。其中有些艺谚韵味隽永,言简意赅,可以借鉴到语教学中来。下面采撷几条,结合艺家轶事,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7.
古谚语漫笔     
年来笔者受约参加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俗语大辞典》的编纂工作,于古谚语有所涉猎。所读所感,时有笔录。今撷取两则以《漫笔》之名披露,以期得到校正和深入的讨论。 其中,第一则,主要谈“谚”的定义问题。先谈历来古人对“谚”的认识,再谈今人对“谚”所下的定义,并进行比较,从而阐明笔者个人的看法;接着谈俗语辞典选谚的方法。第二则,谈“谚”的探源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谚”不完全来自民众的口头语,亦有来自古籍及古诗的书面语中。  相似文献   

18.
谚语可以分为自然谚和社会谚两大类,这两大类都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自然谚的科学性表现为:气象谚的科学性;二十四节气谚的科学性;农业生产类谚语的科学性。自然谚的局限性主要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如"种地没巧,深耕细刨""种地没巧,粪灌尿泡""种地不用问,精耕多上粪""庄稼不用问,水肥打头阵""夏至鸣雷,早稻定丰收""夏至起西北,晒死摇筛竹""夏至难逢端午日,百年难遇岁朝春"等等,都是片面性的。社会谚的科学性是应该值得肯定的,比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了实践观。但社会谚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历史的局限性;认识的局限性;谚语语言形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新谚语拾英     
何谓谚语 ?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中说 :“谚 ,俗所传言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 :“谚者 ,直语也。”韦昭在注释《国语·越语》时说 :“谚 ,俗之善谣也。”综上诸说 ,我们可以给谚语下这样一个定义 :谚语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精练而美妙的歌谣式的语言。古今文章大家 ,非常重视谚语的应用。贾谊在《过秦论》中 ,用“前事之不忘 ,后事之师也”的“野谚” ,提醒读者注意秦朝灭亡的教训 ;苏洵在《六国论》中 ,引用“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的古谚 ,比喻六国“用土地换和平”的愚昧之举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 ,用“满…  相似文献   

20.
以笔者收集到的26个与mouse或rat有关的英语谚语为基础,从其典故来源和翻译技巧两方面探讨其特点,并从英汉鼠文化多方面的相似性分析入手,提出此类英谚的汉译以异化翻译法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