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山及阿尔泰山区广大哈萨克草原发现的岩画,体现了古代哈萨克族先民们的智慧、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和成熟的原始思维。岩画是哈萨克族先民原始思维、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审美观念等方面信息的宝库。哈萨克族哲学思想同哈萨克草原长期存在的岩画中的某些内容是有联系的,可以说哈萨克族哲学思想就是从这种体现古代哈萨克族先民智慧的岩画艺术等原始思维中逐渐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大理白族地区历来崇拜本主,白族对本主信仰可追溯到白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远古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一种解释,也是白族人早期生活的历史真实及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巫术是实现白族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的基本手段,是白族本主教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构成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和审美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别从倡导以“忠孝”为主的良善社会风气、惩戒恶俗淳美社会风气、化解民众矛盾、维护地方治安、息讼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清代白族乡规民约对民众的教化作用,并对这种作用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乡村社会中,禁赌是村民必须共同遵守的禁止性乡规民约.禁赌碑是乡规民约固化的结果,它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是以习惯法的形式执行着部分封建国法的职能.清代安康地区的禁赌碑文表明,乡民们对赌博的危害认识非常深刻,常常捐资立会,结社禁赌.违禁惩处时,以经济惩罚为主.罚戏是民间禁赌的智慧手段,体现着乡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禁长、乡约是禁赌活动中的监督者和执法者,他们的村民身份使得禁赌执法时带有强烈的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性质.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涉及到众多与先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草木意象,先民们或因草木而触发情感以咏叹,或以之为婚恋生活的寄情之物,或以之为祭祀而表达虔敬之情,这些意象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诗经》草木意象的探究,可以窥见先民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感及其表现出的时代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死亡观念的认识成为许多民族丧葬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本文试就白族丧葬习俗中表现的死亡观作粗略探析,以求揭示白族丧葬习俗的特征及其在白族社会生活中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白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及白族先民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材料,是我们探讨上古时期社会文化生活最为有利的材料。文字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其早期形态与先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可以从甲骨文中分析出先民们对世界的认知情况,分析其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8.
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源于统治阶层和当地民间。统治阶层的社会教育包括颁布规条、乡约宣讲、乡饮酒礼、旌赏善行和优老慈幼等五种措施。当地民间社会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生产知识与技能教育、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生态文化教育等;社会教育形态有族规、乡规民约等类型。清代乌江流域各民族社会教育的特点有四,即政治性、约束性、灵活性、血缘性。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体现了社会是学校,长者是老师,生活即教育内容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满族神话是满族先民在生产力低下的环境下,借助其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特殊精神产品。神话中隐含了满族先民的原始思维方式,而这些看似凌乱、幼稚的思维其实是有理可循的,透过这些思维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探寻满族先民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悉满族先民们的原始思维模式及其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0.
柳湾文物灿烂辉煌,丰富多彩。其装饰品及其镶嵌技术堪称精美绝伦,反映出原始先民们的独特的审美现念和超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永昌《栖贤山报恩梵刹记》载有捐资修寺者苏庆父子事及其寺的格局,史证了白族先民曾在隆阳区,即古代永昌府聚居的史实;而记载碑文之《南园漫录》,则史证了白族先民在此地消失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曲靖地区保存的清代水利碑刻数量多,内容丰富,反映了清代重视水利事业,从中也可以窥见曲靖地区的社会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13.
诗话是记录诗人创作、生活经历的随笔性文字,历史悠久。清代中叶,在大理白族地区出现了第一部诗话《荫椿书屋诗话》,为弥渡诗人师范所写。该诗话展现了清代中叶云南诗坛,特别是大理诗坛诗歌创作的繁盛景象。通过对该诗话写作时间及版本的介绍,对诗话内容的归纳分析,指出该诗话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华古诗词是先民们生活经验与生活智慧的结晶,是价值观念和文化情感的源泉,是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在的桥梁,是民族的象征。中华古诗词言语精练,音律优美,蕴含丰富,余味无穷。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灵活、恰当地运用中华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悟高尚、品味正直,激发求知欲,培养审美情趣,进而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践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5.
回族乡村乡规民约是根植于回族乡土社会,独立于国家法之外的由乡民们共同信仰,共同讨论,共同制定,共同遵守执行的实际上调整乡民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它包括由政府指导和帮助制定的成文的乡规民约和乡民自发的通过口承等形式传承下来的不成文的乡规民约。它紧紧围绕回族乡村乡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伦理习俗、经济交往、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等依据乡民的内心认可发挥着功用,实际规范着这一乡土社会的秩序。本文试图借助回族乡村乡规民约这一视角,依照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对回族乡村乡规民约如何存在,其功用价值如何定位以及乡规民约和乡村自治等问题尝试作以法社会学的解析研究。进而探讨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融合,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古代先哲们在对生活经验和精神智慧的积累中,逐渐铸造出孕育着哲学内容和上古智慧的世界图式——《周易》古经。其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重要思想,表征了以天为依据论及人事和从人事出发理解天意(象)的天人相通,天人互渗、天人合一的安身立命之"道"。《周易》的思想蕴含着古代先民们历久弥新的传统智慧,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探寻,考察"天象"背后的"人道",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把握上古先哲们的思维范式和思维方法,为推动当代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提升人类文化与道德素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素材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族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通过场域的视角入手,以大理州宾川县排营乡西村为例,探究西村白族的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轨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丰富人们对白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先民们婚姻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在<诗经>中得到了生动而细致的表现.本文对<诗经>表现婚姻爱情的手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其主要表现手法有比兴和固定的抒情范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陶艺制作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先民们智慧的产物,陶艺制作折射出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与生命律动,蕴含了独特的审美趣向与文化意义。陶艺制作体现出诗意的灵感、讲究禅境的诉求、呈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酿造工艺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酿造产品蕴含着我国先民运用微生物和化学变化的独特智慧,它们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分析了传统酿造工艺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教育价值,通过梳理传统酿造工艺内容,将其应用于化学常规课堂教学,探索二者有效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