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代咸丰年间,因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进逼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导致政局危机四伏,财政基本枯竭。清政府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铸造咸丰大钱。大钱可统分为两大类: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可分为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当百以上称"元宝",可分为当百、当二百、当  相似文献   

2.
清代咸丰年间,因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导致政局危机四伏,财政基本枯竭。清政府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铸造咸丰大钱。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又可分为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然,咸丰钱币由于品种繁杂,多姿多彩,钱文俊美,近几年全线飘红,其中的珍稀品种,更是倍受青睐。现将自藏的一枚"咸丰重宝"背"当五十"母钱,予以介绍,供泉友、同好鉴赏研讨!  相似文献   

3.
周少华 《收藏》2008,(2):121-121
咸丰宝武局铸钱,分通宝、重宝和元宝三大类。小平为通宝,当五、当十、当五十为重宝,当百为元宝,共五等面值。从钱文的“宝”字来看,“尔”宝居多,为常见品。“缶”宝则少见,尤其是当五的,很难寻觅到。马定祥先生主编的《成丰泉汇》中将其定为一级三星,目前为仅见品。  相似文献   

4.
笔者到市郊农村收集古钱币,一位老先生提供了一枚浙当百"咸丰重宝"刻花钱(见图)。该刻花钱制作规范、工整,刻花细腻、美观,包浆老旧、自然,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刻花钱。刻花钱是厌胜钱,是俗称花钱或吉祥钱中的一种。通常是在铸钱局所铸造的普通钱币上,刻上花卉等图案,以增加观赏性。也有的刻花钱是民间铸币,民间刻花,和民间铸造的各种厌胜钱一样。该浙当百"咸丰重宝"刻花钱,就是许多刻花钱中很难见到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黄明东 《收藏界》2011,(3):75-75
清代咸丰皇帝执政的时间很短,但因生不逢时,连年发生战乱和灾荒,铸了许多虚值大钱,其数量之多,版别之复杂达到了历史之最。在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咸丰重宝"背满汉文"浙"试样大钱是成套的,其中有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和当百  相似文献   

6.
橱窗中一排放着三枚大咸丰古钱币,第一枚是"咸丰元宝"宝源当千,第二枚是"咸丰重宝"宝福当五十,第三枚是咸丰宝黔当五十。三枚钱里那枚宝源当千是地地道道的母钱。整个钱可以用秀丽华美四个字形容,轮廓端正,面文字口  相似文献   

7.
宝福局咸丰钱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六种面值。有些版式未正式铸行,存世仅见母钱、样钱,如当五缘纪重钱,还有国内纪重钱等。该局钱币铸量多,版别复杂,书体独特异于他局。笔者珍藏着一枚宝福局"咸丰重宝·当五"背外缘纪重"二钱五分"四字钱。  相似文献   

8.
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是我国历史上币制混乱时期。时值外国列强入侵,太平天国运动全面爆发,清政府国库空虚,通货膨胀。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大清咸丰政府在现有"咸丰通宝"小平钱的基础上,增铸"咸丰重宝"当五、当十、  相似文献   

9.
马勇 《收藏界》2012,(8):70
咸丰钱币始铸于清文宗奕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咸丰钱币种类繁杂,一般平钱称"通宝";当四至当五十者多称"重宝";当八十以上者多称"元宝";钱背有满文纪局;满文、汉文纪局及汉文纪值、纪重等各类版别。咸丰钱币其钱文或娟美俊秀,或雄健挺拔,不乏名家之手,争奇斗妍。  相似文献   

10.
刘连茂 《收藏界》2011,(5):93-93
1.崇宁重宝:“崇宁重宝”铸于宋崇宁年问(1102—1106年),重宝只有当十大钱,钱文对续,隶体书法严谨规整,浑厚有力,相传出自蔡京之手,版别特别多。  相似文献   

11.
"咸丰元宝"宝苏当千大钱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江苏宝苏局铸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未曾发现)等面值钱币。宝苏局铸量甚多,但有些品种稀少,如当五、当二十、当三十等均比较少见,所见不是样钱就是母钱,有些特殊版别至今依然是孤品,如"咸丰元宝"宝苏当百阔缘缶宝大勾咸大钱(直径6.5厘米)。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有幸在紧邻桂林市的广西灵川县大圩镇收藏到一枚"乾封泉宝"合背钱。此钱盛装在一陶罐中,建房挖地基时被挖出。罐内装有"开元通宝"小平钱几百枚,"乾元重宝"小平钱5枚,"乾封泉宝"合背钱一枚。该币为青铜质,通体包浆显灰  相似文献   

