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华兹华斯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湖畔诗人"的美称。他一生创作了《抒情歌谣集》(1798、1800,与柯勒律治合作)、《序曲》(1805)等优秀的诗集,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在他的诗歌中,诗人把歌颂大自然作为核心,大自然与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英国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五个部分组成。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除了学院式学校(academics)和私立学校(private schools)外,所有学校都必须按照英国教育部出台的《英国国家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 of England)展开相关课程教育。对于各科所用的教材,英国教育部并未进行统一编制,而是采取  相似文献   

3.
作为由新月派诗向现代派诗过渡的重要诗集,陈梦家的《梦家诗集》在表现方式上的重要特征,就反映在诗歌形象的运用方面。我们可以将《梦家诗集》的诗歌形象分为本原性形象、喻体性形象和象征性形象(意象)分别加以分析和考察,从而对诗集中的诗歌形象特征和过渡性特质加以说明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国外如何循环使用教科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教科书循环已成传统在英国,教育部对小学生只简单指定一个大纲,教学内容由任课老师做主,没有统一的教科书;进入中学,每个学校编写不同的教科书备战会考,这一部分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均属自觉自愿。到了大学,任课老师通过讲义,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不用购买教科书。英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公司和名作家,也为课本的循环使用提供方便。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一项名为“教科书回归”比赛,参赛者不分集体个人,优胜者将为所在学校赢得价值万镑的图书。总的来说,图书循环利用,在英国已经成为学校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科书再利用已经…  相似文献   

5.
海外文坛     
正T.S.艾略特诗歌奖揭晓近日,T.S.艾略特诗歌奖揭晓,出生于香港的Sarah Howe凭借处女诗集《Loop of Jade》获奖,成为自T.S.艾略特诗歌奖创立以来首位凭借处女作获奖的诗人。32岁的Sarah Howe拥有中英两国血统,现在就读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在从英国回到香港寻根之后,她把对血统的探索带到诗歌之中。评委会认为这部诗集运用了非常大胆的诗歌形  相似文献   

6.
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世界儿童诗歌比赛”,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小朋友,写了近九万首诗参加比赛。按照规定,我国评选委员会评选出八首国内获奖作品,再从中选五首参加世界评选。昆明市华北小学四年级白族学生戴  相似文献   

7.
莎朗·奥兹(Sharon Olds,1942-)是美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诗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创作诗集十余部,其中,诗集《死者与生者》获1984年美国图书评论界奖,诗集《雄鹿之跃》获2012年T.S.艾略特诗歌奖和2013年普利策诗歌奖。本文从多个视角梳理了国内外奥兹诗歌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国外的奥兹诗歌研究在过去三十年间蓬勃发展,但对奥兹的新近作品关注较少,缺乏对奥兹诗歌作为当代自白诗的整体性观照;而国内关于奥兹诗歌的研究刚刚起步,仅有少量评论和译介,存在较大的研究潜力和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风车坪学校开展“文明湘潭”摄影比赛,同学们的获奖作品被挂到楼梯间、走廊的墙壁上,他们可自豪了。  相似文献   

9.
沃尔特·德拉·梅尔(Walter De la Mare,1873—1956)是英国著名诗人和小说家.他出生于英格兰肯特郡,早在圣保罗唱诗班学校求学时,就创办和编辑了《唱诗班歌手杂志》。十七岁起在一家国际石油公司当办事员,终日奔忙于繁杂事务之中,一干就是十九年.1902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童年之歌》出版.由于他在这部诗集中表现出的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以及散文集幻想作品《亨利·布罗肯》(1904)和《诗集》(1906)得到众人赏识,1908年他获得了一笔津贴,得以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德拉·梅尔是一位多产抒情诗人和小说家。他才思敏捷,精力旺盛,直到晚年还源源不断发表新作,在他七十三岁高龄时,还出版了探索人生之路的长诗《旅行者》(1946),深获胜誉.德拉·梅尔之所以能在当代英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完全归功于他那不可多得的、非凡超群的艺术才华。权威性的《朗曼英国文学指南》①说他的诗“韵律和遣词之优美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诗歌精品的典范。而在表达飘渺忽逝的神秘感受所处的幽静气氛塑造上独具匠心”。《聆听者》(TheListeners,1912)是诗人一举成名的佳篇,历来为西方诗歌选家收集。作为诗人德拉·梅尔的代  相似文献   

