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不仅导致当前全球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而且危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温室气体减排合作过程中,面临囚徒困境的博弈各方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会采取合作的态度;但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明确温室气体排放的产权制度,提高使用效率并避免过度使用的"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2.
温室气体及其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主要的温室气体及其源、汇、环境效应、减排措施进行了研究。温室气体主要指CH4、CO2、N2O、CFCs等,其中CH4、N2O和CFCs不仅是温室气体,而且在平流层中会玻坏臭氧层。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源的增加及汇的降低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  相似文献   

3.
《京都议定书》与"温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量增加,使大气圈层的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面对这一现实,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在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一项环境保护协议——《京都议定书》,该协议旨在通过削减各国温室气体排放量,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     
《初中生》2013,(19):68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节能减排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们也在行动。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公益海报,从视觉上最直观地警示我们:保护地球环境,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温室气体与全球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类正面临着许多全球环境问题,如引起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臭氧减少、物种严灭绝、土地荒漠化以及淡水资料短缺等,而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N2O和CH4是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因为它们在大气中浓度迅速增加和其在大气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N2O和CH4的研究已成为温室气体的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温室效应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温室气体增多,导致的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对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认识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涛 《考试》2006,(11)
《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稿公约)京都议定书》,旨在国际社会能通过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京都议定书》是全球惟一一个以法律形式通过的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种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CDM),2005年2月16日已经正式生效,给渴望清洁空气和环境的人们带来福音。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履行国际环保条约承诺的义务,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积极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由此引起显著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改变,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解决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重点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要从技术减排和经济减排两方面实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技术减排.经济减排有征收碳税和碳交易市场两种手段,实施后都对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我国应结合具体国情,选择适合的经济减排手段.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请你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短文,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其中70%为CO2,这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联合国历史上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虽然美国这个占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4的国家拒绝签署,但它的生效仍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人类在保护地球家园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过程中,过度地.排放温室气体和烟尘,使地球气候变暖,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干旱、洪涝、沙尘暴、飓风频繁地袭击地球;农作物减产,对人体健康也来严重影响.只有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减排温室气体和烟尘,才能遏制气侯变暖.  相似文献   

12.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达成的通过全球统一减排温室气体从而达到对全球环境保护的国际协议,是人类生态环境文明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一向以作为全球事务"第一责任"大国自居的美国却对这一协议拒绝签约。原因有几点:一是全球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环保技术发达的欧洲,对向来不注重环保技术研究的美国来说,在占领技术市场上没有任何优势。二是对美国国内的能源领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而能源工业是美国的一个支柱性产业。三是对美国国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奢侈消费是一个强制改变。四是正值美国经济处于下滑期,失业率攀升,承担不起来自重要的能源领域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京都议定书》对于美国来说,一边是竞争对手在议定书中的利益获得增长,另一边却是自身利益的流失、国际经济竞争力的下降。因此,从国家利益比对的角度,美国选择了退出《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温室气体减排与发展经济相矛盾,减排责任与国家发展权相矛盾。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落后,以及现有财税体制存在“分灶吃饭”问题等是其主要原因。解决温室气体减排矛盾,必须开发并引进新能源技术,发展可再生性能源和核能,完善财税体制,加强节能减排立法工作,促进国际减排合作,维护《京都议定书》现有体制和提高民众的节能减排意识。  相似文献   

14.
对欧盟民航业碳排放收费问题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主要交易市场,也是全球利用经济手段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目前欧盟正通过相关议案欲将民航业纳入该排放体系,引起了各方强烈的反响。此方案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疑是好事,但也必将对各国、各地区民航业及经济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同时欧盟排放体系的扩张也必将引起全球碳市场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王忠安 《新高考》2010,(2):16-19
知识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热点问题 ,是在 2 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层中CO2 、CH4 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 ,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 ,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 ,并吸收转化为热量 ,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即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以CO2 为主 ,约占 60 %左右。温室气体浓度愈高 ,近地表的温度就愈高。没有温室气体 ,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到很低。亿万年来 ,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效应 ,因为温室…  相似文献   

17.
白鸟 《中学科技》2009,(10):8-9
“通往哥本哈根”的里程正变得越来越短,全球气候问题又一次成为焦点。如果我们要在2050年实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还需要更强有力的、大规模的减排解决方案。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公益组织都在设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少的能源项目,研究更清洁的技术设备,号召民众选择更简单的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国家问题之一。生态系统同一性与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承担减排义务成为必然,使得用经济手段调节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可能。《京都议定书》给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带来了机遇: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提供了先进的、可操作的模式;但同时它的实施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碳金融起源于控制全球温室气体的国际协议,是一种促进有效减排温室气体的经济手段的应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积极致力于发展清洁发展机制(CD)M,成为全球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指标的最大卖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范围却相对狭窄,仅仅局限于能效贷款、CDM项目融资等方面,与成熟的市场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再一次把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推到了世界公众面前,其实从安全记录和对环境健康的影响上来看,核电比目前普遍使用的火电有很多的优势。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以煤炭为主的火电每度电排放温室气体相当于约1千克二氧化碳;考虑原料开采、运输等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电每度平均只相当于排放6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