13.
古币二则     
刘盛全 《收藏界》2010,(6):98-99
"同治重宝"背"二户"钱币赏析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铸,小平称通宝,背满文纪局,大钱称重宝,背纪局,纪值,材质黄铜、红铜。笔者今所介绍的为"同治重宝"背"二户"币(如图)。  相似文献   

14.
冯瑞林 《收藏》2006,(3):98-99
多年来我收藏了近百枚60多个版别的宝河当百咸丰泉,其中有一枚十分珍爱的“五笔元”版宝河当百大钱,可以说是我的手中珍玩、匣内奇品。  相似文献   

15.
笔者收藏着一枚“咸丰元宝”(宝源局当百)双面轧花钱。钱体周身纹饰没有刀纹,只有轧痕,姑且称之为轧花钱吧!该钱币铸工精细,轧制细致,楷书字体,字口深峻,铜质金黄,边廓挺圆且直。传世之  相似文献   

16.
许杰 《收藏界》2010,(3):83-83
“泰和重宝”为金章宋完颜璟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铸之当十大钱。此种钱铜质优良,体态浑厚,制作精美。钱文“秦和重宝”四字为玉筋篆,直读,由金代书法大家党怀英亲笔所书,字体精纯典雅,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7.
老董答问     
《收藏界》2006,(8)
尊敬的董老师:您好!近日我购得一枚清代宝泉局“祺祥重宝”当十铁钱。此钱直径3.34厘米,穿径0.8厘米,厚0.25厘米,重15克。细观此钱,文字别致大方,锈蚀斑驳凝重,包浆老陈熟旧,距今140多年,仍然风采依旧。据史载,“祺祥”为清代同治皇帝的前期年号。咸丰十一年(1816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故,年方6岁的皇太子载淳即位,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决定改年号为“祺祥”。由于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  相似文献   

18.
乾元重宝钱     
正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年)铸造的乾元重宝钱,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加"重宝"为钱文的铜铸币。该钱是由唐朝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品种有乾元重宝当十钱和乾元重宝背重轮大钱以及后期减重为小平钱三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是乾元年间铸行,所以民间俗称"乾元钱"。乾元重宝钱的版别很多,除钱文书写变化外,主要分狭缘、阔缘,并有光背及背星纹、月纹、祥云、瑞雀、同心结等,有些则因存世稀少,成为收藏价值极高的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19.
笔者到城郊农村收集古钱币,在一户居民家中,发现了一枚咸丰朝福州圣庙正殿上梁布币(图1)。这枚上梁布币,因曾被周围许多邻居借去为新建的房屋上梁,故这户人家不愿出售,经反复协商和多次加价,才同意转让。这枚咸丰朝福州圣庙正殿上梁布币,是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十二月初四日巳时,用于福州圣庙正殿上梁的。福州圣庙,又叫孔庙,位于福州鼓楼区圣庙路。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观察使李奇从城西北移建于此,宋太平兴国时期(公元976-983年),正式改学宫为孔庙。后经宋熙宁、明洪武和清咸丰三次大火,原庙范围缩小,现存的圣庙,  相似文献   

20.
张建功 《收藏》2006,(6):101-101
我喜集古钱,尤其对新疆红钱情有独钟。2006年春节前泉友帮我收集到一枚喀局咸丰“当百”大钱,据原主人介绍,这枚大钱是在和田地区边远农村居民家中购得。此钱本来钉在房门上作辟邪用,可惜钱缘边被钻一小孔,内外郭也遭到人为磨损,但钱文清晰,锈色包浆自然,为传世之物。钱为红铜材质。其正面铸有汉文“咸丰元宝”,文字雄峻整齐,笔力稳健,楷意浓厚。背穿上下为汉字“当百”,穿左满文、穿右维吾尔文“喀什噶尔”。通观整体钱文,笔画粗壮不失雅致,是典型的新疆喀局“咸丰元宝”大钱风格。钱直径3.95厘米,穿径1.1厘米,厚0.21厘米,重20.4克(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