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本《鶡冠子》注在校勘、训诂上颇具价值,它的注解简要切实,多合原意,又能对原意补阙阐述。  相似文献   

2.
明代亳州人薛蕙所著《老子集解》很有特色:集解取材广泛;诠释《老子》文字用韵;对《老子》文本解说求其原意;在解说中对朱程理学进行了批判;在诠释中论述了自己道体本虚,道和性命同一的见解;从《老子集解》可见明代社会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作者将文章定义为“以文字符号编码为信息载体的交往媒介”。从这点出发,分析文章意义系统的三个层次:“原意”、“本文意”与“接受意”,指出三者的联系与区别,阐明了意义差异的原因,提供了认识意义系统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曹炜明 《阅读与鉴赏》2009,(6):15-16,54
《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只有依靠一定的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才能把事情完成好。于是我们时不时会看到一张板着脸的.一副十足严厉样子的人在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于文本主题的解读大致有三种观点:文本原意;多元解读;多元有界.文本主题虽有四种定义,其实不外乎两个方面——作者原意和文本原意.探讨两者的关系发现它们的本质相同.获取文本主题的途径就是细读文本,那种任意多元解读文本主题的观点确有偏颇.当主题与我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尚需学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本·琼生的代表作<狐狸>(Volpone)的创作手法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将讽刺喜剧、道德剧和寓言的手法同时用于作品创作之中的目的.分析琼生的新模式喜剧<狐狸>在当时伦敦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把个人的经历、思想和情感融入其《楚辞》的阐释过程,通过文意串讲,将"达屈子之情"与"写本人积郁"不断交织,挖掘语言文字背后深刻的意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宣泄社稷沦亡之痛,即"用达微言,蕴蓄己意"。其基本方式有三:或借描述原意暗渡陈仓,以己意置换屈意;或从原文类比联想,引而申之;或仿作《九昭》,代屈子立言,借以明志。  相似文献   

8.
复述是把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复述可以使同学们感受课文,熟悉课文,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检查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发展想象力、思考力、记忆力;提高书面语言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复述课文的基本要求:一是不改变原意,又能抓住重点。要在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复述,不能脱离课文的原意,要以原文为依据,更不能改变原意。复述是有选择性的叙述,要突出重点。二是恰当运用课文语言组织自己的语言,做  相似文献   

9.
本·琼生(Ben Jonson)是一位几百年来遭到一般读者冷遇的剧作家。谈起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人们首先想起的是莎士比亚,其实琼生在这个阶段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莎士比亚生活的那个时期,他的声望就没有琼生的高。莎士比亚在死后他的成就才被人们认可,而琼生在1616年,他才46岁的时候就被冠以“桂冠诗人”,同时早在这之前他就获得了“戏剧家”、“假面剧作家”和“学者”等称号。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没有偏见的情况下对琼生本人和他的作品进行研究,对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用和影响做公正的评价。本文力图对琼生的生平和他的作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对琼生的性格和一些作品也略加点评。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对“明德”释义主要把握了三个方面:一是释义的核心坚持了“明德”是天理和人的本原善性,二是释义的心路主旨是返回先秦经典原本和经典原意,其目的是正心和达善,三是继承了朱熹的“天理”和“虚灵不昧”,以“理”解释“明德”,但将“明德”释义发展为“良知之心”.王阳明的学术方向一方面走的是返本与开新之路,另一方面也注重以复性与正心为宗旨,但他更多地是将“返本”引向“正心”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