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非营利性治理特性待彰显、税收优惠政策待优化、筹资创收路径待拓展、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待健全等问题,国际上的基金会办学模式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基金会大学的共性特征包括明晰属性的治理结构、激励捐赠的税收制度、拓宽增收的筹融资渠道、防范风险的预警系统。探索基金会举办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宜优化制度环境,规范和支持并举;完善税法制度,激励全社会教育捐赠;构建宽领域筹融资框架,提高多元筹资和增值能力;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育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已经成为高校经费筹集的重要来源,对大额捐赠的依赖是目前国内多数教育基金会的普遍现象。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情形下,这种高度依赖大额捐赠的教育基金会筹资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便捷支付工具的深入发展,为校园微公益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高校应该对小额捐赠投以足够的重视,拓展筹资范围。本文借用了经济管理学科中的长尾理论,提出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尽可能扩大捐赠项目的影响与覆盖面,在此基础上引入众筹概念,提升捐赠项目的个性化程度,更加关注小额捐赠,实现大额捐赠与小额捐赠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目前经费筹措的现状及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经费筹措的先进经验,提出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加强现有资金管理、加快多元化筹资渠道(如制定捐赠鼓励政策,利用项目融资、引入外资办学、发行高等教育彩票、运用BOT模式筹资及加强高校自身创收)等高校筹资渠道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私立大学基金会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社会捐赠文化和制度保障下,美国私立大学基金会筹资体系灵活,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完善、捐赠项目多样化、校友会作用明显等;其次,基金会实施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有高效的投资决策组织、资产配置合理、关注另类资产等,其投资收益已成为大学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教育基金会作为高校的基金“储藏室”,对于高校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当前教育基金会筹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关系筹资性、捐赠者中心市场性以及多元利益主体性,决定了关注捐赠方关系维护的必要性.关系营销理论作为指导关系维护、争取资源的有效理论,以其审视教育筹资行为就是在给予感同,运用契约,注重互惠,争取信任的关系维护营销策略中实现基金会筹资非互惠性到互惠性、索取性到服务性、单向度单次性到双向长期互动性关系筹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虽然美国社区学院的筹资条件先天不足,但其筹资业绩却稳步增长.面对资金困境,美国社区学院的筹资理念发生了三大转变.筹资意识由重视大额捐赠转向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开发小额捐赠项目,重视其筹资效果的“长尾效应”;筹资手段由“量身式”服务筹资转向“购买式”服务筹资,重视产教合作中利益共同体的多赢;筹资项目由“传统”向“特色”转变,如提供企业培训服务、教育受益人向投资人身份的转变以及通过远程教育募捐等不同于一般普通高校的筹资项目.美国社区学院筹资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及新建本科院校的筹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市场化筹资的几种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筹资的市场化是其缓解资金短缺、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市场化筹资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市场化筹资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教育基金会在筹资以及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综合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两种软件对近30年中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理清中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行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瓶颈。结果表明:财务与投资、校友与筹资、美国大学捐赠、项目管理、民办高校筹资是该研究领域的主题热点;基金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该研究领域应加强交叉学科的融合,在丰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拓展分类评价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数字     
上海民办高校的困难大学生,也能和公立高校的同学一样,享受助学贷款贴息。市慈善基金会、市教委联合举行捐赠仪式,将132万元的慈善助学贷款贴息款,捐赠给了全市41所民办及行业办高职院校的困难大学生。这是国内民办高校学生通过慈善方式,首次同享助学贷款贴息。近年来,市慈善基金会每年用于各类助学的善款达1400万元,累计受益学生逾30万人。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育基金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筹集资金的重要机构,互联网掀起的微公益热潮对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微公益是以社会普通群众为募捐对象的小额捐赠模式,启发高校基金会重视普通校友、学生家长和热心人士的众多微小力量。微公益以社交新媒体进行信息传递、品牌宣传、反馈互动的方式,启发高校基金会转变筹资管理的产品导向,主动推销基金会的项目品牌,建立群众监督机制,挖掘潜在捐赠群体。微公益的筹款模式,为消除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的障碍带来了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