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顺利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保证。当前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学校在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中的边缘化与低效性是重要原因。笔者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实践为例,提出"模拟公司为平台,五个载体共联动"的秘书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新模式,以期为全国高职文秘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潘俊     
<正>进入校园,一切都是大事,所以要用心工作。从教多年,他是年轻教师信赖的"大哥",更是学生心中的"潘爸爸"。他根据旅游类专业学生特点,坚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致力于校企深度融合,实施"全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自己的学生兼具文化和专业内涵、传统和时尚品质、宁静和活泼个性,成为旅游行业的优秀职业人。他带领青年教师将校旅游专业升级成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打造现代化实训基地、创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在2017年、2018年全国和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中,他指导的校旅游专业教师共获得7个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电子与电机调速技术应用"难学难教、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经过多年教学改革与探索并结合实际,以必需、够用为度,教学过程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七步教学法,按照理论探讨、仿真验证、实验测试三个层次渐进式展开。教学实践表明,项目教学层次法行之有效,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锻炼加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对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娴熟技能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职业素养是职业素质的养成,可通过后天教化形成。旅游从业人员的先天因素是旅游专业素养形成的物理条件,后天因素可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养成。旅游专业职业素养一般由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构成。旅游行业中出现的职业道德失范、职业素养缺失问题折射出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忽视。职业学校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既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学生职业素养生成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也是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不断提倡"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对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于完善中职艺术设计教育结构、构建中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宝华 《职教通讯》2019,(18):17-19
职业素养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未来发展的后劲。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多种途径,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通过分析企业的用人需求,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阐述在专业课教学中通过贯彻合作学习制度、班前班后会制度"、7S"管理制度、积分考核制度、技能PK赛制度的执行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职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了调查,从企业反馈来看,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尤其令人担忧,笔者从提高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务实德育课程改革、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实训车间现场实施"5S管理"、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日语专业学生初次就业及职业素养情况跟踪调查统计结果为依据来探讨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这一问题。文中从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性、商务日语专业职业素养的构成、商务日语专业职业素养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来分析,旨在能够为今后的商务日语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按照“职业岗位群”构建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系教学实践,探讨将关联性较强的几个专业组成专业群,由"专业群"构建"职业岗位群",然后根据职业岗位群构建教学体系、组织教学团队、组建学生训练中心和组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三年课题研究和五年多的实践检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在康复健康类专业群(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健康管理专业)采取"校企融合、德技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康复健康类专业群人才培养面临的"职业素养不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此种方式实现了"习以养德、习以强技"的康复健康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创新了"校企融合、德技并举"康复健康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校院"六共"深度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其中,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专业群面向广西及泛珠三角地区,服务于汽车后市场行业企业,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通过专业和综合职业学习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汽车后市场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适应从事汽车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陆坚 《职教通讯》2011,(22):39-40
现代企业不仅需要有技术的职员,更需要有较强职业素养的员工。在项目教学中,不仅解决"二元"分离问题,使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更要能有效解决好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实现"多岗迁移",使学生具有终生发展的潜能。因此,结合丹徒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践,创新专业课堂学生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是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是职业院校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研究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群特点,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有机融合,探索构建了"通用素质+专业素质"的课外活动体系.通过初步实践,学校需要进一步增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意...  相似文献   

14.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群根据高职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的特点,按照对接城轨企业职业技术领域、校企共建的原则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引入课程群的概念,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把全部课程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分成基本素质群、专业基本技能群和岗位能力群三个大群.课程体系实施采用"1+1+0.25+0.75"四段式学习模式.为保证课程实施,建设一体化教室,配置为完成学习领域所需的全部教学资料,制定"学习工作单"供学生自我检查和自我训练使用.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育人模式的两大核心因素,两者缺一不可。目前,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方面的成效较为显著,但在职业道德、企业认同、职业精神和公民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补全现有技术技能人才短板,加强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协调发展的"双核心"人才培养已成为各职业院校创新改革的立足点。"双核心3+3"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将思想育人工作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相融合,实现学生在学业、思想、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即按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职业人才的基本标志,职业素养的高低则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工作态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殷山明 《职教通讯》2012,(18):25-27
中职电子专业教学除了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外,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作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组成部分的中职电子专业文化怎样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服务,怎样与社会、企业接轨,是电子专业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校园生活、全方位提升学生电子专业职业素养面临的难题。吸纳企业文化,实施专业文化校企共建,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以生为本",重构中职电子专业文化发展平台,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仿真企业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是"职业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笔者学校的班集体建设经验,从思想品德教育、技术技能创新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匠精神弘扬五个方面创新渠道,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搭建平台,对"职业人"职业素养提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专业群建设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强化学生执业能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群建设实践,从构建单核型护理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共享型"实验实训平台、打造专业群"混编"团队、创新专业群管理体制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强化执业能力的护理专业群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