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剖析了中国民间传统体育的现状,提出了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体育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地参与观察法、全面考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跷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高跷的文化渊源和高跷运动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高跷是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融娱乐、健身、表演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民族风格的民间体育活动。提出继承和发扬高跷运动的优秀文化内涵,促进地区民间体育的传承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体育在华夏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因长期受封建统治和鲜明的东方文化影响 ,各类活动的产生及发展与西方体育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传统体育在技术形式上所体现的基本是实用性、娱乐性和保健性。随着奴隶、封建社会的发展 ,统治阶级与平民百姓及宗教僧侣之间 ,在意识形态、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中国古代体育逐渐形成了民间、宫廷、寺庙三大体育活动特征。一、民间体育夏、商、周为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从1954年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球分析 ,夏代民间已经有石球方面的健身娱乐活动。西周在王都以外居住的人叫“野人”。据《周…  相似文献   

4.
宋代体育的繁荣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宋一代,体育活动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体育活动的种类比前代增多,而且其目的也从宋以前的为政治或军事性转向宋的休闲娱乐、世俗及专业化为主;此期,传统“礼”的精神继续在体育活动中加强,比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宋代,从事体育活动的不仅有以宫廷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还有民间的普通群众、专业体育人,而宋代的体育活动之所以开展的如火如荼,这些都是和统治者的倡导,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以及宫廷和民间体育活动的互动等因素分不开.  相似文献   

5.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与体育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其中消费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闲暇生活方式的不断合理化,丰富了体育文化的内容,交往范围的扩大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这些变化与其他民族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体育游戏创编的几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继承是基础点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在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继承和保留一部分对体育教学有积极影响的传统体育游戏,或借鉴和吸收部分传统、民间游戏中的积极因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民族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体育活动,完全来源于生产与生活。文章试图从一些民间体育项目的由来、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来阐述民间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趣味性,从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民间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联系、以及民间体育的生存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挖掘和改善民间体育的土壤,让中华民族精神之奇葩更加艳丽。  相似文献   

8.
旨在“继承民族遗产,发展民族体育”的“满族传统体育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7月29日至8月1日在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召开。 这是我国首次就一个民族的体育产生、发展和历史变迁等问题举办学术研讨活动。 讨论会共评选出国内体育史学者提交的论文29篇。这些沦文涉及满族传统体育的各个方面,研究范围包括满族民间体育、军事体育、宫廷体育,项目有冰嬉、骑射、珍珠球等。这些论文探讨了满族传  相似文献   

9.
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既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又简便易行,特别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体育课堂,合理利用.从而能增强学生体质,继承弘扬民间体育文化,拓展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研学活动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以及分析研学活动发展现状,认为在项目教学法下把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融入研学活动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依托闽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以拍胸舞为例,对民间传统体育研学活动的开发进行探讨。旨在利用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研学活动内容,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提高研学活动的质量,创新研学活动的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岁时节日与民俗体育的关系,推动岁时节日中民俗体育的发展,选取清明、端午、重阳3个岁时节日中典型的民俗体育为个案,运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汉族岁时节日如何选择民俗体育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历法节气和原始信仰观念是岁时节日性质形成的关键,岁时节日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民俗体育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民俗体育只有遵循岁时节日的性质,才能为岁时节日所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从体育强国视角论中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体育强国的概念、内容,探讨了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存在着基础环境破坏、生存方式变异、传承式微、文化影响力缺失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应营造适合的基础环境、完善体育管理体制、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建构中华体育新文化和让民俗体育真正步入学校体育课堂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体育保护与发展实践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化背景下,我国民间体育与其它许多民间传统文化形式一样,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文化边缘化乃至文化流失问题。发挥政府导向和干预作用,民间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建立民间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或渠道,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实施民间体育资源开发,扩大民间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等,是推进和深化当前民间体育的保护与发展实践的有效举措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民俗体育是指在体育中能够体现某一民俗活动功能和文化意蕴的体育。民间体育是在民众中开展的、非官方的体育。传统体育是指人类历史上已创造并衍传至今,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是反映和承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文化,并为民众共同享用的民族整体的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关系错综复杂,民间体育包含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包含民俗体育,而民间体育与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以及民族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15.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较常用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进行了阐述和比较,并依据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目的和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规则的完整性等因素将民族传统体育划分为:竞技类、游戏娱乐类和武术散打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民间体育项目丰富多彩,传统民间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有重要意义: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符合新课标的需要,是以人为本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拓展;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是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王常安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96-1098
为了解地域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3类,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间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予民间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一定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尚没有高度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开展的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是指人类业已创造的能够经由历史凝聚而传承、流变的一种体育文化形式;民俗体育是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传统体育文化体,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民族体育是为一个、或几个民族的所有民众,或某一民族中特殊的民众群体所共同拥有和享用并对其产生民族认同意识的一种传统体育文化.按照民间体育是否具有传统性的特点,可分为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传统体育又可以分为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大部分都交叉,但并不等同.这四者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