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加盖,面值1角至10万元,全组共19种(表3,见43P),排版格式为四个五号楷体字列成方阵,中间下方五号阿拉伯数字(图12),浇版加盖,其格式略似永宁加盖,“圆”字接近正方形,角数百值票的阿拉伯数字较永宁加盖稍小,“角”字中间的“土”部与左撇右竖相接(图13)。  相似文献   

2.
(三)永宁加盖 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厂加盖,面值0.5分至100元,全组共29种(表4),其排版格式除036与大业加盖02相同,为方体字外,其余都以本厂特制的四个五号楷体字排成方阵,中间下方植五号阿拉伯数字(图15),浇版印刷。略与三一加盖相似,但“圆”字呈狭长形;角数面值票的阿拉伯数值字体较大,“角”字腹中的“土”部与左撇、右竖都不连接(图16)。  相似文献   

3.
傅湘洲 《上海集邮》2006,(11):43-44
六、印花税票改作金圆邮票的分组、分类 (九)现代加盖上海现代书局以平版胶印加盖,面值5角、3元、50元,全组共6种(表11)。其中5角面值分用大小字两种不同印版加盖,大字印版的“中华民国邮政”六字总长11.5ram,“中”字中间一竖为直穿向下的长竖(图44a);小字印版的“中华民国邮政”六字总长11mm,“中”字中间一竖为仅到穿出“口”部即止的短竖(图44b)。  相似文献   

4.
与众共赏     
我收藏的民国中信版16分东川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付”湖北划线伍角八方连(4×2)。,上边为P13细齿孔,其余各边都为P10.5粗齿孔。查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陶彦 《上海集邮》2016,(4):36-39
4.3湖南储金第三组(1种):黑色加盖"暂作儲金郵票"直列二行(图59),齿度:13度,字体:5号宋体,印刷:木戳手盖,字距:A=10.5mm,中信版50分票。4.4湖南储金第四组(2种):黑色加盖"節建儲金五角"(图60),齿度:13度,字体:5号宋体,印刷:木戳手盖,字距:A=10.5mm、B=3mm。中信版绿色1元和红棕色1元票。  相似文献   

6.
续前文(参见050943)。密县“通信建设基金贰角”红字红(流水)号凭证,框幅31×24mm,用于快件(图79)。许昌市“邮电建设费叁角”绿字绿号凭  相似文献   

7.
近见一封退信上盖有两个邮政业务副戳。一为30×73mm改退木戳,有边框,用黑色加盖,文字与常见的改退批条相同。一为50×8mm“查不着未到邮局备案”无边框木戳,用深红色加盖,较少见。戳内“着”字是错别字。  相似文献   

8.
何宏 《中国集邮》2000,(6):23-23
1945年秋,从吉林省长春流出一组貌似邮票的东西,上为“中华民国万岁”(左读)“民”与“国”中间为中华民国国徽,图似东北地图,上有“纪念九一八”5字和骷髅。“原票均系一版印制,分刷淡紫、淡绿、桔黄、玫瑰、浅蓝等五色。无面值,印竣后一律加盖黑色‘壹佰圆’及‘100’字样,再加盖蓝色‘改作×圆’。除浅蓝色不再加盖外,计淡紫  相似文献   

9.
人影晃动     
林霏明 《上海集邮》2004,(11):31-32
柬埔寨庙宇的典型布局就源自印度的金刚宝座塔。约建于12—13世纪的吴哥窟,寺中心耸立着五座轮廓柔和,有如春笋竞发的高塔(塔内建有奉佛的神堂),分别位于“井”字的中央和四角。中央的一座高达65米,四角的只略小一点,构图很舒展(图6,  相似文献   

10.
李忠 《集邮博览》2011,(11):55-55
2011年3月中旬,笔者收到浙江杭州邮友寄来的一件挂号印刷品(2010年3月9日从杭州庆春路邮局寄出),贴在信封左上角的一枚“试投”邮政批条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枚批条长10.5cm、宽6.2cm,白纸黑字印刷,纸张质量较好。批条右上角印有邮政单式类别编号“(浙邮1451)”,左上角用四号楷体字印“试投”二字,“试投”右边用圆珠笔手写“淮南”字样;批条左下方用五号宋体字印刷“注意/本件写错了住址,请你通知来信人注意、免得信件延误时间”字样。批条右下角印有一个虚线圆圈,为加盖邮戳处;圆圈上盖有“杭州/2011.0310/一局封发”邮政日戳。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赣州市在征收本埠邮政附加费时都使用戳记。现就本人收集到的邮政汇款收据上的附加费戳记做一介绍。第一次征收本埠邮政附加费是加盖“邮件附加费已收”戳,规格29mm×10mm(图1),戳上没有注明金额。1992年12月第二次征收邮政附加费时,赣州地区邮政局(当时未撤地设市)行文规定:“给据邮件(含汇款)每件0.15元.商包每件0.30元”。图2是邮政汇款收据上加盖的“附加费0.15元”戳(37mm×10mm)。图3是邮政汇款收据上加盖的“附加费0.30元”戳(37mm×10mm),这显然是营业员不注意,误将商包戳盖到汇款收据上去了。  相似文献   

