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春江花月夜》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示例",是一篇自学赏析示范文本,因其长篇,且不易理解,故作例文重点赏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把握古典诗歌的意象,发挥想象,体会与品味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有了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学习及必修文本诗歌的积累,高二学生对意象、意境等已不再陌生,然而涉及想象与联想,兼以文辞深奥、诗篇偏长,故学生在学习中尤其在意象的分析、意境的把握、意图的  相似文献   

2.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亨受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教材中所选的一些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作品内容感染力强,思想意蕴极其深邃,足以引发学生的种种联想和想象。但想象力并非全然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掘教材的有利因素,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巧用课文插图,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赏析语言文字,丰富学生想象;抓住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象;根据情节绘图,展开学生想象。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学习任务群视阈下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活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意象,与"文学阅读和写作"任务群相结合,尝试开展想象补白的创作活动,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探究作品的情感轨迹,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诗歌,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咏柳〉赏析》是一篇诗歌赏析文章。学习诗歌赏析,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三味(语言美、形象美、音乐美),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须得在教程教法上为学生设计一种“捷径”,使其登堂入室,探囊取物,得之于心;否则会使学生困惑、枯燥而无所获。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也就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同时,要努力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在教师的教学中去驰骋语文大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联想,利用想象去邀游思维的太空。  相似文献   

7.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具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因此,作家在运用语言去描绘它们时,也就带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人们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常常要从多方面去展开联想和想象,去感知作品中的模糊信息,感知艺术家们所创造的艺术美。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模糊美一般表现在标点符号、诗歌的意境等方面。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赏析。  相似文献   

8.
《钱塘湖春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笔者抓住诵读、想象画面、体悟情感三方面教学生以诗歌赏析的方法,然后结合同类诗歌《惠崇春江晚景》开展"学以致用"活动,并且进行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学生在本课中掌握了咏春诗歌赏析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意图: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目标。鉴赏诗歌,首先应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所以,本节课把联想和想象作为教学的重点;把体会古诗词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创作的经典诗句的赏析,作为本课的最大亮点,以此激发学生借助想象创作诗歌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聂金莲 《成才之路》2011,(24):27-27
诗歌一般通过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这些意象的深层内涵只有通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获得。在新课改的今天,初中人教版语文更重视诗歌的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在这些方面进行联想想象:联想想象传神的词语;对作品语句的联想与想象,包括再现事物生动的形象、浮现事物丰富的色彩、想象声音、想象过程、想象心情、想象感受等;对作品段落的联想想象;对整篇文章的联想想象。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教师重要的职责。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地对事物展开联想,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中,诗歌写作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怎样指导学生赏析古今中外的诗歌,帮助他们掌握诗歌的技巧并能够熟练地创作出融入了自己思想感情的优秀诗歌,是每位中职学校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诗歌是一种文学形态,它是语言的精华,是最饱含感情和最富有想象的话言形式,诗歌的写作不是轻而易举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第二册的后两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写作简单诗歌的能力,这对于常规教学是一个冲击和突破,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主要  相似文献   

13.
<正>诗歌创作,是在诗人主观情志的关照下依靠联想和想象完成的。所以,鉴赏者要学会跟随诗人的想象去揣摩诗人的写作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这样,考试作答才会有话可说。那么如何快速赏析和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简而言之,赏析解答诗歌要学会感悟、陈述"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的两种赏析方式和"三步"答题法。一、要能赏析"见山是山"的内容"见山是山",本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境界之一,我这里所说"见山是山"指的是赏析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要有"美教"意识:通过层次性的朗诵指导,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时爱上诗歌;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感悟诗歌的意境美中走进诗意的世界;引导学生用散文化的现代语言赏析、改写古典诗歌,让学生在表达中内化诗歌,为日后的成长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刘莲角 《广西教育》2008,(34):44-44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简单过程,而更应是滋润学生心灵的过程。要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进行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审美情趣单薄的问题,从观察、联想、思考、实践等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联想题目,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发现美感,展开仿写,体会意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诗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中学语文考试的一个必考考点。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诗歌的"诗眼""意象""意境"三方面着手进行诗歌赏析教学。  相似文献   

18.
联想和想象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方式,在诗歌教学中加强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联”“系”“解”“构”四个方面阐释了诗歌课内外拓展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掌握从联想到想象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法,获得高阶思维的锻炼与提升,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涵养诗意审美志趣,厚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重在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古典诗歌意境之美、情感之丰,领略诗歌手法之精、语言之妙。作为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春江花月夜》的欣赏,  相似文献   

20.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 "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在表象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