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陈光甫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甫是中国现代名的金融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的主要业绩是:创办现代中国经营最成功的银行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现代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中国旅行社。他确立了服务社会、诚信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并在抗日战争中赴美借款、在内战爆发后呼吁和平等社会活动中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是值得我们关注与纪念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与中国的封建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应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彰显了其重要作用,其中传统人文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我国提出了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命题,提高文化软实力要注重发展教育,还要注重教师师德的培养。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扬传统人文思想精华,使其在教师师德培养和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已形成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应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后 ,在教育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 ,成人高校必须坚持在教学过程中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增强成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形成学术的民族风骨 ,使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角度还是从大学生个体教育角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旨在为加强大学生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使现代性快速介入,使传统文化产生脱域效应,对地方性形成一种消解,减弱了传统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信与认同;另外一方面,脱域也为传统文化的自觉和复兴提供了机会,使得地方性能够适应全球化,传统文化也因此而得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与发展,诸多典故经久不衰,经过日月凝聚发扬,被列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当代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力。现阶段,在我国中学教育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主要依托语文学科。因此,为了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研究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切实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民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间体育项目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传承、发扬中华文化非常好的载体。通过民间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与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就必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入校园,使其走进课堂、进入教材。实现与校园文化四方面的充分结合。要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使其充分体现其作用,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染力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昔文士羁旅,多作行旅赋,经途草泽之际,或欣于山水之美,或怵慑羁役行难,途中之所见、所闻、所感,往往映射内心情志与理想。屈原一生三度遭遇放逐,足迹经湘江,越洞庭,渡沅水,彷徨山泽,无所告诉,因而写下《离骚》《涉江》《哀郢》《抽思》《远游》等诸多纪行之作,文采斐丽,寓意愤然,自汉代刘向继作《远游赋》之后,启示骚体纪行赋的写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催生出新时代高铁旅游的发展,关于通过构建高铁旅游生态圈来推动高铁沿线城市旅游发展的讨论和研究开始进入视野。本文以武广高铁为载体,建立联动广东、湖南、湖北旅游的高铁旅游生态圈,从树立“粤湘鄂”旅游品牌、交通服务体系、旅游服务系统、加强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构建武广高铁旅游生态圈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机制,激发粤、湘、鄂旅游在高铁时代发展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13.
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者郑观应非常重视我国的电报事业。他不仅很早就向人们介绍了电报的功用、原理,而且提出了在中国兴办电报的具体设想。他还积极参加了中国早期创办电报的实践活动,为中国近代电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残疾人收入的显著提高,作为细分客源市场中的残疾人表现出高涨的外出旅游需求。但目前我国残疾人旅游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以问卷调查为手段,对残疾人旅游需求特征以及影响残疾人旅游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实现残疾人旅游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在民元让权后,即准备实行民生主义,打算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为此,他大力宣传节制资本的思想,并试图在广东进行平均地权的宣传和实践,以筹集铁路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他在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都无成效的情况下,不得不准备借债筑路。随后,继续思考如何利用外资,提出了批办铁路的思想,并以民生主义为其归宿。  相似文献   

16.
1930年前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到苏联旅行,写下了许多游记。这些对苏联的感性认识,加上理性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知识分子对苏联态度的很好的视角。他们震惊于苏联的计划经济和新国家制度,并在民族主义的塑求下,要求借鉴苏联的某些经验。但他们反对中国的共产革命,认为照搬苏联的模式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7.
菲德尔‘卡斯特罗是古巴的杰出领导者,他在领导古巴人民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进行长期斗争中,进一步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危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全球化”替代方案,认为只有“社会主义全球化”才是未来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西欧建立的由国内党组织派生的旅外基层组织,是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勤工俭学生运动、发动旅欧华人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协助国民党筹组旅法组织、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革命干部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和革命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柏格森哲学对李大钊时间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借助柏格森哲学 ,在对中国的“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时间观。它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性。李大钊通过对时间重要性的强调 ,来唤醒人们的自由意志 ,打破旧中国 ,创造一个新中国。  相似文献   

20.
傅雷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尔扎克步入中国的九十多年里,众多传播者为之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佼佼者首数傅雷.他译介的巴氏作品独具魅力,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他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是多方位的.既有译文的生成,也有对文本的阐释,更有深层的影响与传递.正是他的坚忍与执著、艰辛与勤奋,才使巴尔扎克的中国之旅变得如此灿烂夺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