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认为语法范畴因其关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因而是语法研究的重要部分,而对体现汉语语法民族性的由隐性语法形式构成的隐性语法范畴的研究更是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汉语语义语法范畴的发现和研究是新时期汉语语法范畴研究的新进展,它促进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原则的贯彻.带来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隐喻性是人类思维模式的本质特征,人们往往借助已知的认知域去类比、认识和理解新的认知域,从而形成新的概念。表"生命终止"是"死"的基本意义,经过语法范畴和语义范畴的跨越,它由动词发展为形容词、副词等词性,其隐喻内涵也发生了改变。从两个范畴的跨越来解析"死"字的隐喻内涵,可以揭示多义词"死"形成过程的隐喻本质。  相似文献   

3.
本分析汉语语法范畴诸家观点指出,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语法形式外延的扩大使语法范畴由综合语推衍到世界其他语言类型,其涵义及分析手段也有很大发展,从而为汉语语法范畴研究打开通道。同时也指出汉语语法范畴研究的“泛化”“散化”倾向,认为需要注意语法范畴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归纳、吸收有利于其目的语系统的构建,运用范畴化理论进行语法教学是帮助学生归纳、吸收语法知识的有效办法。本文对范畴化理论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应用范畴化进行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级范畴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程度的语法范畴。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范畴的分析,得出现代汉语可以通过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和虚化程度副词的形式朱表达与传统语言学级范畴相应的语法意义,即“级”概念,但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级范畴。  相似文献   

6.
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语法意义"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主要类型就叫做"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也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从主要类别上说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即一是跟名词(作为处所本身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一是跟动词(跟动作行为相关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语法意义”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主要类型就叫做“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也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从主要类别上说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即一是跟名词(作为处所本身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一是跟动词(跟动作行为相关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范畴语法的两种扩充,一是从认知特征角度的扩充,将范畴语法扩充为认知特征范畴语法,通过具有完全性的逻辑证明解决了一些不合语言事实的句子判别问题;二是从功能特征角度的扩充,提出逻辑推理的形式和进一步将二者统一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范畴语法的最早形式是 AB-演算,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形式系统,它们把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视为基于类型的推理。范畴语法的两个最完善的分支是基于逻辑传统的范畴类型逻辑和基于组合传统的组合范畴语法,二者联系紧密,差异也明显,前者主要关心不同逻辑算子对语言的适用性和逻辑系统的证明论性质,认为生成能力不具有主要的理论意义,在计算应用中没有价值;后者更多集中在获得低的自动机理论能力和良好计算性质的语言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0.
范畴语法通过确立句子中词语对应的范畴及应用一定的演算规则可以判定一定语言中句子的“合法性”。它在对句子的生成的解释上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在计算机语言处理上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纯形式语法,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汉语中,范畴语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促进形式跟语义的结合,应该是其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梅丰 《考试周刊》2010,(1):38-39
功能语法突破传统语法的限制.对语法研究采用从形式到意义和从功能到形式相结合的描写方式.它的研究对象是语法单位、语法范畴及其与词汇、上下文和语言系统不同层面的单位相互作用的功能规则。本文采用功能语法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汉语数范畴,证实了汉语数范畴的存在及其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词汇意义决定词的语法范畴蕴涵义,因为语法范畴实质上是跟语法形式密切联系的语义语法范畴,是从词的具体词汇意义中抽象出来的概括性的词所固有的意义,是词汇意义所蕴涵的意义。通过分析词汇意义的数范畴蕴涵义和性范畴蕴涵义,能很好地说明语法范畴是否一致是词语搭配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句法受制于语义,判断句法结构是否成立,语义是最终标准,足意为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的隐性语法范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语法范畴与(用形态或词语体现的)显性语法范畴相对。它是面向第二语言教学、语言使用和人机对话的语法研究所面临的学科前沿课题。本文从组形、释义和传息三个方面,举例性地论述了现代汉语隐性语法范畴的基本内容、研究意义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语法隐喻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非一致性,这种非一致性是与典型的、无标记的表达方式相对而言的。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出于交际的需要或语用的目的而对语言系统做出非一致的选择,这便使得属于某一范畴的语言表达式边缘化,甚至脱离该范畴而实现非范畴化,非范畴化后的表达式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固化而直至语法化。正是从这点出发,在此对语法隐喻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法隐喻的语法化功能,并发现"非一致的选择"、"非范畴化"和"重新分析"等既是语法隐喻手段又是语法化的机制。因此,语法隐喻具有语法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范畴的概念出发,掌握语法范畴的科学方法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具有系统清晰的优势。教授者运用明示性及暗示性教学可以加强学习者对语法范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多模态范畴类型逻辑是在组合范畴语法(CCG)和范畴类型逻辑(CT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方向。基于范畴语法的CCG强调函子范畴的组合运算,给各类规则中的斜线算子添加不同的模态下标,并在词库中给词条指派的范畴含有模态下标的斜线算子,从而限制了这些规则的适用范围,使描述自然语言的范畴推演进一步精细化。CTL则遵循严格的逻辑规范,对CCG涉及的函子范畴的各类规则从结构性质的角度把握其根源,用多模态范畴类型逻辑的方式涵盖了CCG各类规则。这就是CCG和CTL的融合产物。  相似文献   

17.
隐喻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隐喻修辞观到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看作认知机制,再到韩礼德将隐喻拓展到语法层面成‘语法隐喻’。隐喻的研究范畴不断扩大,尤其是韩礼德对语法隐喻及其内部系统的诸多术语进行界定时有许多矛盾和含混的地方,如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一致式(土式)和隐喻式(雅式)及后来级阶转移。就实质而言,语法隐喻的说法是值得再思考的,因此本文试图论证语法隐喻的虚妄,对语法隐喻的"隐喻性"进行辩证。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语言语法调查中的传信问题着手,对维吾尔语传信范畴的表达形式及其类型进行描写,说明维吾尔语是传信范畴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语言,有一套传信语法标记表明断言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石,为语言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冠词是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往往难以被英语学习者掌握。本文介绍了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指导,分析了英语冠词的语法意义范畴,探索和推动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冠词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的能产性旨在进行语法教学的同时.训练学生听力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兼顾翻译技巧,赋予语法课堂创新精神,使语法课堂教学具有创造性.英语语法教学的能产性主要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法范畴,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得以发展;二是使学生通过归纳语法范畴,掌握英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