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读古典文献资料可知,古人常将南斗星简称为“斗”,并与二十八星宿中的“牛”并称,作“斗牛”。如,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文天祥《念奴娇·驿中别友人》:“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今人所编的古诗文选本经常收录这些作品,并对其中“斗牛”之“斗”作有注译,且一般注作(或译作)“北斗”。如,天津古籍书店出版的白话译注本《古文观止》译王勃文,王水照《宋代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注苏轼文,张璋、黄畲《历代词萃》(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注文天祥词,就是将“斗牛”之“斗”释为“北斗”。但也有学者认为将此“斗”解作“北  相似文献   

2.
牧童指瑕     
正蜀中有杜处士1,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斗牛图》一轴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3入两股间。今乃掉尾4而斗,谬也!"·处士笑而然之。(节选自宋·苏轼《苏东坡文集》)【注释】1处士:未做官的读书人。2戴嵩《斗牛图》一轴:指唐朝画家戴嵩画的一幅《斗牛图》。3搐(chù):收缩,此指"夹"。4掉尾:摆动尾巴。  相似文献   

3.
谢朝春 《语文知识》2005,(12):31-32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24课是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文中有一描写月亮的名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对于“斗牛”,教材是这样注释的:“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这个注释虽然语焉不详,但本身并没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6,(3)
苏东坡讲过:四川有一处士.喜书画,藏有戴嵩的名作《斗牛图》。一天拿出来晒画。被某牧童看见了.就大笑道:“牛斗时.尾巴是夹在两股之间的.这幅画却摇尾而斗。错矣!”处士深以为然。苏东坡据此说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应向有实践经验者学习,否则难求真知。.  相似文献   

5.
一、合平真实。不真实的作品,即使是所谓“佳作”,也是丑陋的,缺乏审美价值的。苏轼《书戴嵩画牛》载:“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副斗牛画,虽然蜀中杜处士十分宝爱,但画上斗牛的尾巴摇举起来,这就  相似文献   

6.
戴嵩画牛     
[题解]选自苏轼《东坡题跋·卷五》。戴嵩,唐著名画家,以善画牛著称。唐又有名韩干(gan)者,善画马,时有“韩马戴牛”之称。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抚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相似文献   

7.
郭铭辉 《师道》2010,(5):25-26
高中二年级(1)班正在上《赤壁赋》的发散思维课。学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课文注释说“斗牛”是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斗”是不是指“北斗”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界有一种很特殊的文体,那就是“赋”。它既不同于诗,也不同于文;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溯其源,它是诗歌的衍变。所以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又说:“大儒荀卿(即荀子)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上见“《两都赋序》,下见《汉书·艺文志》)因此,《汉书·艺文志》把诗与赋列为一门。把屈、荀两家作为辞赋的鼻祖。赋原来的意义是“铺陈”,“赋起于事情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铺陈之。”(刘熙载《艺概·赋概》)另外对赋的起源及其发展在《文心雕龙·诠赋》  相似文献   

9.
《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不了解古代天文知识的人,可能把其中的“牛斗”理解成牛郎星与北斗星,这是不正确的。中国古代星空划分体系中,把北半球可视的星空划分成“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我们可以把整个天空想像成一个天球,地球则是天球的中心。地球进行自转与公转,它的北极始终是指向北极星的。北极星也是天球的北极点。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交而成的天球大圆圈,就是黄道。我们在北半球所看到的星空,是天北极到黄道附近的区域。“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也就是在这个区域。“三垣”是指紫微…  相似文献   

10.
一、其乡人《曹刿论战》(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乡人”,同学们喜欢把它译为“乡亲”、“老乡”,这是值得商榷的。先看“乡”。据《周礼·大司徒》:“五州为乡”(州:二千五百家为一州),可见:“乡”即古代居民的行政组再看“乡人”。一般来讲,是指同“乡”的居民,即乡亲,老乡。另“乡官”,如《礼记·乡饮酒义》:“乡人,士君子尊于房户之间。”郑注:“乡人,乡之大夫也。”  相似文献   

