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实践发生了质的变革,人机协同教学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必然趋势。为更好地理解与践行人机协同教学理念,在分析“人机协同”概念演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教学内涵,系统阐述了人机协同下人类教师与智能机器的角色定位,重点讨论了人机协同教学的构成要素以及目标指向,并给出了人工智能视域下人机协同教学的一般流程框架。人机协同教学分为课前教学准备、课中教师教学和课后学生发展三个阶段,包含协同预习、协同备课、协同授课、协同测评、协同辅导、协同批阅和协同评价七个环节。基于此,还开展了人机协同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人机协同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计算思维与创新思维水平,还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心流体验。而针对如何规避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教学可能引发的伦理沦丧与技术异化风险这一问题,认为在遵循人控原则、育人原则和赋能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尽早设立人机协同的规则、边界及伦理规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应用,正在带来教育系统的人机协同化.人机协同教育图景与传统教育流程大异其趣,人机协同的有效运转使得教育所需的智能结构发生转型.基于国家实力三分理论建构的教育人机协同系统所需的智能结构三维模型有硬、软、巧三种智能,在弱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的长处在于硬智能,人类教师则优在软、巧智能.由教育人机协同系统智能结构三维模型,推导出未来教师核心素养框架的三个维度:(1)硬素养,即数据化、结构化和可重复的教育教学能力;(2)软素养,即基于"关系能力"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能力;(3)巧素养,即教育人机协同的价值观、意识、知识能力与反思.基于人机比较,未来教师核心素养的重点应在硬素养中的计算思维、软素养和巧素养.培养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要师范教育率先建构基于人机协同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实训路径,以及提升教师教育者的人机协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人机协同作为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形式,在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等方面对于教育数字转型的实现与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与本质要求。伴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机协同教学不断深入发展,当前人机协同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研究基于期望确认理论、动机理论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结合访谈分析,构建了教师人机协同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旨在探讨人机协同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教学效果、教学意愿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教师人机协同教学的满意度、有用性感知和娱乐性感知对其持续性行为意向存在积极显著影响;教师在人机协同教学中的娱乐性感知和期望确认以及人机协同本身的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对教师的满意度存在积极显著影响;教师在人机协同教学中的期望确认和人机协同本身的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对教师的有用性感知存在积极显著影响。进一步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可知,娱乐性感知是影响教师人机协同持续性行为意向的必要条件,有用性感知、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是影响持续性行为意向的核心条件。并且通过组态效应分析可知,教师人机协同教学持续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共有七种组合模式,不同因素通...  相似文献   

4.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智能社会加速演进,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正引发教育组织和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教学实践转向教师智能和机器智能的互补与融合,人机协同教学将成为未来主流教学方式,以适应智能时代个性化、高效率、包容性和多元化教学需求。为释放人机协同教学潜能,推动其安全有序发展,本研究基于“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理论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探索实践,分析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混合空间中人机协同教学的典型形态,界定人机协同教学的内涵和关键场景,构建人类教师与教育机器人、虚拟化身/代理和数字孪生有机联动的人机协同教学框架——iSTAR。该框架将人机协同教学的实践层次分为人使用机器、基本人机协作、双重人机协作和复杂人机协作四个级别,强调以人为本妥善规划人机协同教学路径,包括从数据采集到人机交互的全流程合理设计,机器使能规范、伦理与数字素养保障,以及社会实验驱动的技术准入、场景规范和影响评估等,以期为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教学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掀起了人类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智能化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技术与人的关系。以人工智能(AI)为驱动力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正逐步进入学校与课堂,赋能教学创新,催生了整合智能机器人的新型教学与学习生态系统。基于此,从智能机器人的内涵出发,梳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特征与教学功能;结合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应用典型案例,审视智能机器人作为教学赋能之要素。通过计算与连接工具,探讨智能机器人助力精准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智慧学伴、智能测评、大数据教学过程管理、人机协同"双师课堂"等方面的教学应用;从教学系统变革层面出发,以智能机器人为增强要素,促进教育系统的协同与治理;支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补偿性教育技术应用,教学管理智能化,助力学校教育"智"理等;同时,结合现实提出智能机器人在教学应用中面临的五大挑战,以期为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教育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智能时代的教师,是"人师-机师"构成的"双师并存"的时代.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是人师-机师与学生的三维关系.智能时代的教育,是双师协同交互育人的教育新格局.这一时代的来临,将给今日教师带来诸多挑战:如何处理"人师—学生—机师"的三维师生关系?在"机师"愈发拥有能力与智慧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提升自我的能力与智慧,实现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交融共生?教师需要具有并如何获得什么样的教学新基本功?例如,"人机协同交互教学育人"的新基本功.这些新基本功,同时带给未来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训、教师研修等以新目标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技术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教育的人机协同转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软素养和人机协同素养的新要求,进而从需求侧吁求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传统教师教育的特点为培养目标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者”、课程体系倾向于“工具理性至上”、教学模式局限于“物理课堂空间”,培养的师资难以胜任人机协同教育。应对教育技术革新,教师教育变革的核心理念应为: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培养人机协同教育的合格师资。在人机协同理念指引下对教师教育进行体系再造,包括:重塑培养目标,重视培育未来教师的教育软素养与人机协同素养;重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融合与创生;改革教学模式,开展多模式的协同化智能教学;重建教育评价体系,使用技术实现评价的全过程与成长性。  相似文献   

