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钱塘湖春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笔者抓住诵读、想象画面、体悟情感三方面教学生以诗歌赏析的方法,然后结合同类诗歌《惠崇〈春江晚景〉》开展“学以致用”活动,并且进行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学生在本课中掌握了咏春诗歌赏析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3.
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诵读是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就抓住了诗歌教学的关键。初中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所以我们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赏析方法,以求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诵读赏析诗歌的能力。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淡淡几笔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这种写景抒情诗,我们常采用"唐诗素描"法去引导学生赏读。所谓"唐诗素描"就是加以想象,把诗改写成散文的形式,融进改写者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感受赏析诗歌时,应辩证看待诵读与赏析在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给学生科学的诵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通过诵读完成对诗歌的赏析,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文学首发于诗,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诗经》、汉魏六朝乐府、唐宋诗词、元曲、明清诗歌,直至现当代诗等,都在教材中不断现身,六册教材中,仅"诵读欣赏"一项就有48首诗歌,另外还有多首外国诗歌入选,因不同历史背景形成各自相异的美学特点;但不管怎样,它们还是具有共性的,词语、情感、意境、韵律等元素共同支撑起诗歌独特的美。在赏析课教学上,教师可以从体裁、背景、关键语、写法等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为你读诗"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跟着教材觅诗美",我们选择了必修一中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实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学生过去没有读过,但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并不陌生,这是选择悦读的基础。但学生对这首诗初步印象是烂漫温馨的,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我们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背景材料、问题支架,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海子的内心世界,为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重在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古典诗歌意境之美、情感之丰,领略诗歌手法之精、语言之妙。作为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春江花月夜》的欣赏,  相似文献   

8.
【适用年级】六年级。【教学思路】在古诗词赏读教学中,教师尝试以"一首带多首——古诗整合教学法",努力落实四个字:读、想、赏、悟。立足"诵",扎根"习",通过诵读达到知义明理,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习得方法。《古诗词四首》中的三首古诗词来自小学阶段人教版教材:《渔歌子》(四下第23课);《小儿垂钓》(三上《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一字诗》(六上《语文园地一》中的趣味  相似文献   

9.
诗歌,诗宜歌,诗亦歌。诗歌是一种最适合朗诵的文体,声情并茂的朗诵容易使人领会诗的内蕴,感受诗的美感,更能传达诗的灵魂。《天上的街市》就是这样一首适合诵读的诗歌。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徐志摩其人其事其诗2、赏析《再别康桥》的情感与艺术特色3、阅读徐志摩的其他诗歌教学重点:赏析《再别康桥》的情感与艺术特色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第一课时学生去网络教室上阅读课,教师明确任务:l、搜索有关徐志摩的知识,了解徐志摩其人其事其诗。2、推荐网站:初中语文网中高中语文在线朗读天地徐志摩诗赏析等网站或网页。  相似文献   

11.
《秋夕》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属写景抒情叙事为一体纤巧之作。本文将愈陛云、袁行霈、臧克家、施蛰存等名家对这首诗的赏析进行了比较分析,笔者从诗歌的逻辑性、诗意世界与诗歌鉴赏中破除定势思维等方面对《秋夕》的赏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质朴的语言表明了人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逆境,因此在教学中引用了这首诗,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诗歌体会人生的态度。一、自由吟诵,读准节奏想要了解一首诗的精彩之处,首先要做的便是善读,即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能够在自由的诵读中理清意象之旨、体会意境之美,能够身临其境体  相似文献   

13.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带有自传性色彩的叙事抒情诗,它虽然通俗易懂,但其中所包含的诗歌写作方法和蕴含的深沉情感仍值得我们探究。本文主要通过疏通文意、赏析诗歌和文本拓展三个方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  相似文献   

14.
案例:以新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古代诗歌"单元的教学活动为例。此活动由我与两个班120名同学参加,时间约三周左右。分别完成了《(诗经)二首》、《离骚》、《孔雀东南飞》、《陶渊明诗两首》的教学任务。采用了导读、讲读、诵读、自读研讨等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一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执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歌是这样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老师首先让学生诵读这首诗,并在学生诵读诗歌的同时,把这首诗抄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人类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能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文学样式。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到盛唐的绝句、律诗,宋代的词,元朝的曲,都给我们留下了一道道丰盛的诗歌大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学生要必背古诗词(文)50首,要"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三复习回归课本时,我让学生将《唐诗宋词选读》上的诗歌按照题材进行归类,学生提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好归类,不知道归在哪一类诗歌中。我的回答是:这首诗应该归在送别诗。只是学生不信服:判定诗歌的类型,我们可以参考诗歌的题目,送别诗的特点往往题目上有"送"、"别"等字样,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送友人》等均在标题上有"送"、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来说,古典诗词的教学不能满足于只是一般性的诵读和赏析,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国传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展开自觉的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春江花月夜》作为脍炙人口的一首经典诗歌,为引领大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9.
<正>一、比较诵读:初步领略诗歌情感"‘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这是余光中先生的诗句,今天让我们沿着诗歌的河流上溯,欣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相似文献   

20.
黄立 《现代语文》2011,(7):89-90
一、设计思路 理解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钥匙。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抓意象,通过对诗歌中主体意象和群体意象的深入解析来品鉴《致橡树》。赏析诗歌后,设计了能力训练环节,让学生比较阅读多首以"树"为主要意象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