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席存瑞 《考试周刊》2009,(50):202-202
图1是高中生物全一册"血糖的调节"一节内的示意图。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随血液周流全身,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人体内有各种途径可以使血糖含量增加或减少,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在80-120mg/dL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如果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不能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正常血糖在一定范围中波动:空腹血糖(3.4~6.2)mmol/L,饭后2h血糖不超过7.8mmol/L.葡萄糖为人体所必需,但血糖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终身的、致命的,因此保持适当的血糖浓度,才是机体所需要的.经多年研究发现,一些非糖类药物可引起血糖升高,而各种原因引起血糖升高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渗透性利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周围循环衰竭,血粘滞度升高.高血糖还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和能量代谢而发生脑缺氧、脑水肿.故维持机体正常恒定的血糖水平十分重要.以下就多种非糖类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低血糖症及其发生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正常低限而引起相应的症状与体征这一生理或病理状况。血浆葡萄糖的正常组水平大致为 3.3~ 6 .1mmol/L(6 0~ 110mg/dl) ,餐后 2小时血糖为 3.3~ 7.8mmol/L(6 0~ 14 0mg/dl) ,考虑到血糖可能出现的生理波动 ,一般认为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 2 .8mmol/L(5 0mg/dl)。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 ,尤其是脑部及交感神经。这是由于神经细胞本身没有糖元储备 ,又不能像其它组织那样利用循环中的游离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 ,它所需的能量几乎完全直接来自血糖。低血糖症初期表现为出汗、心悸、无力、震颤、烦躁、苍白等 …  相似文献   

4.
血糖过低会致命 糖尿病的特点是高血糖,人们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多有了解,于是降糖就成了糖尿病治疗的主要任务。可凡事皆需有个度,医学更是如此。血糖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东西,它是人体最直接、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以大脑为例,正常脑组织储存的能量仅能维持数分钟脑功能的需求,大脑的正常运转几乎完全依赖于血液循环源源不断提供的葡萄糖。  相似文献   

5.
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运动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身体基础代谢所必需的能源.通过对高职院校运动员训练阶段膳食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进行调查,了解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进行比较与分析,判断其膳食结构是否符合标准.提出合理建议,保证运动员的生长发育需要及机体在运动中利用碳水化合物(糖)的需要.为高职院校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及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运动疗法是促进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和实验证明,运动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功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强肌肉对血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因而可以降低血糖。本研究对比的形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分组进行运动干预,通过观察其血糖、血脂等糖尿病控制指标以及相关体质状况在运动干预前后的变化,研究两组运动对糖尿病防治的综合效果,探讨安全、有效的运动防治方案,为糖尿病科学运动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糖类在膳食中的地位 糖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以植物中含量最多,我国大多数地区糖供能占总热量构成的60~65%,成人每天总热量为2600Kcal,约1500Kcal来自糖类,其余的来自蛋白质和脂肪。 二、作为能量利用的脂肪 1.蛋白质和糖类作为能量贮存是有限的 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分解后,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在各组织器官中氧化供能,其次合成糖原。空腹时,肝糖又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补充血糖,因此糖类不能永久贮存。并且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又可能变成脂肪、非必要氨基酸等物质,血糖浓度超过糖阈时,糖由尿排出。所以,糖的贮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脑力劳动者的典型代表,一般肌肉活动少,主要从事脑力劳动,所以大脑特别容易产生疲劳,导致思绪紊乱,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怎样通过食物营养提高大脑的劳动效率,相信这是每个老师关心的问题。科学家研究发现,人脑的重量虽然只占人体重量的2%左右,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全身消耗能量的20%。人体消耗的能量主要由膳食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提供。但人脑在利用能源物质上与其他器官不同,它主要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穴血糖雪氧化供给能量。大脑对血糖极为敏感,人脑每天大约需用116~145克的糖,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脑的耗氧量也下降,轻者感到…  相似文献   

9.
1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能否转化为热能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其中最主要的是糖。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直接转化为热能;其余部分主要以ATP的形式储存于组织中。在ATP释放的能量中,可以直接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渗透能、机械能、电能、化学能、光能,一部分能量也能用于动物体温的提升和维持(图1)。所以,ATP除对外做功外,一部分将转换成热能。  相似文献   

10.
糖类作为生物体四大分子之一,其生理作用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只是机体的供能物质和构成植物的结构物质。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糖鲜为人知的一些重要生理功能才被人们发现。  相似文献   

