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谦为"游击战式"的西方文学译介活动中,萧乾以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对西方文学的长期关注与敏感度向中国读者译介了大量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尽管期间波折不断,但依然促进了现当代中西文学的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2.
韩辉 《出版广角》2015,(10):36-37
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文学,其"走出去"之路却始终步履维艰.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出发,以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探讨文学译介活动中的翻译模式和出版宣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琦 《出版广角》2019,(6):58-61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于2010年正式启动。文章对2014—2018年获资助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揭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发展情况,并试图从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主体、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等方面探讨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真正以较大的规模译介法国文学(主要是法国小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林纾的一部《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经面世,便"风行大江南北",为这场大的译介活动隆重地拉开了序幕。在随后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尽管中国历史的进程颇多磨难,但译介西洋文学的浪潮却从未有过停息,其中,法国小说的译介一直占据着重要而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外国经典随着晚清以来的西学东渐被大批译介到国内,近百年来的推荐书目中外国经典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文章综合了民国至当代160种推荐书目中的外国经典,运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这些外国经典的类别和版本变迁,并结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的通识教育与经典阅读现状,认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应重视外国经典,并可将百年来的推荐书目作为挑选外国经典类别和版本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海文学翻译家现状堪忧王本德上海翻译家协会成立于1986年3月,10年来陆续吸收了420名从事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翻译工作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家们翻译了大量优秀外国文艺作品,其中不少翻译家在国际翻译评奖活动中不止一次获得最高奖,但在...  相似文献   

7.
于强福 《兰台世界》2017,(6):123-125
首先探讨了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过程中江苏籍学士大批涌现的原因,紧接着分别从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文学及其他学科详细介绍江苏籍学士的译介活动。最后指出正是因为大批江苏籍学士的译介活动推动了西学东渐的进程,西学东渐的推进发展离不开江苏籍学士的译介活动。  相似文献   

8.
张瑞嵘 《出版科学》2021,29(3):122-128
从时代语境、译介活动、出版机构和历史影响等方面对晚清时期日本海防军事著作译介出版的历史脉络和活动轨迹进行梳理和探讨,以期让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领域得到更多关注,同时为近代军事著作译介出版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著录外国著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其国籍怎样标明,二是其姓名如何著录。或许有人会说,“这又算得了什么,本来就是不言而喻的嘛!”其实不然,很有深入研究之必要。仅以外国著者的国籍来说,对某一著者若著录得不妥,就会使读者误认为是另外一个人。尤其是文艺作品的著者,由于著录其国籍的不同,其类号则完全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因为文艺作品的归类,往往是先国别然后再细分。  相似文献   

10.
五四初期中西文化碰撞非常激烈,陈独秀充分利用《新青年》这一出版物,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译介大量外国著作,将翻译出版看作形塑中国文化主体身份的重要手段,输入西方现代文明,重塑国民精神,建构中国的新文学、新文化.陈独秀的翻译出版活动改变了晚清翻译风尚,确立了现代性翻译的基本架构,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1.
何智 《档案天地》2013,(8):35-37
这闹得沸沸扬扬的"湖广铁路债券案",皆源于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名为《外国主权豁免法》,该法规定:外国国家的"商业活动"不享受豁免,即可以在境内控告任何外国政府,只要指控内容属于外国经济活动,法院即可受理。于是,早已处心积虑异想天开的以杰克逊为首的9  相似文献   

12.
译介活动最终还要落实到文本的语言操作层面,文本的语言操作层面,包括遣词造句和修辞行文。同时,译文要进入接受文化系统,因此接受文化系统的语言和文化规范是译介活动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译介活动最终还要落实到文本的语言操作层面,文本的语言操作层面,包括遣词造句和修辞行文。同时,译文要进入接受文化系统,因此接受文化系统的语言和文化规范是译介活动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纪申 《出版史料》2007,(3):98-101
刘麟在《“文生社”旧事》文中论及“译文丛书”,往事点滴又浮我脑际。其实文化生活出版社最初问世的两本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田园交响乐》都是译介外国作品的。  相似文献   

15.
李莉 《出版广角》2021,(18):90-92
我国乐理教材的编写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乐理教材以曾志忞、丰子恺、刘质平、萧友梅、吴梦非为代表的国人译介的外国乐理教材改编而来,这些乐理教材的编写以西方音乐知识体系为框架,向我国介绍了西方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大量的乐理教材出现,呈现多样化趋势.乐理教材的编写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对弘扬民族音乐、推进美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耿国锋 《新闻爱好者》2011,(18):125-126
作为文艺作品的一种重要表现风格,"含蓄"有其独具的语言魅力。本文从语言形式和美学内涵两个方面,归纳、论述"含蓄",以期对"含蓄"风格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对文艺作品更好地解读和欣赏。  相似文献   

17.
当下对于机械复制理论中文艺作品"光韵"的研究、分析和运用适应了新时代关于文化发展的要求。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视媒介转播升级,更是彰显了人们对文艺作品中"光韵"解读的多元化。《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化综艺类栏目,以综艺+记录的新形式展示了历史文物本身的"光韵",以别具一格的方式挖掘着历史文物所包含的内在价值,也为新时代下其他文艺作品"光韵"重塑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指南.国内的《资本论》译介和研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得以蓬勃开展起来,一系列译本和研究著述纷纷问世.通过考察发现,国内《资本论》的译介与研究始终是与"时代课题"紧密相联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仁人志士们从事《资本论》译介与研究主要是为了从中找到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资本论》的全面传播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要求.改革开放以后,《资本论》的系统传播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经过百年的译介和研究历程,国内的《资本论》的研究和传播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文艺出版工作对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优秀文艺作品出版存在精品缺失、文艺理论出版不足、一味追求IP价值、崇洋媚外等问题,不利于文艺作品出版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此,应坚持"两个效益"两种价值"相统一、推动文艺出版与科技融合、健全文艺评论与评奖体系、提升文艺出版工作者职业素养以及加大政府采购,以解决优秀文艺作品出版问题,充分实现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江山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78-80,10
喻友信是近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他在法学图书馆、法学索引、图书馆法规、图书馆管理以及图书馆学术译介等方面成就卓著.直到今天,他在图书馆学术上的理论与译介活动还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