12.
一封退信     
刘敏 《上海集邮》2001,(5):43-43
1999年6月12日,一江西民工从广东顺德往深圳寄一封挂号信,寄件人地址填写为江西赣州。挂号签条用原邮政快件签条加盖红色“挂”字代用(图1)。此信于6月16日到达深圳。因收件人未及时领取,故邮局于信封背面加盖催领戳记(图2,“催”字误刻为  相似文献   

13.
该封(图见封三)系在蒙古库伦邮寄,为红签条小型封(约75×150mm)。正面写:“邮至张家口西沟即交德玉恒宝号玉披”。左下部盖寄件者“库伦万源长记”长型朱戳和“具”字。另有“万源长记”福星朱戳两个,正方形和正方菱形“万源长记”朱戳各一个,还写有福字第  相似文献   

14.
补充前文,参见910622、930536、950437。  1.南昌市 邮1507签条,全套3种,除-1 0.15元外,  0.30元用于商品包裹(图①),  0.10元用 -2 -3于印刷品(图②)。1992年11月15日恢复征收附加费后,又自印签条,仅见白纸绿字红码0.10元1种,50×90mm,无单式代号,上联改“存根”为“收费凭证”,无流水号;下联改“收费凭证”为“收费收据”,有流水号。这种签条另有加盖紫红色“附加费0.15元”戳1种(图③)。  2.景德镇市 1988年7月下旬,市局临时使用二联式签条3种,打字机誊写版油印,白纸黑字,约105×45mm,0.10元为“印刷品附加费”,0.15元为…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件牛皮纸质的由上海寄江西的实寄封,贴上海三一加盖金元壹角邮票横双联(原票为重庆中华版孙像肆角)及上海永宁加盖金元伍分邮票一枚(原票为重庆中华版孙像念元),销“上海/卅八(年)二月七  相似文献   

16.
叶季戎 《收藏》2001,(3):56-57
中华邮政加盖票的文字误排 早在民国4年(1915),因新疆币值低落,邮政当局遂发行“限新省贴用”邮票一组,全组半分至一元,因限字左移,称为歪头。其中一元加盖误排为“限省新贴用”全张50枚中,仅有一枚,存世极少,称为“民国五珍”之一,是我国发现的首枚文字误排票。  相似文献   

17.
红印花票本身不属于邮票范畴之内,但是以它为原票加盖了8种邮票,即“当壹分”、“小贰分”、“大贰分”、“小肆分”、“大肆分”、“小壹元”、“大壹元”及“当伍元”。其中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元”邮票是中国邮票中首屈一指的头号名贵邮票。为此,红印花原票也身价倍增,在二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代封建王朝,大清邮政垮台,所发行的邮票也理所当然地应该停止使用。但是, 新的政权百废俱兴,普通邮票用量又相当大,新的普通邮票从设计到印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能先在大清邮政邮票上先行加盖适当文字,以应急需。那时,大清邮政是操纵在法国人帛黎(A.Piry)手中,在其指使下最先加盖“临时中立”四字,立即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斥责,又改为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  相似文献   

19.
陆明 《上海集邮》2000,(1):22-22
就我们所知,这种全张以前确未见过报道。1993版《区目》提到的“佰伍圆”和“作改”二种加盖错体,在此60枚全张中都没有见到。而据钟笑炉先生在《近代邮刊》4卷6期和水原明窗先生在《中国解放区邮票图鉴》中记述,这二种错体分别位于100枚全张中的第90枚和第91枚。水原《图鉴》对漏“改”字和小“5”字虽有记录,却未注明票位,故此60枚加盖版与100枚加盖版的蜕变关系还不明了。欢迎读者参加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印刷品邮件的正面通常有预印的或加盖的"印刷品"戳记,而且"印刷品"三个字以横式排列最为普遍。这里介绍几枚不多见的"印刷品"三个字竖式排列的戳记,以供大家品析。一、竖式无框图1是湖北省武汉市《家长报》寄出样报的信封上加盖的竖式无框蓝色"印刷品"戳记,其尺寸为28mm×8.5mm。二、竖式单线框图2是江苏省南京市《少年之声报》寄出样报的信封上加盖的竖式单线框蓝色"印刷品"戳记,其尺寸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