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途径。职业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职业能力、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相互耦合,在教育目标、培养内容、培育措施上相互关联,可以合并一起研究。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反馈出系统性不强,缺乏顶层设计;培养内容窄化,缺乏有效手段;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不足,意识淡薄等问题。可以利用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耦合性采取措施解决,做好顶层设计,调动各主体积极性,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中;完善课程设置,统筹开展劳动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教学;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加强校企合作,多措并举培养“德知技”兼具人才。  相似文献   

2.
胡晓华 《辽宁教育》2023,(10):26-29
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大连市甘井子区结合已有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区本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模式,通过创新“一统三依托”机制集群、优化区域引领资源集群、构建融合发展新生态集群,促进劳动教育在区域扎实推进、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梅亚萍 《文教资料》2010,(27):233-234
劳动礼仪值周课程的开设紧扣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坚持“课程开发一瞄准职业素养;课程建设一紧贴学生就业;课程服务一适应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融合劳动教育与礼仪教育为一体。本文分析了劳动礼仪值周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原则。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不断发展。在重新审视劳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演进与现状进行梳理与回顾,总结归纳不同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特点,并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为新时期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在认识层面,应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之中,通过职业启蒙教育将家庭、学校、社会有效联系起来形成合力,从而提升各方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在实践层面,应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以增强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丰富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在保障层面,应切实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保障体系。在研究层面,应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劳动和职业有着天然关联,因此劳动课程成为实施职业启蒙的最优路径。2022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为中小学劳动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也为职业启蒙融入劳动课程带来机遇。将职业启蒙融入劳动课程不仅是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的实践探索,整合教育资源的最优选择,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需要。因此,基于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探究职业启蒙融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据此寻求突破,以期为职业启蒙融入劳动课程的开发带来可循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劳动教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培育劳动价值观、传递劳动知识技能、增强身体认知和提升劳动审美意识等功能。为促进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进一步拓宽实践路径,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振兴乡村的知识体系;增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指导,凸显乡村劳动教育集体指导合力;建设“菜园子”实验田,培养中小学生现代劳动实践力。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逻辑、向度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需”与职业院校的“能为”,以及双方合作实现的互惠共赢是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职业院校以课程为中介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两种向度,即介入作为学科课程和作为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按照课程开发主体与资源要素的流向,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有单向被动输送式、单向主动介入式和双向互动合作式三种样态。  相似文献   

8.
加强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措施。面对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所遇到的“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教得怎么样”等难题,高职院校要紧抓改革发展机遇,构建体现新时代要求、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彰显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反馈,发挥劳动教育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综合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加快完善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为学生搭建成长和实践的平台,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新时期劳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文章就围绕“双减”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以丰富开放的劳动实践项目为载体,推进中小学与中职学校共享共建劳动实践基地,提升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品质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马青霞 《青海教育》2023,(12):46-47
如何融“教育”于“课程”,通过劳动课程的深度实施来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通过对西宁市中小学进行现状调查,针对问题与困境,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劳动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内修德性、外砺品行、专业成长、自由创造这一由内而外、螺旋累进的价值指向。较之中小学劳动教育,大学劳动教育具有独特性,其核心要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学科专业教育为内容主轴,以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为价值追求,以形塑合法劳动意识为基本尺度。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系统开展“关于劳动的教育”,建构劳动知识学习的课程框架;多元实施“通过劳动的教育”,统整劳动实践锻炼的资源平台;有机融通“为了劳动的教育”,拓宽劳动思想教育的实施渠道;守正创新“反思劳动的教育”,指导劳动科学理论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三融三统”的新要求,职业教育有使命、有责任在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劳动教育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发挥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资源统筹、师资赋能、方案供给、标准输出四个维度,构建了“四站协同”的职普劳动教育解决方案,创新“以劳促融”的职普融通实践路径,为中小学开展定制化的劳动教育提供服务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贝吾 《西北职教》2005,(5):47-47
光明日报最近载认为,应该有意识地将职业素质的教育内容纳入基础教育之中,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亲近“大职业”的概念,并将可以整合的职业教育资源融合于已有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之中。鉴于在我国中小学已经开展了“劳动技术教育课”,有必要将其改为“职业技术课”。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与高职教育紧密相连。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既是高职院校响应党中央对劳动教育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作为“双高”校建设院校之一,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尝试践行劳动教育的有效道路。抓顶层设计,成立教研团队;抓制度优化,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相关制度之中;抓课程建设,构建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N”课程及“劳动+N”活动的三位一体的劳动课程模式;抓保障完备,动员多方力量,给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时俱进,2013年取消了“家政学”“手工艺”与“针线活”课程,正式设立“食品科学”和“工艺与设计”两门课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观念以及创意开发与设计能力。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贯穿小学3年级至初中9年级,课程围绕着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共同目标,按照“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的方式展开,以未来家庭生活和职业需要为取向,为参与未来民生社会生活作准备。课程实施倡导真实情境学习、跨学科交叉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课程测试与评估提倡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不仅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产品制作中的创意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访谈的形式回溯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经历,发现其经历的劳动教育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我国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共性,具体表现为:日常劳动教育被忽视,内容安排脱离生活实际,生产劳动教育形式单一,职业体验等重要环节丢失,服务性劳动教育缺失,等等。基于此,中小学阶段应重视对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落实。其中,日常劳动要加强发挥家庭的作用;生产劳动教育要融入职业化教育,开发劳动教育资源;服务性劳动教育要加强社会的参与与支持,构建规范的服务性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德国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经四个时期,其人才培养目标从工匠、技术工人、负责任的劳动者逐步过渡至具有数字能力的劳动者。在此过程中,德国形成了以职业准备课程模式、工艺课程模式、情境课程模式和结构课程模式为代表的多种劳动课程模式。但这导致了当前德国劳动教育面临着课程内涵界定不清、高校劳动教育(师范)专业和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困难以及劳动课程地位低下等现实困境。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挑战对于提升我国劳动教育质量的启示是:以劳动素养为导向,开发劳动项目;强化时代特征,优化劳动课程内容;重视职业体验,促进普职融合。  相似文献   

18.
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中锤炼品格、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和树立理想,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应坚持“五育融合”理念,通过挖掘本地教育资源,探索育人路径,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从劳动教育的活动保障、课程资源跨年级整合、专业化师资队伍打造、劳动日常化观念的渗透、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等方面,对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德育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深入整合劳动课程资源,拓展联合实践基地,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体悟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光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校德育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具身认知思想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首先从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面临的“离身”困境出发,解释了具身认知与劳动教育的适切性;而后从“关于具身”“通过具身”“为了具身”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具身认知视角的劳动教育内涵;最后指出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选择与组织劳动教育内容促成身心合一;融合各种教育活动指向身心统合;创设多重劳动教育环境达到身临其境;重视体验劳动教育过程实现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是推进劳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及解决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课程化设计才能保障劳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性及常态化地实施.课程化是劳动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劳动教育规范化的应然体现,是劳动教育有效性的实然路径,是劳动教育常态化的根本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必须指向劳动素养的课程评价、关注劳动过程的课程评价、走向具身参与的课程评价、建构一体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价,从而促使劳动教育不断完善与发展,增强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