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南斗与北斗     
我们平常所说的南斗,指南斗六星,属于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之一,在古诗文中经常写到它。如《晋书·张华传》:“(雷)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庾信《哀江南赋》:“路已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王勃《滕王阁序》:“龙光射牛斗之墟。”苏轼《前赤壁赋》:“徘徊于斗牛之间。”邓光荐的《酹江月·驿中言别》:“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它和毕宿连用,台称“斗牛”或“牛斗”,其天文分野,属于今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省一带。  相似文献   

2.
一、“处处志之”的“志”并非作标记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其中“志”字,古文注译本大都解释为“作标志”之类的意思。如郭锡良等《古代汉语》注:“志:作标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参》将“处处志之”译为“(一路上)处处做记  相似文献   

3.
谢朝春 《语文知识》2005,(12):31-32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24课是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文中有一描写月亮的名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对于“斗牛”,教材是这样注释的:“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这个注释虽然语焉不详,但本身并没  相似文献   

4.
郭铭辉 《师道》2010,(5):25-26
高中二年级(1)班正在上《赤壁赋》的发散思维课。学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课文注释说“斗牛”是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斗”是不是指“北斗”呢?  相似文献   

5.
释“一苇”     
徐迟的《黄山记》(普高语文第二册,人教社,1991年4月第1版)中有这样一句:“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这“一苇可航”是什么意思?教材及教参均未作解释。苏轼的《赤壁赋》(职高语文第四册,人教社,1993年6月第1版)中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相似文献   

6.
张先《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词有云:“已放笙歌池院(一作苑)静。”其中的“放”,在现在通行的宋词选注本中,有的认为相当于今语“放假”、“放学”的“放”,有的训作“停止”。如,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注“放”云:“古代歌舞杂戏,呼唤他们来时,  相似文献   

7.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斗、牛是二十八宿之中的两宿。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相似文献   

8.
读苏诗札记     
东坡化用前人诗句有其独到之处。钱钟书《谈艺录》谓:“唐人衰飒之语,一入东坡笔下,便而旖旎缠绵,真所谓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也。”(121页)。翻开《苏轼诗集》(清王文洁辑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此类“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妙笔时时可见,神彩各异。  相似文献   

9.
牧童指瑕     
正蜀中有杜处士1,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斗牛图》一轴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3入两股间。今乃掉尾4而斗,谬也!"·处士笑而然之。(节选自宋·苏轼《苏东坡文集》)【注释】1处士:未做官的读书人。2戴嵩《斗牛图》一轴:指唐朝画家戴嵩画的一幅《斗牛图》。3搐(chù):收缩,此指"夹"。4掉尾:摆动尾巴。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课本《冯婉贞》一文的结尾处有这样几句话:“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课本上注“急逐弗失”为“赶快追击,不要(让他们)跑掉了!逐,追赶。”在此,课本虽未明注“失”,但从译意中不难辨出,其义为“跑掉”无疑,事实上此注不妥。质疑二是“于是众人竭力挠之”的“挠”,课本注为“阻挡”。疑三是“纷纭拿斗”的“拿斗”,课本注者把它视为一个词即注为“搏斗”,这些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的最末几句。一般注家大都只对“天狼”作注:“指天狼星。古代常以它来比入侵之敌。这里是以天狼星喻西夏,因西夏正在西北方。”①有少数注家对“雕弓”作了解释:“画弓;饰有彩绘的弓。”②笔者以为这种理解是不够确切的。《晋书·天文志上》记载:“狼一星,在东井东南。”可知天狼星的位置是在南方。作为文学大家的苏轼,似乎不应出现将天狼星的“正南”方位写成“西北”方位的常识性错误。打开星座图,答案豁然在目:在天狼星(属大犬座)东南方向有一个由九颗星组成的“弧矢”星群,其形状正象一副拉开的弓箭,箭头正对着西北  相似文献   

12.
对于“钩心斗角”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如近代比较普及的本子《古文观止》注为:“或楼或阁,备因地势而环抱其间,屋心聚处如钩,屋角相凑若斗。”而《古文释义》上则注为:“廊腰之联属则纡曲如钩,檐牙之凑合则相向若斗。”与前者截然不同,“钩心斗角”在这里被理解为重复描画“廊”和“檐”的了。现行高中四册语文《阿房宫赋》一课中的注释取的是《古文释义》上的解法:“廊腰连结,纡曲如钩;檐牙对凑,状如相斗。钩心,指廊腰。斗角,指檐牙。”  相似文献   

