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关于人性问题,亚里士多德有三个著名的论断,“求知是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政治动物”。这三个论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深刻而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它,对于我们寻求“什么是教育?”、“人为什么受教育?”、“人如何受教育?”问题答案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定义逻辑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育的定义,可以通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应该是什么?""教育可能是什么?"这样三个相互联系但考虑行文的原由不得不分开阐述的问题来进行分析阐释."教育可能是什么?"的命题为认识"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对"教育学者是谁?"的追问,让人想起"谁是教育学者?"的问题,对后者的回答其实是在探讨什么身份的人是教育学者的问题。探讨"教育学者是谁?"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教育学者能做什么?""教育学者敢做什么?"和"教育学者会做什么?"这样三个问题。教育学者能、敢、会具体体现在三个使命的完成上:阅读使命:成就深刻的教育思想生命力;研究使命:成就教育学者身份;写作使命:成就传承和创造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4.
因为要准备一堂关于"表扬与批评孩子"的家长课程,我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调查,问题是"你平时是被家长表扬得多还是批评得多?"参与调查的有三个班级,每班有学生45人左右,认为表扬多的各班人数均不超过5人,认为表扬和批评差不多的每班6人左右,另外三十多个孩子均认为被批评得因为要准备一堂关于"表扬与批评孩子"的家长课程,我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调查,问题是"你平时是被家长表扬得多还是批评得多?"参与调查的有三个班级,每班有学生45人左右,认为表扬多的各班人数均不超过5人,认为表扬和批评差不多的每班6人左右,另外三十多个孩子均认为被批评得多.有个孩子说:"老师,我妈妈表扬我的几率几乎与看到'U F O'的几率差不多."  相似文献   

5.
"你们喜欢动物吗?"眼镜叔叔问。"动物和人一样,也有感情,只不过它们不会说话,但他们通过行为来表达对人类的感激之情。今天,我就讲讲一个人和几个动物的故事吧。"有个大富翁,他有三个儿子。儿子慢慢长  相似文献   

6.
教育转型,是指通过教育规范体系的整体性变革,改变教育内部的实体和关系结构,转换教育内外部功能、使教育获得新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方式.教育转型作为受社会转型和"人的转型"(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型)之必然性制约的教育改革,已呈现出取代过去曾广为人使用的"教育转轨"之意蕴的态势.应该承认,"教育转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造舆论阶段曾起过积极作用,然而,"教育转轨"毕竟是日常生活中的形象性语言,其直观性和喻体性决定了它不能像"教育转型"那样成为教育学中的理论概念.与"教育转型"相比较而言,"教育转轨"存在三个方面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目前大学的广告专业教育现状提出了"3W"问题,即"who-谁来教?""What-教什么?""Through which channel-怎么教?"分析和陈述了这三个方面广告教育的概况,针对广告这门应用性及实践性极强的专业,结合一些大学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论断,是对邓小平理论"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三个文明"划分思想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扎实作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说"法轮功"是邪教?如何认识它的邪教本质?"法轮功"邪教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并从欺骗性、危害性和反动性等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法轮功"的邪教本质.  相似文献   

10.
"本真教育"是指人的自主、自由、自觉发展的教育,是回归教育本义、个性化和社会化完美统一的教育,是遵循师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彰显青春文化的教育."本真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堂,以"学生主体,问题中心,发展本质"为宗旨,实施"问题链导学"模式,力求解放学生和教师的智慧."问题链导学"必须经历三个步骤: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教育以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为目的,人性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趋于完善。信仰是人性的需要,关注爱教育者信仰的生成和发展是教育的重要职责。在信仰的生成及引导方面的探索是否应建立在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建立全新的信仰引导方式?期待教育界人士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翠  苗良 《培训与研究》2007,24(5):83-85
美德性伦理教育的可能性包含着两个问题:第一,“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而学会的么;第二,德育对象为什么需要接受美德教育。本文首先分析美德性伦理教育及其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和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回答了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而学会的,并从人性的本质需要方面回答了人需要接受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天性,人的本质即人的根本性质,是人性的根本部分,包括人的界本质、人的类本质和人的个性本质三部分,三者统一于人的现实本质。人的本质的根本特征是生成性。素质的本义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素质是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基础、根源、种子。人性和人的本质生成的过程,就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亦即素质发展、生长的过程。所以,素质教育就是人性教育、形成人的良好本质的教育,是培养丰富的人性和充分张扬生命的教育。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真谛,本质上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周易》"天人合一"思想体系里,天地人三才源于并合于一,其中,人并不是一种被动的现实存在,人参与了世界万物的创化,而在这种创化过程中,中国古人非常注意化人为成自然,孜孜以求人为、人事、人道与天道的协调一致性,始终强调世界和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地洞察到:(1)只有在天地人三才和谐的基础上,才真正能够使人为的事情变得自然而然;(2)世界的和谐是天地人三者一体的和谐,仅仅人类一方孤立的和谐是不可能的,因为失去了天地与人的和谐,人类的和谐便失去了基础;(3)我们人类所身处其中的世界的变化运行,人类并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人类的所作所为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世间万物的生息繁衍,因而很自然地人类对世界失衡的生态及其向和谐目标的趋近显然也负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人性教育与大学德育之间在理论目标、内容特征、教育效果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重视人性教育有助于优化大学德育效能、促进大学德育的创新。以人性教育的视角看,创新大学德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激发道德追求,感受至善之美;关注价值体认,提升生命意义;培养民族情感,展现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1982年宪法颁布以前制定的三部宪法均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但1982年宪法却做出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宪法规定上的上述转变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它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的平衡问题.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受教育的法律性质有可能再经历一个由"权利和义务"到权利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哲学理念中,人性论和人生价值观有效的统一是一主要特点。我国的传统形式哲学人性论中,主要探讨的核心内容则是人的本性,对于价值观的有效形成,其理论形态是人应该如何做。人性来源于上天,这是一种自然性的形态,并且为人类未来的生活情况,或者是人们需要怎样的生活奠定了基础。在哲学的视野角度中,人性再一次的发现为人类的未来生活提供了可能。文章将张载和王夫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他们所提出来的人性论思想进行比较,从理论依据、内涵认识以及成性路向三个方面着手,对张、王二人提出的人性论思想进行全方面对比。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als with developing engineering creativity outside university education. Three personal accounts are reported here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They describe how young people wanted to fulfil their visions of creating unique artefacts in a very wide sense, and what engineering skills they had to develop on their own to achieve their goals. Professional engineers have assisted them in their striving without really being able to offer them, at that time, ready-made solutions. In this sense, the personal goals of these three people surpassed the present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and they posed as yet insoluble problems to the profession. The personal accounts of these three people are presented here, to be followed by some brief conclusions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从“大师精神”看大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从大师精神引导出大学精神——大学应该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殿堂,而不是打制工具的作坊;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做一个完善的人、全面的人、高尚的人,其次才是教人如何做事;“人”是大学教育关注的重心和中心。  相似文献   

20.
人类要实现和平与和谐地共同生活,不仅需要创造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需要在人们的心灵中构建起和谐的价值观,即实现个体自我和谐、社会和谐以及自然和谐。人类只有通过有效的和谐价值观教育,具有消解不同价值观冲突的态度与能力,人类的福祉才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