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志红 《课外阅读》2010,(12):187-188
人教版语文高二(新课标)的第二单元《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诗歌部分有刘半农诗歌《小农家的暮》,选录了刘半农诗歌《小农家的暮》。诗中白描了暮霭渐浓,农家生活的场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刘半农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兼理论家和学家于一身,是中国新诗诗体改革的急先锋,是极富开拓精神的诗人。刘半农涉足诗坛是从外国散诗的翻译开始的。他是中国第一个译介外国散诗的译,也是中国的散诗理论的先驱和创作。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把1917、1918这两年问世的新诗称为初期白话诗。它的崛起不仅是新诗亘古未有的一次革命,开创了中国诗歌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引渡出一批缪斯的鸣唱者,如《新青年》的刘半农、沈尹默、鲁迅、周作人;《新潮》的俞平伯、叶绍钧、康白情;《星期评论》的沈玄庐、刘大白以及《少年中国》的田汉、宗白华等。而在这闪烁的群星中,起步最早、影响与页献最大者当推新诗运动的闯将胡适。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赴美后曾随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学习哲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士学位。在此期间,因受历史的文学进化观念浸淫…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新诗在“五四”时期刚兴起的时候,尝试者胡适之注意的中心,是诗的形式、语言,还顾不到创作方法问题。待到局面稍稍打开,所谓新诗三巨头胡适之、刘半农、沈尹默在《新青年》上出现,后来,康白情、俞平伯等也崛起,胡适之这时在阐述新诗创作方法时,  相似文献   

5.
一、称呼的界定从1917,年《新青年》发表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九首新诗后,中国出现了一种与旧体诗完全不同的诗体,人们称它是新诗、白话诗。近年来通俗地称为中国现代诗。由于称呼不一,对许多新诗中的问题,往往出现一些异议。中国现代新诗的分期问题,就是一例。所  相似文献   

6.
刘半农对“五四诗园”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值得大书而特书的,还是他依据江阴最普通的“四句头山歌”的声调,创作了一整本民歌体新诗《瓦釜集》。沈从文在《论刘半农的<扬鞭集>》一文中,对他这一创举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刘半农诗作中最美的篇什。话是这么说的:“为中国十年来新文学作了最好的试验,是他用江阴方言,写那种方言山歌。用并不普遍的组织,唱那为一切成人所能领会的山歌,他的成就是空前的。”刘半农写《瓦  相似文献   

7.
刘半农是我国新诗发展期的功臣。他一手抓创作,一手抓理论。新诗从一九一七年一月至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夕,一般称为白话诗。刘半农是最早整理白话诗的人,他选的《初期白话诗稿》,宣布了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流派的出现。当兹半农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之际,特发表大陆和台湾几位著名学者诗人们的纪念文字,以示对先驱者的缅怀。  相似文献   

8.
1920年代是新诗尚未确立正统的发生期,从格律中挣脱的新诗在白话与诗、自由与诗的冲突中面临着强烈的资源饥渴。民间资源参与了新诗文类合法性、风格多样化的自我建构。取法歌谣,构成了新诗史初期一道特别的景观。具体践行新诗取法歌谣的诗人中,刘半农、刘大白、朱湘构成了三种不同的面向。站在诗学立场上的刘半农,立志为新诗“创造新韵”“增多诗体”,他的歌谣诗体现了对“方言性”“民歌体式”的偏好;刘大白、沈玄庐代表了一种政治立场对歌谣通俗性的借重;朱湘深入歌谣文学性内部,挖掘歌谣的修辞、节奏、音调融入新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刘半农先生是中国新诗运动初期,最早的几位播种者之一。远在民国七年(一九一八)正月,在陈独秀、胡适主编的《新青年》四卷一期上,便出现过他的新诗。该期《新青年》一共刊出了三位作者的白话诗,他们是胡适(四首)、沈尹默(三首)和刘半农(二首)。这具有历史性的九首作品,乃是中国“新诗”这个新文学形式的第一次出现。根据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五日《人间世》杂志十七期“纪念刘半农先生特辑”的文字显示,刘氏之试作白话  相似文献   

