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文选和写作》第一册,《景泰蓝的制作》中有一句话里同时用到“比较”和“较比”。请看教材:“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较比细微,又比较经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我查了一些选本和叶老的《小记十篇》,后一句均作“又较比禁得起外力。”叶老在这篇文章中四次用了“较比”,没有一处用到“比较”。“较比”是个副词,表示具有一定的强度。《现代汉语词典》571页收有这个词。它和“比较”是同素反序词,两者是有区别的:在词性方面,  相似文献   

2.
“六艺”辨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曾两次出现“六艺”这个词。第一册《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第三册《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而对“六艺”这个词的注  相似文献   

3.
“却”字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表示转折语气的副词。在高中语文第一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却”字出现十多次,其意义和作用有的和现代汉语表示转折语气的“却”相同;其他的虽然也都是副词,但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中出现“荫蔽”一词,书下注释为“荫蔽(yin bi)”;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也出现“杨荫榆”这一人名。笔者认为:“荫”的正确读音应为“yin”。  相似文献   

5.
高语第一册选收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183;长沙》。对“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课本注解说:“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课本和教参都没有具体解释“粪土”是何物。翻阅了几部比较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发现它们对“粪土”一词的解释都是“粪便和泥土”。《现代汉语词典》:“粪便和泥土,比喻不值钱的东西。”《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粪便和泥土;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新华词典》:“粪便泥土。比喻不值钱的事物。也指鄙视某一事物,把它看作粪土一样。”  相似文献   

6.
“天台”音义辨湖南沅陵四中张永扬“天台”一词,在高中文言教材中曾先后出现过两次:一次见于第四册《〈指南录〉后序》:“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另一次见于第六册《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对“天台”一词...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课文《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练习一中提到了“机锋”一词,原题是这样的:课文语言朴实,却在不经意中给人以震撼,请找出课文中包含“机锋”的话,谈谈你的看法。什么叫机锋?“机锋”一词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出现,对它的意思似乎还  相似文献   

8.
全国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六课《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思考和练习一”是按要求填表,其中第一栏把文章开头一段所写的事件归纳为“平陆急电求药”。我们认为,“急电”一词用在这里很不妥当,容易造成误解。《现代汉语词典》对“急电”的解释是“需要...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小语课文有几处用到“茫茫”这个词,如第九册《草地夜行》的“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第十册《可爱的草塘》的“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茫茫的一片草塘”;第十一册《草原》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怎样理解这些句子中“茫茫”一词的意思呢? “茫茫”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辞海》把它解释为“辽阔,深远;模糊不清”。从这些解释可以看出,“茫茫”是指事物辽阔以及因辽阔而深远处的景色模糊不清。笔者认为,上述三篇课文中  相似文献   

10.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几何》第一册课本的18页练习第2题中出现了“延长线”一词.由于在教材正中未出现,练习中突然出现,同学们对“延长”与“延伸”两种情疣分辨不清,且不会运用.下面我们把“延伸”与“延长”进行如下对比.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三册《阿Q正传》(节选)是鲁迅《阿Q正传》的第七章和第八章。节选中有这样一句,“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大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将“小D”读作“小Di”。其实不然。《阿Q正传》第一次出现“小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中有这样一句话:“传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曲折离奇,标志着古代小说艺术的成熟;曲子词最早起于民间,中唐以后文人染指渐多,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收录了晚唐温庭筠和西蜀词人的词作。”笔者认为,从感情色彩上看,句中的“染指”一词用得欠妥。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五册《孔乙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这句话中的“大抵”一词,课文注释为“大概”。笔者以为此注欠妥,理由有二: 一、查阅《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大抵”均解释成“大概;大都”的意思。这就是说,“大抵”一词有两个义项:一种是表  相似文献   

14.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八单元的课文中写到音乐家瓦格纳的一次创作过程,句中出现的“Ring”一词,在《教师用书》等参考书中被译为“钟声”,是译者在未能准确了解其文化背景下作出的误译。其正确的译法实则为尼伯龙根的“指环”。  相似文献   

15.
《词语补释》辑录解释的词,限于中学《语文》白话文课文中出现的,而《现代汉语词其》未收载的词(包括少量短语),以及《现代汉语词典》虽收载但课文中另有新义的词。体例为:以册次、课目为序编排词条,在每个词后注明词出现的页码;解释时先标明词性,后解释词义,必要时还作某些辨析。本期登出的是初、高中第一、三、五册前半册,后半册和其它各册,还将继续刊载。读者读后有什幺意见和要求,请与编辑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文非 《语文知识》2000,(10):32-3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第四册)两次出现“按酒”一词:“再讨了按酒铺放桌上”,“向后我将按酒入去”。课本未注,《辞源》“按酒”条收有二义:一是“下酒”,二是“下酒的食品”(上二例用此义)。后者显然由前者引申而来,如同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在教学中有一个疑问,现提出来请教。六年制小语第十册第4课《大理石街》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年老的工匠,年轻的学徒,就在这样的小房子里长年累月地劳动着,……”同册课本里《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年青的妇女坐在小艇里,高声谈笑。”我认为,两处的语言环境相同,带点的词应该一致,都应使用“年轻”一词。再说,《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年青”一词的解释为“年轻”,“年轻”指“十几岁到二十几  相似文献   

18.
兼词是音单意复的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古汉语中的兼词,比现代汉语多,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其中以“诸”、“焉”最为常见。据顾颉刚《尚书通检》统计,《尚书》正文“诸”字共出现12次(不包括《书序》),其中作兼词用的3个。“焉”字共出现4次,其中作兼词用的3个。据杨伯峻《论语词典》统计,《论语》中“诸”作为单词(不包括“诸侯”、“诸夏”之类的复音词),共出现36次,其中“之于”的合音18个,“之乎”的合音14个。“焉”字共出现88次,其中作兼词用的9个。据杨伯峻《盂子词典》统计,  相似文献   

19.
释“田田”     
乐府诗《江南曲》里“江南好采莲,莲叶何田田”一句中的“田田”一词,对它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新《辞海》注释为:“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荷塘月色》的注释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 5册课文《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有“抵足而眠”一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案》 ,将“抵足而眠”释为“两足相碰 ,共枕而眠” ,但笔者认为“抵足而眠”应释为“同榻而眠 ,分睡两头”。查《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1998年版 )释“抵”为“用角顶 ,触” ;查《词海》释“抵”为“碰”“触” ;查《新华成语字典》释“抵”为相触 ,“抵足而眠”为同榻而眠 ;查《现代汉语词典》 ,其中由“抵”的原意引申出了“抵触”、“抵抗”、“抵挡”等词条。从上述古今词书“抵”字的解释看 ,都言有来自相反方向的接触之意。由此可见 ,“抵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