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该论文的上篇,作者在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和认识论进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应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不应是主观主义,而应是主客观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该论文的上篇,作者在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和认识论进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应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不应是主观主义,而应是主客观统一。在下篇中,作者就“是否应将建构主义作为指导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一当前教育界争议颇多的焦点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指出:针对我国的现状,今后一段时间内,适当提倡建构主义还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但是必须注意,应该倡导建立在“主客观统一”认识论和“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型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该论文的上篇,作者在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和认识论进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应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不应是主观主义,而应是主客观统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在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和认识论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不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应“主导—主体相结合”;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不应是主观主义的,而应主客观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模块教学”即在教学中打通文章间的壁垒,重组教学点,以自主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教学,该教学方式正是基于对建构主义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倡导通过个人建构来理解世界,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笔者结合一堂研读课为例谈建构主义理论之于“模块教学”实践的引领。一、话题导读,自主建构的基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理论与心理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的理论研究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本文在研究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之上,探索了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心理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点得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教育技术的迅速崛起又为这一理论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点得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教育技术的迅速崛起又为这一理论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建构主义的由来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当代欧美国家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深入研究而产生的,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的产生既有哲学的渊源,又有心理学的基础,更有其现实的原因。1.哲学根源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新的学习哲学,有人认为最早的建构主义者是苏格拉底。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应该算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成…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西方建构主义还是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都不适应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我们既要借鉴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要正确理解、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建构主义的源头活水,对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建构主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威与以皮亚杰、维果斯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者,不仅在哲学和心理学上,而且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认识论哲学和心理学基础方面差异性更大。实用主义和机能主义分别是杜威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和心理学基础,而建构主义创立了主观建构论和建构心理学。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包括"做中学"和"以儿童为中心"等原则和教学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历史地分析建构主义的哲学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 ,其观点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哲学根源。本文按照历史的顺序 ,分析了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及其哲学根源 ,以求从哲学的高度进一步了解其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因为目前 ,建构主义的“以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建构为核心”的学习观 ,还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论思想 ,已逐渐渗透到与教育有关的各个学科领域。这对我国探索“以培养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在课程改革中功不可没。但是它重视学生“建构自我”,而易滑向功利主义;重视“理性建构”,而忽视感性熏陶;长于微观探索,而无力宏观把握;长于科学思维训练,却缺少人文情怀培养;勤于方法论训练,惰于世界观教育。因而必须引入像对话主义那样具有宏观意义的哲学思想,来弥补建构主义的不足,与建构主义一道引领中国教育真正走向正轨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作为人的一种认知方式并不是当代才有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建构主义思想和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就是建构主义教育实践模式的典范。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孔子的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对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虽然没有给数学教学开一张“处方”,但它却打开了人们对数学教育的新思路,深刻影响着数学教育改革.从重“教”到重“学”,从重“知”到重“能”等等,都体现了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反思,不可否认,建构主义对我国数学教育具有诸多启发之处,特别是在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改变落后的教学思想建构主义从哲学的高度深刻分析了认识的本质,强调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是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相对立的.我国的数学教学深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我国传统的教…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作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一个重要分支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流行,有关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思想为基础的各种教学实践正在逐步地验证建构主义的正确性和应用性。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正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认知工  相似文献   

17.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有助于人们产生知识和洞察力。然而,它的传授、散播和发展是不会自动进行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1.学习数学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它不应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一个主体主动的建构过程;2.这个建构过程依赖于认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必须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同时,数学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3.主体的建构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它强调数学观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 建构主义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观念九十年代的现代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进一步完善 ,是在早期皮亚杰、布鲁纳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等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心理学新观念。建构主义的核心是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机制问题 ,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与行为主义的客观主义对立 ,被人们称之为当今“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冯—格拉塞斯费尔德(VonGlasersfeld)等 ,他亦是“建构主义教学论”概念的首次使用者。建构主义与坚守客观主义的行…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对中国教育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其实,建构主义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思想,17世纪以来,康德、培根等人的哲学思想,已经较多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赫尔巴特的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也是基于建构主义的范畴。[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理论对CAI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些年来,作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一个重要分支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流行,有关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思想为基础的各种教学实践正在逐步地验证建构主义的正确性和应用性。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正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认知工具,这种学习环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新的学习思想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很好地结合,将激发人们寻求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