13.
<正> 段玉裁凭借其音韵方面的造诣和训诂方面的修养,在注释《说文》时指明假借一千余处。段氏将假借字看作是一个标音符号,通过借学的音提供的线索,求得借字所表示的词的本字。例如:《说文》:“异,举也。《虞书》曰:岳曰异·哉。”《段注》:“《尧典》文。《释文》曰:‘郑音异’。于其音求其义,谓四岳闻尧言惊愕而曰异哉也。谓异为翼之假借也。”(《说文解字注》P104,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以下引此书只著明页数)  相似文献   

14.
三、引文不确 (一)引文误合 (40)《说文》:“异,从畀,云畀予也,又云授予也。” (《甲午治兵》条) 按:《说文》无此体例。此乃将《说文》之“异”字注和“授”字注合而为一也。当点作:《说文》异从畀,云“畀,予也。”又云:“授,予也。” (41)《传》云:“自虐其君,虐我伯姬。”并训为杀,而引申又为暴虐也。(《杀敌为果》条)  相似文献   

15.
指示词附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作形容词用,谓之指示形容词。《说文解字注》:“之有训为此者,如之人也、之德也……《召南》毛传曰,之事,祭事也。《周南》曰,之子,嫁子也。此等之字皆训为是。”(见“之”字条段注)  相似文献   

16.
最近,学术界对苏轼的豪放词提出了颇多疑问:如提苏轼是不是豪放词人?他有多少豪放词?如其说苏轼是“豪放”倒不如说是“旷达”,他仅有的极少数的六、七首豪放词,不过是“偶尔即兴”之作,如此等等。但细谙之下,又觉颇有值得推敲和思考之处,故不揣冒昧提出拙见,以与海内诸专家学者们请教。一、苏轼有没有豪放词?有多少豪放词? 要谈苏轼有没有豪放词?首先必须弄清“豪放”的定义和标准,才能衡量苏轼的词作。“豪放”,在一般意义上讲,大都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见新《辞海》)的意思,但这对词作的含义似乎远没有具体阐明。  相似文献   

17.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三十七岁在荆州。《风流子》(“枫林凋晚叶”)词,为将去荆南之作。《虞美人》(“帘纤小雨”)词,为去荆别欢之什。《玉楼春》(“大堤花艳”)词,为别荆留别之篇。三词均作于深秋。是年,陕西、甘肃兰州等地发生地震。十月,夏人入寇环州。是年,苏轼在颍州,与赵令畤同治西湖;九月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寻迁礼部尚书、端明殿侍读学士。  相似文献   

18.
一、赋题应为“前赤壁赋”。从时间看苏轼谪黄州两游赤壁作两赋,如不用前、后加以区分,使人误解只写了一篇赋。《历代文选》等诸多古文选注本赋题用《前赤壁赋》;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为《前赤壁赋》,注“他(指苏轼)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去游览,写了两篇赋,这里选的是前一篇”。《大学语文》(华东师大1984年版)题是《前赤壁赋》,注“苏轼曾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此为《前赤壁赋》”。《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第五卷,上海古籍1980年版)目录、总题为《前后赤壁赋》,分题为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春夜喜雨》已经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了,近检名家诠释,发现对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发生”一词的理解颇有出入,谨陈管见,献疑如下: 诸家选本,大多把“发生”理解为“下雨”。比如《唐诗选注》(北京出版社一九七八年九月版)注为“指‘发生’雨,即下雨、落雨”;又如《唐代文学作品选》(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相似文献   

20.
《离骚》云;“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喟凭”为楚语,连读为词,乃慷慨愤懑之义。《淮南子·修务》云:“发愤而成仁,(忄胃)凭而为义”(“(忄胃)”原讹作“帽”,下引高注同;此据王念孙《读书杂志》校改),“(忄胃)凭”即“喟凭”,与“发愤”对文,义亦相同,故高诱注云:“(忄胃)凭,盈满积思之貌。”又作“(忄胃)恲”,音同之异文,《广雅·释训》释为“忼慨”,“忼慨”,即不得志之貌(《说文·心部》)。“(忄胃)”字不见先秦他书,经传多作“喟”。《说文》无“(忄胃)”字,而《口部》云:“喟,大息也,从口、胃声。嘳,喟或从贵。”《方言》十云:“沅澧之原凡言相伶哀谓之嘳。”知其为楚语。又,“凭(憑)”亦楚语,见《方言》二。连词作“喟凭”,以状愤懑不平之意;此正《离骚》所用。又,从屈赋辞例看,“喟凭心”盖本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