8.
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教师基于课堂视频的教研是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促进手段之一。从技术干预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课堂视频数据并生成刻画教师教学特点的数据分析报告。这可以为教师开展基于课堂视频的教研活动提供精准的数据补给,优化教师的教研效果。然而,目前较少有实证研究关注基于课堂视频的人机协同教研对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产生何种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招募了20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了基于课堂视频的人机协同教研实验。然后,对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前后的教师教学反思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和认知网络分析。研究发现,基于课堂视频的人机协同教研虽然不会显著影响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广度,但会显著影响教师教学反思层级的深度,使教师教学反思层级更加全面且深入。  相似文献   

9.
智能教育机器人应用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之一。构建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双师课堂"教学实践,是智能教育机器人应用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尝试。研究发现,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人机合理分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使教师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潜入"课堂,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真正履行教师的育人职责。  相似文献   

10.
人机协同教学在推进教师角色分工精细化的同时,极大动摇着教师的身份认同,症结在于教师身份的去情感化。基于情感社会学视角审视教师身份认同的情感逻辑,发现人机协同教学出现政策要求与社会期待下教师身份的多元化、互动硬环境异质化和互动符号系统单维化,伴之而来的是情感规则的遵与违之间教师身份的内在冲突,低回报情感劳动下教师身份的核心质素动摇。对此,需以情感取向为主线统整教师身份结构,化解人机协同教学的身份冲突;发挥教师情感的动力效能,促进人机协同教学的身份协商与身份展示;关照教师身份的情感性要素,为人机协同教学中的教师身份转变减负增能,从而推进教师身份的合情改变,实现人机协同教学中人与技术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提出要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通过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城乡教师质量均衡发展.探索促进城乡教师质量均衡发展的路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升薄弱地区的教师专业能力.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构建"双师教学"共同体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专递课堂,同时提出有助于构建教学共同体的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山区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实现城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师范教育是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师范生教育实践则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当前师范教育实践中存在指导难、评价难和管理难三大问题.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作为教育增能之"器"与人类"智慧"优势互补.人类教师和智能机器的双向赋能为教学、评价和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带来新契机,使得人机协同机制下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改革成为可能.文章基于人机协同理念提出了师范生教育实践改革的新途径,并据此设计了集信息化教学、协同化管理、智能化评价和数据化研究为一体的智慧教师教育平台.将人机协同理念纳入教师教育研究的范畴,有助于推动师范教育理论体系重构和师范生教育实践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人工智能与师范教育进行融合成为教育领域的紧迫任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师范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探讨了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机协同对师范教育的作用及影响。之后,立足于当前师范教育的目标及需求,文章依托复杂系统理论,构建了人机协同师范教育创新的理论模型。此模型以人机协同为中心,包含教育资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四个维度,以及基础层、教学实践层、组织管理层、政策战略层四个层面,为理解和实施基于人机协同的师范教育创新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了案例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人机协同师范教育创新的实践进路,回应了“未来教师如何培养”这一核心问题。文章对人机协同师范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可为未来教师的培养提供新视角,并可为人机协同促进师范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存在对"双师"内涵认识不清、业务技能培训走过场、下企业锻炼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第二批示范院校,在完善规章制度、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加强实践教学、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界定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双师"结构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上专兼结合和个体上具备"双师"能力两个方面,与此同时,聘请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引进企业经历专职教师,培养强化本校已有专业教师、提高现有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则是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双师"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定明 《教育与职业》2007,(32):138-139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中,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本身,乃至在教学水平评估中,都存在着对"双师型"教师的过热追捧,"双师"的作用被高估了.文章从"双师"提出的背景、实际标准的下降两方面分析了"双师"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正确认识"双师",树立全新的"双师"理念.  相似文献   

17.
实践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我国当前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差距大、不平衡的现状,利用跨区域协同实践共同体,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双师课堂教学,能推动区域整体性教育发展与教育帮扶.文章以区域薄弱学校为实践对象,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构建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双师课堂推进区域教育帮扶模式,结合现有的"双师课堂"设备系统,开展面向广东省信宜市的双师课堂推进区域教育帮扶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双师课堂能够促进区域学校间的协同作用,促进区域内教育成效的整体提升与教育帮扶.  相似文献   

18.
地方师院非师专业"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剖析了当前地方师范院校非师专业师资未能达到"双师素质"齐头并进,有悖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现象;提出了非师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其主要包括引进高层次"双师型"人才、聘请实践型师资、着力培养年轻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实践型教师提供教学论和教学法培训等.  相似文献   

19.
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有利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校企师资双向流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得到政府支持、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和社会各子系统的参与,与协同理论契合.基于协同理论,可采取最优化结构、模型化设计、精细化管理、协同化运行等措施,有效推动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不同类型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办出水平与特色的根本保障,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几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教学团队的典型案例剖析表明,通过遴选团队带头人,培养与引进"双师"素质教师、建立专兼职教师资源数据库、确定教学梯队的结构和营造团队文化组建"双师"团队;通过确立企业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及建立评价和激励的长效保障机制等,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