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木兰既无姓氏,也无籍贯。但随着豫剧古装戏《花木兰》的广泛流传,木兰姓“花”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了不争的事实。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齐红 《现代语文》2007,(3):15-15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这两首叙事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一向被称为“乐府双璧”,分别塑造出了刘兰芝和花木兰这样两个年轻妇女的形象,一直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的心中。她们的美好品德,千百年来时时受到人们的感叹和赞美;同时两诗所带来的巨大的美学价值,也是一种无穷的精神享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木兰辞》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与南方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这首诗格调明快,音韵和谐,语言质朴,读起来琅琅上口,不愧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但你可能还没注意到,它吸引我们的远不止木兰代父从军这一美丽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讲述了主人公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功,回朝后辞官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孝顺,勇敢的形象。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把《木兰辞》搬上银幕,制作了大型动画片《木兰》。虽然该影片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但却被赋予了浓烈的美国色彩。本文对《木兰辞》和电影《木兰》中木兰的形象,从军动机,婚姻观等进行对比,分析了两者所展现的中美文化的不同,希望通过该文能加强人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木兰诗篇》简介 2004年10月以来,中国歌剧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一首宋朝的乐府民歌被改编后,搬上了国际舞台.它以音乐会的形式走进国家大剧院,走进美国、日本、维也纳等国家进行巡演.自公演以来,它一直在刷新着中国原创歌剧的各项纪录.它就是刘麟老师根据乐府民歌《木兰辞》改编而成的《木兰诗篇》.《木兰辞》有作为教材编入小学课本,有豫剧版的《花木兰》等,而歌剧《木兰诗篇》是以歌剧的形式搬上了舞台、国际舞台,弘扬传承了经典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杨筱君 《成才之路》2013,(23):65-66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中塑造的刘兰芝这一形象更为人津津乐道。她集合了中国古代女性所有的美德,是"美"之化身。  相似文献   

8.
刘兰芝何以不被焦母所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海誓山盟,情深意笃,而后来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是“无名氏”。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其收进《杂曲歌辞》,称“古辞”,题为《焦仲卿妻》。现在人们常取此诗首句为题,名之为《孔雀东南飞》。全诗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和《木兰辞》并称,是乐府民歌史上先后辉映的双璧,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始末的悲慨叙述,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势力、封建家长制压迫妇女、扼杀青年男女婚姻幸福的罪行,热情歌…  相似文献   

10.
王树娟 《海外英语》2011,(9):314-315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传统思想。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斯尼动画片《木兰》,重新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花木兰形象,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迪斯尼花木兰的解读。该文从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入手,主要从女性主义的研究角度来考察花木兰的新形象和其寻求自我的女性主义意识,并通过中西文化背景下对花木兰新形象的解读,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说明婚姻爱情离不开家庭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0年12月版)《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话:“《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见课本第34页)而与教材配套的《高中语文课课练》  相似文献   

13.
张志国 《阅读与鉴赏》2010,(4):40-40,34
《木兰诗》是一篇优秀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它和汉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的“双璧”。  相似文献   

14.
北朝民歌《木兰诗》也称《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收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巾帼英雄木兰的感人精神也早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三首乐府诗:《木兰诗》、《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它们最令人回味、称道的就是塑造了三个光辉的女性形象。说起乐府女性,人们首先映现且必定想到的,就是木兰、罗敷和刘兰芝这三个典型。也只有她们把乐府女性的美推到极至。  相似文献   

16.
赵小娟 《文教资料》2013,(35):28-29
花木兰是流传数百年的巾帼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佳话流传至今.感叹这位传奇女性的同时我们也不禁对她的形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试图从《木兰辞》的文本分析上来解析《木兰辞》,对于花木兰这一“爱国”形象提出否定的观点,并阐述存在的问题,借此来还原英雄的真我.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璧”。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其高超的艺术性,常常被历代文人所赞叹。这里仅就其结构艺术谈点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万彩霞 《新疆教育》2012,(10):99-100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从艺术形象、创作手法、文章详略、修辞手法、民歌语言等来欣赏其艺术特色。《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它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北方民歌的不朽杰作,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后人盛称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也称"木兰辞")为"乐府双璧"。它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这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除了采用个性化的对话、抒情性的穿插、渲染衬托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