10.
论自律诗     
该文是诗体研究。作者把新诗划分为自由诗、新体格律诗和自律诗。文章论述自律诗是半自由、半格律的新诗,对自律诗的由来和规律进行了重点探讨,认为自律诗是新诗的主流,是中国特色的新诗,它成为中国诗歌读者的最爱并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早年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即开始写作新诗并大力倡导和推动我国新诗歌运动。他同朱自清、刘延陵、俞平伯等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当时的商务印书馆曾出版了他与周作人、朱自清、俞平伯、刘延陵、郑振铎、郭绍虞、徐玉诺的新诗合辑《雪朝》(内收叶圣陶新诗15首),显示了文学研  相似文献   

12.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诗人兼译家。在翻译外国诗歌的过程中,他积极地吸取外国诗歌的营养,将其用之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从而促进了新诗的发展。刘半农对其译诗主题的借鉴是其译诗对其作诗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所创作的一些抒情诗、叙事诗等诗歌中都可以读到外国诗歌的影子。  相似文献   

13.
林庚对中国古典诗歌采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态度,在新诗格律、语法与语言上积极探索,形成具有独特中国古韵的中国新诗。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对林庚新诗创作理论与新诗作品的甄选,注重技法纯粹性、诗语古典性、诗风历史性。在诗歌翻译层面,阿克顿以“以诗译诗”的唯美主义译介笔法,忠实地还原了林庚白话诗的“中国诗味”。阿克顿在新诗编译上的独辟蹊径,是对西方世界唯美“中国梦”的投射,也暗合林庚新诗创作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诗》月刊面世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为中国传统诗歌向新诗转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参与编辑的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和俞平伯四君,皆出生成长于江苏这块文化厚土,因为相同的志趣爱好和共负的时代责任而走到一起,本质上,《诗》月刊的诞生是江苏丰富、开放、多元的文化及文学土壤催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沈尹默的《月夜》,是中国现代新诗诞生的第一批婴儿之一。1918年元月,《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九首,其中有胡适四首,沈尹默三首,刘半农两首,《月夜》既是其中的一首。从中国现代意象诗发展的角度来看,《月夜》显然是中国现代最早发表的意象诗。 1922年8月,北社编辑出版了《新诗年选》,是初期白话诗较好的一个选本。愚(?)在评《月夜》时说: 这首诗大约作于一九一七年的冬天,在中国新诗史上,这是第一首散文诗。其妙处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相似文献   

16.
《清诗纪事》是钱仲联先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20年来学术界对《清诗纪事》与中国诗歌"纪事"系统、选诗与注诗、诗家与条目的编排等方面常有评论。同时,对《清诗纪事》中的诗人小传、诗作乃至文字与标点等进行纠误补阙,力求使之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7.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通过翻译输入西方的诗体,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在诗歌翻译与创作中,刘半农践行了他的诗学观点,积极地翻译并尝试西方不同的诗体如散文诗,小诗,自由诗,十四行诗等等.由于他的翻译与借鉴,许多西方诗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他也因此对中国新诗的建构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诗发轫于翻译诗歌已是学界的共识,且不说作为白话新诗第一人的胡适依靠译诗《关不住了》来宣告新诗成立的“新纪元”,单是梁实秋“新诗,实际上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一说,便足以道出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不同寻常的因缘。  相似文献   

19.
词曲与新诗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胡适、陈独秀等人通过词曲价值的重新评估,为文学革命树立了样本;二是胡适、沈尹默、刘大白、刘半农等人的新诗创作,在体裁、语言乃至题材、意境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词曲,推动了自己的艺术创造,从新诗发展的历程来看,词典的影响因时因人而异,而且与民歌、外国诗歌的影响交替或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半农 (1 891~ 1 93 4) ,江苏江阴人。初名寿彭 ,改名复 ,字半农。是中国新诗前驱之一。他所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经赵元任谱曲后 ,传唱至今 ,已成为中国声乐艺术保留曲目。这深沉优美的歌曲 ,往往被人误认为是男女之爱情之歌。其实 ,刘半农是在留学美国时创作这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