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整体工程观是指导工程实践和工程教育的哲学新理念,其整体性涵盖了工程背景、工程要素、工程产品生命周期、工程活动各个阶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过度科学化、工程性不强、课程脱离工程实践等问题,其改革应以整体工程观为指导,回归当代工程实践,着力构建"工程范式"的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技术与非技术的平衡,彰显"和合"的工程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剖析了湖南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借鉴工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经验和成果,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校内实践教学课程”与“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课程”相结合的新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一、80年代幼儿教育课程的改革80年代,在世界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在世界和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80年代云南省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也掀起了高潮。在80年代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如“整体观”、“主体观”、“个体观”、“发展观”和“活动观”的指导下,在课程的理论研究上,云南省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对幼儿教育课程的概念、结构、课程模式、课程设计和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对单科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对在幼儿期实施创造教育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主要成果有:云南师大教育系曹葆芝的《幼儿园课程结构与设计》、…  相似文献   

4.
崔军 《电大教学》2013,(4):100-105
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是提高工程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运用案例研究法,以课程改革愿景与目标、课程开发与结构设计、学习方式与学习评价为分析框架,对奥尔堡大学课程改革中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归纳了PBL模式的特点、价值取向及改革经验,揭示了工程教育课程回归到工程实践的改革理念。根据研究结果,我国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改革可以从欧洲国家的有益经验中获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程本科课程改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工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三对基本矛盾。在我国部分院校、部分工程专业 ,专业基础不足、工程实践不足、人文教育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高等工程本科教育课程改革要努力实现“专”与“博”、“学”与“用”、“做事”与“做人”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6.
在探索我国高等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问题的过程中 ,作者收集了美国工科本科教育方面的—些资料 ,将这些资料与国内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结合作者在国内高等工科高校学习、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认为课程结构是影响我国高等工科本科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一 )美中两国高等工科本科课程结构概况课程结构是指“所设置的课程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所构成的课程体系”。几乎任何国家的工科课程结构都有相同的成分 ,它们是数学和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统计、专业技术和工程实践等 ,只不过在不同的国家它们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  相似文献   

7.
面向工程实践的学习方式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帝国理工学院的工程教育与工业界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经验导向"是其学习模式的新动向。通过对该校学习模式的深入剖析,解读"经验导向"学习模式的理念与目标、结构与要素、内容与方式、评价与成效,总结其特点,揭示该学习模式折射出的"回归工程实践"和"经验学习观"的教育原理。该案例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学习方式变革提供来自欧洲高水平大学的个案经验和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对课程改革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和总结。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每个主要发展阶段的课程改革特点,理论研究热点进行了阐述,对改革开放以来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观、课程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发展与变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指出了在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确立具有本土意识的课程与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存在着简单引用、错位嫁接后现代课程与教学观来指导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象.联系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教育改革实际来判断,直接引用后现代课程与教学观并不能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后现代课程与教学观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滥觞,恐怕与我们盲目追随国外教育理念,忽略我国自身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放逐本土意识有关.课程与教学观念变革应确立本土意识:挖掘、整理、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立足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教育改革实际,批判地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论;总结我国以往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美国、英国、欧盟和亚洲等国家或地区的工程专业组织对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的期望与影响为切入点,围绕工程师的培养类型定位、毕业生的能力资质、课程的预期学习结果和课程设置等问题开展文献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工程专业组的角度考察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点在于:工程教育课程需要回归工程实践、课程需面向整体型工程实践、毕业生的非技术能力与技术能力并重。反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的问题与弊端,提出5条课程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在课程设计上创新,使课程设计达到“结构合理化,内容立体化,形式多样化”的要求。一、更新课程观念。优化课程设计,首先涉及的是课程观念问题。现今在我国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强调学科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的学术性中心课程观念。这种课程观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却相对地忽视了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课程形式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社会性、实践性与活动性,使得学习与社会生活脱节、学与用分离。这有碍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尤其难以培养出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善于学习、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和广…  相似文献   

12.
“大工程观”以回归工程实践;宽口径;整合化;国际化;注重培养人文价值和工程道德,日渐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趋势.要适应这一教育思想,必须对《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通过构建与“大工程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用茅以升提出的“习而学”工程教育制度来指导组织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建设是当前的合理选择。这一技术教育思想符合课程设计逻辑,其课程结构遵从认识规律,并能依据工作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启示在于:应以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实践与理论之间应当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课程按照先实践后理论的顺序展开,在熟练掌握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推行了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根本问题”的理论逻辑,以综合的思维与辩证的方法统整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与操作策略,形成了中国特色基础教育课程设计模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计将党的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建设、课程实施与评价纳入课程方案整体设计,形成了中国特色课程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首先必须抓好课程设计和教师质量提高两方面的工作。传统的课程设置面临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问题,鉴于《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总结的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应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6所研究型大学大四工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揭示社会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点。536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促进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总体满意度不高;课程与工程实践的关联性总体不强;学生对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点在于,课程应加强创新与综合等工程思维的培养,弥补实践应用能力不足这一薄弱环节,设计归纳式的工程学习经验,配置真实的工程学习场所。该调查结果可为我国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工程观”是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对“过度工程科学”化的工程教育体系改革的美国,其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形成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随着“大工程观”理论在实践中逐步丰富与完善,大工程观教育成为了当前世界性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近年来也引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专家们从大工程观的内涵中提炼出4个关键词:工程、综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的运作经验.CDIO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具有一定工程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本文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工程教育理念和社会对机械类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在课程教学中突出“一个核心、两把钥匙和三个层次实践”的改革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师角色转型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实施教学改革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其他课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随著知识社会发展趋势在我国日趋明朗,知识社会的特征也日趋清晰,它向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整合各种学习理论,建构新的工程观、学习观和学习环境观,充分重视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建构适合高等工程教育的整合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物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提出一个由活动支持子系统、目标-任务支持子系统、学习策略支持子系统、环境支持子系统和学习评价支持子系统构成的高等工程专业学习支持系统.高等工程教育学习支持系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拓宽了工程学习的时空观,强化了学习支持服务和指导,整合了工程专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优化了高等工程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大工程观的界定、大工程观视野下的教育观以及我国工程教育现状,指出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以大工程观为指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路及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