11.
肥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能量不平衡,其中神经-内分泌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摄食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内部有控制各种激素的腺体,瘦素(leptin)、脑肠肽(ghrelin)、胰岛素、胆囊收缩素(cck)、pYY[3-36]经血液循环与脑内受体结合,调节摄食行为和能量平衡。阐述了瘦素(leptin)、脑肠肽(ghrelin)、胰岛素对机体摄食的调节作用以及运动对瘦素(leptin)、脑肠肽(ghrelin)、胰岛素分泌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低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它是机体能量的物质基础。人的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尤其是脑细胞所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由血液中的葡萄糖来供应。血糖水平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脑、肝等重要器官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3.
采用GB/J10786-2006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爆成花后测定其中总糖的含量,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玉米样品情况,对国标中的方法做了适当的修改:先做简单的预示实验得出玉米总糖含量小于9.00mg/ml时,直接用10ml试样与滴定液反应,得出结果为10ml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总糖含量测定提供一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体系中蕴含着诸多辩证思想,在教学中挖掘这些思想,坚持用哲学观点来指导教学实践,应当成为生物学教师的一种教学观念. 1 对立统一观点 1.1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的浓度升高.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两种激素的作用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以后·可以发生以下三种变化:一是一部分氧化分解.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二是一部分被肝脏、骨胳肌等组织合成糖元。其中的肝糖元是作为葡萄糖的储备形式.它可以维持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浓度(O.1/左右)的相对稳定。三是还有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为脂肪。高中《生物》(必修本)第83页将葡萄糖在体内的变化情况归纳为:笔者以为这样归纳似有不妥,它容易使学生造成葡萄糖进人体内后有四种变化的错觉,且肝糖元只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相互转化.故笔者建议将它修改为:…  相似文献   

16.
1.氢原子第n能级的能量为En=E1/n^2,其中E1是基态能量,而量子数n=1,2,3……若一氢原子发射能量为E=-3/16E1的光子后处于比基态能量高出△E=-3/4E1激发态,则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后所处的能级分别为(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牛奶和鸡蛋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探讨牛奶和鸡蛋对运动疲劳恢复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普通成体雄性ICR小白鼠(18只)随机均分对照组(CG)、额外补充牛奶组(MG),额外补充鸡蛋组(EG);采用10d递增负荷的游泳运动方式使小白鼠力竭.分析牛奶与鸡蛋对小白鼠力竭运动后血糖、血红蛋白(Hb)、血肌酐(CRE)含量影响及体重变化,记录力竭时间、观察行为状态.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各组小鼠实验后血糖、血红蛋白(Hb)浓度下降,血肌酐(CRE)浓度上升;两实验组小鼠体重增加均显著高于CG组;两实验组与CG相比,运动时间显著延长.结论:小鼠运动疲劳后,机体出现各种疲劳指标的变化,额外补充牛奶和鸡蛋可以减少这些疲劳指标的改变.可能是通过增加糖储备来提高运动能力,保证机体在长时间运动时的能量来源;减缓运动过程中对蛋白质的过度利用;增加体内磷酸肌酸的贮备,提高磷酸肌酸的代谢能力等方面缓解运动疲劳的,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 案例背景 (1)“人体血液循环”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的内容,包括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共2课时.该内容涉及到的科学概念繁多,对初中生来说,掌握知识的难度颇大.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心脏的结构,笔者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结合猪心脏的解剖实验,使学生基本掌握心脏的结构及特点,为第二课时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本案例主要是叙述第二课时“血液循环”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脂肪是人体内贮存能量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又是运动中能量的一个重要来源,它比糖元的贮量大10倍。一些研究表明,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过程中脂肪供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运动持续时间长达3~4h以上时,脂肪供能可以占到总能量代谢的70%~90%之多。人们采用许多手段和方法,以期增加运动时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节省体内糖消耗,提高机体耐力。另一方面,耐力运动又可以适当消耗脂肪,起到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预防高脂血症、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命观念是最能体现生物学特点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只有透彻研究教材的背景知识才能正确理解生命观念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血糖调节”模型是激素调节的典型实例之一,同为储能物质,糖原通常会先于脂肪提供能量;肌糖原分解生成的物质可以在肌细胞内参与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但不能补充血糖;青少年型糖尿病其实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是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和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