10.
托玛斯·哈代是英国的杰出诗人 ,出版有诗集《威塞克斯诗集》、《今昔诗集》、《时光的笑柄》、《命运的讽刺》等。哈代的诗歌题材广泛 ,诗风质朴清新 ,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美 ,即艺术空间的无限性、审美情趣的无穷性和生命律动的永恒性。借用意境分析现代西方诗歌作品 ,对于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贯通、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融合 ,具有不可低估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兰开斯特市,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活跃学校生活、陶冶小学生的思想情操、鼓励孩子们学习和喜爱诗歌,曾引导小学生每人都准备好同一版本的儿童诗集,共同参与一种别开生面的诗歌游戏,并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可以想象,在孩子们自己学习和朗诵诗集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诗歌最让他们喜欢。为此,教师可以提醒他们随时找出这首诗的名字和页码,并把它记在教室后面的一块黑板上。随着这样的记录越来越多,教师和同学们就可以进行有趣的诗歌游戏了。先是由教师从黑板上随便挑出某一篇诗歌的页码,然后由写出这一页码的同学决定:是自己大声朗读,指定…  相似文献   

12.
2011年,英国人自豪地宣称他们创新了一个全新的学校类型——工作室学校(Studio Schools),这些学校要么新建要么附属在一个规模较大的学校内,在校生规模一般为300人,目前已有16所工作室学校正在运行。就在今年10月,英国教育部又批准了另外二十多所学校分别在明年和后年开始运作。英国人认为工作室学校有以下几个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记者王鹏飞赵河)6月26日,由教育部、英国文化协会、英国驻华使馆联合举办的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圆桌会议在天津举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作了主题发言,重点介绍了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负责人,来自中英两国项目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及有合作意向的职业院校代表近百人与会。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项目,是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根据我国教育部与英国商业  相似文献   

14.
[导言]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贫寒,父母早丧,不到16岁便辍学谋生.1816年发表处女诗作<哦,孤独>,次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诗歌>.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育部首批"中小学教师高级研修项目"成员,笔者赴英国学习考察期间,在里丁市Maiden Eriegh中学(学生就近入学的学校)和Kendrick中学(选拔性的女校)听了从7年级到13年级的课,其中11、12、13三个年级的化学课共计46节课。由于每年的5、6月份是英国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英国的  相似文献   

16.
布莱克是18世纪末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起点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画配诗”风格——诗合画境,画隐诗情。他创作的系列诗集被称为“装饰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以《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几首以花为主题的“画配诗”为例,解读布莱克诗歌中寓天真之意及寓爱情之意的花朵——天真之花与爱情之花。  相似文献   

17.
国际     
《教育》2014,(8):17-15
英国:学校须及时向家长提供办学信息 据英国教育部网站报道,英国教育部正在启动一项计划,此项计划要求学校向学生家长提供易于理解的关键信息。英国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此举意在让学生家长能够"全图景式"清晰地了解小孩就读学校在一系列关键办学措施方面的表现,以促进学校更负责任地办学。英国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学通过统一的方式,将学校基本信息发布在学校网站首页。此意味着家长将能够获得清晰的有关孩子就读学校办学绩效的信息;也便于让家长对其孩子今后将就读的更高一级学校的办学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还将有助于家长明智地为孩子选择未来要上哪所学院。  相似文献   

18.
[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位举世公认的跨世纪文坛巨人.他既是英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又是英国20世纪的大胆探索和开拓的"现代诗歌之父".尽管哈代最初是以小说而闻名于世界文坛,他的挚爱却是诗歌而不是小说.在<苔丝>和<无名的裘德>遭到猛烈的抨击和指摘之后,哈代愤而将伞部的创作精力转向了诗歌.他的诗歌毫不逊色于他的小说.他的小说和诗歌相互渗透,相瓦影响,使得它们具有与其他小说家或诗人的作品不同的特色. 哈代一生笔耕小辍.以惊人的创作力写下了十四部小说、八卷诗集共近千首诗歌以及一部英国文学史上最长的诗剧<列乇>.哈代在小说和诗歌这两个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首<被毁了的姑娘>收在他的第一部涛集<威克塞斯诗集>中.  相似文献   

19.
<正> 安娜·安德列耶·阿赫玛托娃(1898—1966)是前苏联俄罗斯杰出的抒情诗人。她的创作在苏联文学史和世界近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一) 阿赫玛托娃的第一部诗集是《黄昏》(1912),1914年又出版了第二部诗集《念珠》。这两部诗集的出版使她名声大振,获得出乎意料的轰动,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彭州职中举行了"迎春杯"学生硬笔书法大赛,全校高一、高二年级的2100多名同学参加了比赛。赛后举办了获奖作品展览。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