11.
一、反训词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 为了便于讨论,先酌举数例于下: 例一、乱。“乱”有“紊乱”(甲)和“治理’(乙)两义。甲义如.“用乱败厥德于下。”(《尚书·微子》)“勇而无礼则乱。” (《论语·泰伯》) “内以自乱,外以惑人。”(《荀子·解蔽》)乙义如:“殷其弗或乱正四方。”(《尚书·微子》)“予有乱臣十人。”(《论语·泰伯》)“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荀子·解蔽》)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6,(Z1)
戴嵩是我国唐代一位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田园风景画,特别以画牛著名,与韩干画马,并称“韩马戴牛”。一次,他画了一幅斗牛图,许多人见了无不拍手称好,但一位牧童见了哈哈大笑起来,问他笑的原因,牧童有根有据从容不迫地说:“牛斗力时,尾巴是夹在两股之间的,你这里却画成摇着尾巴,  相似文献   

13.
说“飞星”     
秦少游《鹊桥仙》词中“飞星传恨”的“飞星”,现在流行的唐宋词选注本一般都认为是指牵牛、织女二星。如,对“飞星传恨”句,唐圭璋主编的《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所作的注释是:“飞星:指牵牛、织女两星。这句说牵牛、织女两星怅恨终年不得相会”。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新版)的注释是:“飞星,这里指牵牛、织女两星。传恨,流露出终年不得见面的离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的注释是:“作者想象被银河阻隔的牛郎、织女二星,无时不闪现出因离別而愁恨的样子。”我以为,如象上面提及的几种选注本那样看待少游词中的“飞星”,则有一问题令人费解:为什么词人偏要在“星”前着一“飞”字用以指代牛郎、织女两星呢?其用意  相似文献   

14.
文言介词“于”有许多用法,其中之一是在比较句中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将它所介进的事物跟主语所表示的事物,加以比较,以显示二者之间在性质程度上的差别。这就构成了“A X于B”这种格式。“A”和“B”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例如: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A X B A X水。(《荀子·劝学》)B ②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A X B(《孟子·公孙丑上》) 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A X B ④诸侯相亲贤于兄弟。(《战国策·秦策一》) A X B  相似文献   

15.
一、把下面加点词注音并翻译句子:盖君子善善恶恶,君宜知之!(《史记·平津侯列传》)二、选择“而”、“于”、“以”、“为”、“则”、“与”中的一字填在合适的句子中:①故君子之所以日进( )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荀子·天论》)②子温( )厉,威( )不猛,恭( )安(《论语·述而》)③先生之方能若是,( )太子可生也。(《史记·扁鹊仓太公列传》)④故( )言举人,若( )毛相马。(《盐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全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下册“附录二”续增有元·刘秉忠《读遗山诗四首》:剑气从教犯斗牛,百川横放海难收。九天直上无凝滞,更看银河一派流。北里笙歌劝酒杯,南邻门巷冷如灰。秋风万里方摇落,叫杀孤鸿春不回。  相似文献   

17.
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不久前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后传》,天上竟然出现了一个”罔牛宫”.令人惊讶。“罔”是”斗”(dou)的繁体字。斗牛.是一种体育竞技活动.盛行于西班牙。在电视上。人们看到过斗牛的场面。斗牛士与牛英勇搏斗的情景令  相似文献   

18.
(一四一)当勤苦有功,以军旅陪隶,分于英豪,故爵位不加.终于坚世,为别部司马.(《吴志·韩当传》注引《吴书》/1286页)易培基说:“分于,何本作介于.”卢弼说:“《官本考证》曰:分疑作介.”在古文献传写过程中.“介”、“分” 字形相近,难以分别,本文当以作“介”为是.“介于英豪”,指介居于英豪之间.  相似文献   

19.
《叔向贺贫》中“而离桓之罪”的“离”字,课本注“同”‘(忄羅)’,遭到。”这个注释把“离”的通假字“罹”与“(忄羅)”混为一谈。“(忄羅)”的读音为luǒ。《辞海》未收此字。《辞源》收入此字,未作具体注释。可见它在古代汉语里,极其少见单独使用。“罹”的读音为lí。它是“离”的通假字,在古代汉语里,其义之一是遭遇,作为动词使用于诗文中。如《诗经·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和张衡《思玄赋》:“循法度而离殃”中的“离”,都是遭遇的意思。又如《尚书·洪范》:“不罹于咎”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河北罹袁氏之难”中的“罹”,也都是遭遇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这样几个句子:“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瞬间。心头涌来一种奇异的感觉。”(《温馨的风》)“就像在前线战斗将要打响以前的一刹那。”(《挥手之间》)毛泽东词《水调歌乐·重上井冈山》中有“弹指一挥间”句。这里的“须臾”“弹指”“瞬间”“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