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宇翔 《考试周刊》2012,(6):157-157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成熟的自我意识、自我肯定,即不自信所引起的。本文总结引起大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认为通过自我意识培养、鼓励自我表现、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和打造社会实践平台等途径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们的自信心,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加强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信心是大学生发展的原动力,自信心不足困扰很多大学生,缺乏自信导致大学生失去发展的内在动力.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思想基础是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大学生可以通过树立"你行我也行"的认知观念打牢自信心的思想认识基础,通过实践教育不断强化自信心,还要让大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信水平.  相似文献   

3.
身体自信是人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大学生的身体自信现状,对今后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自编的身体自信量表对江苏苏北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不同因素对大学生身体自信的影响,问卷分析结果表明:年级、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身体自信影响不显著;所学专业和性别对大学生身体自信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自信的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自我评价、完全的自我接纳、良好的社会适应等特征.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主要因素,诸如自我效能感、归因模式、认知风格、性别差异等,进而提出了通过实施成功教育、开展积极归因训练等策略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的自信心及其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信的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自我评价、完全的自我接纳、良好的社会适应等特征.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主要因素,诸如自我效能感、归因模式、认知风格、性别差异等,进而提出了通过实施成功教育、开展积极归因训练等策略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塑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 ,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 ,它表现为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自信犹如混凝土建筑中的钢筋 ,是人们自身行事的脊粱。未来的社会是充满着机遇和发展的社会 ,也是机遇和发展稍纵即逝的社会 ,只有充分自信的大学生 ,才能正确把握自我 ,及时抓住机遇 ,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大学生自信心缺失的原因1.生理的缺陷及不良的生活境域有的大学生因为自己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自信心不足 ,如有的男同学因为自己身材矮小、身体不够强壮、长相不够英…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信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洛阳市两所大学的24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自信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运动自信和一般自信显著高于女生;城镇学生运动自信高于农村学生,而城镇学生学业自信低于农村学生:男生的自信总分高于女生。(2)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别差异。男女生在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男生体验到的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高于女生。(3)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惩罚严厉因子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四个因子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大学生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关。大学生PEI各因子与EMBU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大学生PEI总分与EMBU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职女大学生是新时代女性技能人才主力,提升高职贫困女大学生自信水平是助力新时代女性成才的必要前提。采用3(同质组、异质组、对照组)×2(前测、后测)实验设计,通过8次团体辅导干预,有效提升了高职贫困女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研究引入异质贫困组,丰富了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和团体辅导的研究内容。遵循自愿原则进行被试分组,高自信心水平控制组启示高职心理育人要充分发挥少数高自信水平贫困女生的朋辈示范引领作用,以提升大多数贫困女大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自信心的缺失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信心是大学生发展的原动力,自信心不足困扰很多大学生,缺乏自信导致大学生失去发展的内在动力。未来的社会是充满着机遇和发展的社会,也是机遇和发展稍纵即逝的社会,只有充分自信的大学生,才能正确把握自我,及时抓住机遇,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对如何培养、提升大学生自信心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深入系统地学习党史不仅是丰富和拓展青年学生对中国历史认知的要求,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使命,更是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青年大学生群体知识体系不完善、辨识能力不强、价值观念不成熟等特点,以更加隐蔽的方式传播、影响和腐蚀青年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自信,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是性格成熟的标志.拥有充分自信心的学生往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因而比一般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青年的自信心、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树立文化自信,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方向;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规范文化市场,确保文化领域的正确方向;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使青年在实践中感受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对女校和男女混校的女大学生自信水平对比分析,发现女校大学生在自信总分及自信各因子上与男女混校的女大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高年级女大学生的自信水平高于低年级女大学生;文史类的女大学生在爱情上的自信显著高于理工类的女大学生。女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对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全面发展很有利,女校的培养方式为各类院校的女大学生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信是自尊的基础,自尊心与自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信心他(她)也谈不上自尊,而自信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自信、自尊应建立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中。 现在,有些青年只懂得外在的美,爱漂亮、追求时髦、扮酷。也许,这样才能使他们出尽风头,让别人羡慕、崇拜。可  相似文献   

15.
自信,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是性格成熟的标志.拥有充分自信心的学生往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因而比一般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   ……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战斗中所孕育的伟大抗疫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伟大抗疫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不仅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容,坚定了青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还强化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认同教育,创新了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7.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寓意深远。要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养,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比较中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自信心是心理素质的核心,是大学生走向创造的开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与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辨证关系,并侧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以及师生互动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寇晶  李祚山  王根强 《培训与研究》2009,26(3):96-97,108
采用Shrauger编制的个人评价问卷(PEI),对130名中国大学生和89名白俄罗斯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总体自信水平高于白俄罗斯大学生;两国学生在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与人交谈、社会相互作用五个方面的自信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Shrauger编制的个人评价问卷(PEI),对130名中国大学生和89名白俄罗斯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总体自信水平高于白俄罗斯大学生;两国学生在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与人交谈、社会相互作用五个方面的自信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